龐德吉 黃正全
【摘要】隨著傳統教育弊端的日益顯現,越來越多的教育界專家開始提倡和研究快樂學習教學法。目前在新課程改革的推進下,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相關教學理念以及方法、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應該順應小學生的生理心理成長特點,探索快樂學習的有效方式,促進小學生快樂、高效學習,讓數學煥發出不可抵擋的魅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策略
![]()
教師這樣的一個職業曾被譽為“陽光下最神圣的職業”,它肩負著啟發學生的智慧與能力的關榮使命。因此,教師教學活動應該是能給學生帶來快樂的,而不是負擔和無止境的厭學情緒,特別是小學生。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能夠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激發小學生從小學習數學的熱情,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1.快樂學習的概念簡述
根據馮以誠、劉以林的《愉快教學的基本理論》一書,筆者將快樂學習的概念簡述如下:“是指學生通過自覺、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體驗與感悟知識的過程。快樂學習不提倡給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而是要教師利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精湛的教學技術,創造富有童趣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和熱情,使學生在師生、生生關系融洽的氣氛下得到全面的發展”[1]
教育學專家吳博的 《讓學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一書中作者提到,快樂學習就是把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感等有機的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創新精神、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立足點;以激起積極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動手實踐為手段,以形成髙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為歸宿。快樂學習的課堂教學主要是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知道知識內在的聯系,寓教于樂,寓教于美,讓學生獲得美好的知識和情感體驗。[2]
2.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幾點策略:
2.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都在6-13歲,因此,對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是有難度的。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盡量貼近生活,遵循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便于小學生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夠更好的學習。筆者目前從事小學數學教育一年多的時間,在新課標和快樂教學法的宗旨下,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和實際的生活情況進行實際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千以內的數認識》這一節課后我充分利用本地區特色讓小學生課后數數各自家中的家禽,這樣將數學融入生活,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除此以外,數學教學貼近生活更能夠體現數學的價值。快樂學習法在小學生學習的貫徹之余也要增強對于數學知識的運用。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章節時可以適當的指引小學生去統計身邊的事物,在學習《圖形的認識》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分辨身邊事物的形狀等等。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的學習可以結合實際的生活,讓枯燥的理論課程變得生動實際,這樣能夠更好的貫徹快樂學習法。
2.2教學形式多種多樣
快樂學習法的實施在教學形式上不同于傳統教學法的單調、單一,它是多種多樣的。目前學校的多媒體設施并不完善,因此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自主的創造情境。例如《人民幣的認識》這一章節,教師可以讓學生組織購物情境,讓學生在模擬的環境中認識和了解人民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在教學的實際活動中,教師也不同于以前的滿堂灌模式教學給學生造成負擔,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啟發性的教學,讓學生學會分組討論與思考,這樣可以激發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
與此同時,數學課堂上還可以鼓勵小學生學會動手操作,培養孩子的自主動手能力,例如,《圖形的認識》這一章節里面就可以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畫圖進行分析對比,學習立體圖形的時候可以讓小學生自己制作立體圖像,這樣對于知識點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
2.3 教學評價多元
傳統教學評價的方式一般都是檢測,這樣單一的評價方式給小學生造成巨大的心理負擔。快樂教學法要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其中包括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標準的多樣化、評價語言的藝術化。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也就是說教師不能只根據測試的結果評判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還應該結合平時課堂的表現、家庭作業的完成情況等等綜合性考慮;評價標準的多樣化,實際上就是針對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評價標準;評價語言的藝術化是指對于小學生評價要采取鼓勵為主,激勵他們不斷學習的動力。
3.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策略實施的意義
小學數學快樂學習的教學策略的實施改變傳統教學的方式,讓課堂不再枯燥而是多樣,讓學生不再厭學而是快樂。這樣一來有利于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充分體現目前教育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發散性思維,尤為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愛學習、主動學習的行為習慣。除此之外,快樂教學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堂的學習。
參考文獻:
[1]馮以誠、劉以林.愉快教學的基本理論[M].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1996:15.
[2]吳博.讓學生在愉快中享受教育[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26-30.
[3]羅行楚.愉快教學法的嘗試[M].教學參考,2001,(08).
[4]宋乃慶,徐仲林.中國基礎教育新課程的理念與創新[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 ??教I ? ? ?Т`? ??、教學日志等進行分析,呈現出研究對象在其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個性化信息以及隱形知識與能力,包括:備課故事(如知識與技能準備、教學對象分析情況、學習資源準備情況等);教育教學理念發展故事;課堂教學故事(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事件的控制策略等)等。
2、研究結論
通過對本市8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素質發展故事和教學故事的敘事研究發現,影響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
個人因素。教師對個人專業和職業身份的認同與正確定位是推動其專業素質發展的基礎和根本,教師只有熱愛并專注自己的職業才有可能主動學習并有可能在其崗位上有所作為。其二,教師個人的教學理念及學生觀、教師觀影響其教學態度及教學實踐的各個層面,如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其三,教師個人的知識、技能儲備以及繼續教育的意識與能力是其專業素質發展的源動力。
學校與社會因素。學校對信息技術課和信息技術教師的態度和重視程度影響信息技術教師教學與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學校的整體氛圍及文化精神影響信息技術教師對待學生及教學的態度。同時,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影響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以及學校各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效果,這也間接地影響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態度與實際需求。
家庭因素,教師個人家庭背景、成長環境以及家庭對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工作的認同與支持等,影響其從業態度、對工作的投入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專業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靜.美術教師專業化發展圖景:知識與行動的質性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2年3月
[2]姚勇,侯霞.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專業發展策略探析[J].現代教育科學,2007(4):116-117
[3]趙娟.大學與中小學合作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D].合肥:淮北師范大學,2010年6月
[4]李瑤瑤.以Blog為平臺的教育敘事研究與教師專業化發展[J].文教資料,2011(7):112-114
課題:臺州市電化教育研究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