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悅
【摘要】本文立足教材因素,從詞匯教學,對話教學和語篇教學三個角度進行論述。結合鮮活的教學實例,闡述如何在教學中融入文化意識滲透“跨文化交際”理念,并總結出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文化意識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跨文化意識;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語篇教學
![]()
教材是語言學習的根本,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所以善于利用教材的因素,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地利用教材,組合教材,并拓展教材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合理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對于文化意識的滲透和培養也有了更高程度的重視,在我們現階段使用的PEP教材中也著重把文化內容作為一個專門的版塊呈現。設在每個單元的Part C部分。這部分的內容含蓋服裝、飲食、交通、動物、顏色、甚至是中外文化比較等多個方面,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拓展資料,以下筆者就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語篇教學這三種小學英語的常規課型談一談跨文化意識培養在這幾種課型中的具體實施策略:
1、詞匯教學中的文化拓展
詞匯是語言的基礎,是語言應用的最基礎單位。詞匯的教學也是教師進行跨文化意識拓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如在數字教學中引入lucky number 教師可以通過這個文化的差異通過小游戲的形式拓展教學內容如:
T:In China our lucky number is 6.But in Canada their lucky number is 7.
Whats your lucky number?
S:My lucky number is….
隨后教師可以就各個數字進行投票選舉,選出our lucky。又如在教授動物類單詞時候可以進入symbol animal 的概念,讓學生說一說各個國家的標志性動物。此外,還可以根據動物特征引入國外的諺語如As gentle as a lamb? As strong as an ox. As fast as a horse.等。中外文化差異還體現在對顏色類詞匯的不同理解上,如pink代表 healthy? blue代表sad? red 代表angry? black代表very very sad。教師也可以利用這個文化點,引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表達如I am pink.I am blue.I am black。學生生動的表情,夸張的動作會將課堂氣氛帶向高潮,這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詞匯的理解。
2、對話教學中的意識滲透
對話教學是學生進行語用的基礎,在語法,詞匯、發音沒有錯誤的前提下,語言的使用得體性也是對話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對話教學中滲透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逐步上升到潛意識的階段,引導學生自然,流暢地運用語言進行交流是對話教學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筆者認為,在小學階段的對話教學中,跨文化意識的培養,不是培養一種對比意識,而是培養融合的精神,將文化和語言對撞,融合,如同中國的太極一般花外力為內力,洋為中用,在融合的狀態下輸出的語言才是最自然,最生動的語言。以下是筆者繪制的文化與語言運用的關系圖表:

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注重環境的營造,利用課堂內可以利用的資源引導學生進行可行性的對話交流。同時由于學生的詞匯有限,他們其實根本無法說出所謂的中國式英語。所以過分的比較中外語言運用的異同是沒有意義的,讓學生知道該怎么用,怎么運用語言是合理的,怎么運用語言是恰當的。并通過創設多種合理的情景鼓勵學生盡量多地運用語言,是我們對話教學的實質性要求。例如在萬圣節時,根據情景引出詞匯 Happy Halloween!? trick or treat? pumpkin 引導學生通過扮演各種萬圣節的鬼怪展開對話。又如,教師利用PPT創設去野餐的情景,引導學生運用 Can I have some …? Sure,here you are./ No,thanks.展開對話。總之,在對話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是依托在語言得體性的基礎上的,是需要教師通過各種可行性的手段創設的情景性教學來實現的。
3、語篇教學中的融會貫通
語篇是小學階段語言運用的最高級形式,是詞匯、句型的綜合運用。語篇中的跨文化意識滲透,其實質是一種對不同文化內涵,行為方式、語言形式的融會貫通理解能力。在小學階段,語篇中所出現的跨文化意識對比沖擊主要表現在不同行為習慣,氣候,和社會規則等方面。而且語篇的形式主要出現在小學高段,這個階段的孩子經過了兩到三年的系統英語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此外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得到了一定的發展。所以在這個階段,教師可以語篇為依托,進行中外文化的對比分析,加深學生的理解。例如在PEP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B部分的Read and write中就提到 In China 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In America drivers drive on the right side too.But in England,drivers drive on the left side.利用這個文化差異,教師可以滲透出在曾經的英聯邦國家都是跟隨英國的交通規則,采取左上右下的行車方式。教師也可以借助這個機會跟同學們簡要地介紹一下英國的近代歷史,為什么英國曾被稱為是日不落帝國,為什么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等等。相信同學們都會聽的津津有味。
在小學階段進行“跨文化”意識滲透,是幫助學生塑造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幫助學生豐富語言的過程。從詞匯教學、對話教學、語篇教學的方方面面滲透文化的內容,既是對學生學習英語能力的有利拓展也是讓學生了解英語文化、合理運用語言、的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陳琳? 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孫穎?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語言文化融合與文化意識滲透[J].當代教育論壇,2008,(5):110-111
[3]張會靜?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跨文化能力培養[J]現當代中小學教育,2001(5):29-31
[4]陳宇蘭? 討跨文化英語教學理念[J]科技文匯,2008(2):64-65
[5]韓祥柱? 淺議“交際-結構-跨文化”英語教學模式的構建[J]聊城大學學報,2009(2):313-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