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金林
【摘要】新課改教材具有綜合編排的完整體系、富有一定彈性的教材結構、注重從實際問題引入等特點,更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一線教師進行教學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博得了教師們的好評.如何科學、合理、正確地使用好新教材,優化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能力是每一個基層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數學;思路;方法
新課改注重數學素質的提高,就是在孩子先天條件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學習所獲得的數學觀念、知識、能力.數學素質是一種穩定的心理狀態和做事情的能力,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處理好數學教學的兩個方面,就是教師教的問題和學生學的問題.
一、