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青 楊穎
【摘要】產品系統設計是工業設計專業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是檢驗學生對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程度和提升設計能力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具有理論指導和實踐強化雙重性質。在該課程教學中,要求用系統性的教學方法結合實際課題貫穿所有的教學內容,才能體現出該課程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的特點。
【關鍵詞】工業設計 產品系統設計 課程教學法
【基金項目】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質量工程項目——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項目名稱:高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法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Y130341。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0218-02
工業設計是實踐性、應用性、創新性較強的專業,其專業性質要求屬下設置的課程必須體現實踐性、應用性、教學方法創新性的特點。那么,產品系統設計即是一門體現該特點的重要的強化課程。
一、產品系統設計的性質及內容
產品系統設計是工業設計專業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是檢驗學生對專業基礎課程掌握程度和提升設計能力的必修課程。該課程具有理論指導和實踐強化雙重性質,為學生成功走向設計之路做好鋪墊。
該課程設置在大學三年級下學期,是對低年級課程的承接、延伸與深化。三年級上學期以前的課程主要學習基礎的設計方法與程序,設計表達與思維能力,而產品系統設計主要介紹產品設計的系統性思維過程,動態地研究產品與產品、產品與人、產品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將產品內部構成要素置于與其他要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中,以可互換和可互補的方式實現使用功能的靈活性和樣式的多變性。作為一個合格的設計師,不僅要具備基本的設計表達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重要的還應具有系統設計能力—從產品決策、開發設計方法、生產制造方式,到企業組織、控制生產過程和進行營銷管理方法等,都屬于系統設計的范疇,指導我們認識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商品化,直至消亡,每個環節要素都要在同一目的的驅使下從屬產品的循環系統,而且從屬于更大的社會生態系統。
產品系統設計課程的內容包括與產品有關的用戶社會系統研究、產品功能系統的設計方法、產品人機系統設計方法、產品生命周期系統的設計方法、系統設計方法之整合設計研究等六大模塊進行教學,每個模塊都以產品為中心展開研究。
二、產品系統設計課堂教學方法
(一)教學方法實施過程
該課程以理論講解為輔,以課題實踐為主,方法在執行過程中先介紹系統設計方法,并將實際的課題內容貫穿課程教學始終,即是接收課題項目,制定進度計劃—市場調研,分析總結—設計定位,方案構思—方案評價,引導建議—設計展開,深入優化—實體制作,檢測評估—編制報告,提交作品—申請專利,課題總結。使學生在課題實踐中加強掌握理論知識,使課程教學更具有實際意義。
(二)教學內容與項目結合
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我校將“學生研究計劃”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作為教學研究內容,那么在產品系統設計課程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團隊形式申報該兩種項目,按照自己團隊的優勢和興趣申報課題類別和名稱,并將其納入到系統設計教學中完成。比如學生申報的SRP項目名稱——兒童用品開發設計,在實施該項目時結合系統設計方法和步驟完成產品的開發,開發過程如下:
1.研究現有兒童用品狀況分析
現代社會,很多家長沒有足夠時間照顧孩子,兒童意外事故發生率高。除了外界的客觀因素外,另一個因素是兒童自身的弱點。兒童在判斷能力、應變能力及體力等方面遠不及成年人,面對意外事故時,很難及時做出正確反應,容易導致意外事故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兒童成了意外傷害的高發人群。
兒童安全產品要符合兒童的使用習慣,心理需求。針對兒童發生幾率較高的兩個方面(走失、燙傷)入手,從安全的角度出發,結合調研數據、市場預測,設計出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的產品。
2.設計方案構思與分析
如圖1所示親子追蹤器,此款親子追蹤器是更適用在老人單獨帶小孩出去戶外或是外出買東西的時候,防止孩子丟失和監護孩子健康的兒童安全產品。而針對這方面設計,也為親子追蹤器附加很多相關的而且人性化和貼近生活的功能,這款產品更好地融入這個生活當中。首先親子追蹤器間有距離感應器,兩追蹤器之間只要超出30m的距離,都會發出報警聲,而且距離相隔越遠,警鳴聲的頻率就越高。若兩者超出30m仍在可視范圍內,家長可以手表發出警鳴聲的時候摁下忽略鍵,即可取消警鳴聲,但當距離超過40m警鳴聲會再響起的,之后只要再超出10m,警鳴聲都會響起一次,而且只要通過家長手動忽略、關閉或者直到親子追蹤器沒電,警鳴聲才會停止。這樣就可以時刻警告、提醒家長和孩子注意做好安全防范。同時親子追蹤器是有感應溫度技術,可以隨時看到孩子此時此刻的體溫,時刻監護著孩子的健康。
圖1 親子追蹤器
(三)教學過程與賽事結合
隨著工業設計行業在國內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受到政府和各行業人事的重視,各組織機構每年發布大量的設計賽事征集優秀的設計作品,這種平臺無疑給學生提供了鍛煉設計能力和施展設計才華的機會,如果將賽事項目融入到課程教學中,就激發了學生的設計動力,使他們的學習過程更加充實而又有章可尋。每年的東莞杯國際工業設計大賽是我校學生主要的參賽目標,而且組織學生參觀該賽事的作品展覽,讓學生吸納優秀設計精髓,提升學生整體的設計水平。
(四)設置設計專題
設計類課程講究內容的創新性、時代性和針對性,教師只有在授課期間將內容不斷地更新,并與時俱進,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求新求異的心理。在以理論講授為輔的教學模式指導下,為學生設置針對性明確而又新奇的設計專題,才能調動學生的操作積極性。比如,以生存環境、居住空間和生活方式這三大類為主題,以每個主題為學生設置一次專題研究,每個專題研究的時間為1個月,并按照系統設計方法——從產品決策、開發設計方法、生產制造方式,到企業組織、控制生產過程和營銷管理方法等對設計開發的產品進行詳細的策劃,編制策劃書。
(五)設計作品評講
在每個專題設計結束之前,將學生的作品收集起來,師生一起共同評價,在評價學生作品時只做引導、點評和建議,不作判斷。通過討論、評價、評估,對專題作品問題提出各自的解決方法,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地融入到實際解決問題中,形成新的概念,為下一步的深入設計做出鋪墊和指引。
上課時課堂的內容往往受到時間、環境的制約,學生在課堂短時間內只能接收老師的講授信息內容,無法發揮各自的設計實踐能力。而將所有學生的設計作品集中在一起共同學習,使學生能夠取其之長去其之短,這種相互激勵互進互補的方式能夠加快學生的學習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六)設計作品實物轉化
專題設計結束后,學生相應地將自己的設計概念方案轉化為實物模型,通過實物形式檢驗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設計過程由淺入深,使學生養成系統性的設計習慣,盡到設計師的職責。實物模型制作是設計師必備的設計表現技能,要想成為一個合格的設計師,不但具備靈敏的思維能力,還要具備嫻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七)制作設計作品檢測評估報告
設計的產品為人所用,設計方案必須有始有終,學生必須對自己的設計方案負責,檢測評估其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檢測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結構設計、工作原理說明、環境指標、生命周期等方面的明確性。產品不是一個空殼,內部裝有零件,它們是否能有序的組合并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而且將自己的設計意圖完美體現,在該課程教學實踐中要求學生必須考量。如泛用型智能攪拌機的結構及工作原理的說明如下圖2-3所示:
圖2泛用型智能攪拌機外觀示意說明圖
圖3泛用型智能攪拌機結構分解圖說明
任何產品都是有特定的系統組成的。在每個階段檢驗各種設計構想和解答是唯一能夠察覺是否已偏離設計目標正軌的方法。而這一環節正是學生檢驗各自設計成果的有效過程,否則,設計將無法繼續下去。
(八)編寫產品營銷策劃書
學生做完產品結構的研究之后,編寫產品的營銷策劃書,對產品進入市場的過程做好全面的調控和營銷戰略,對產品生命周期的后期處理做好詳細的策劃安排,由于篇幅有限,筆者在這里不再附學生的策劃書。整個產品的誕生到消亡的過程由學生自己把握,使學生深切認識到:產品從設計到生產,到商品化,直至消亡,每個環節要素都要在同一目的的驅使下從屬產品的循環系統。
每件產品都具有一個完整的系統,作為人類智慧的產物,是由若干個相互聯系的要素構成的集合體。但是,設計一件產品的過程也構成了一個大系統,產品系統設計這門課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求采用系統化的教學方法,結合實際的研究課題進行系統化地貫穿所有的教學內容,才能達到明顯可見的教學成效。
參考文獻:
[1]吳翔.產品系統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
[2]張學東.產品系統設計[M].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
薛青(1981-),女,河南淮陽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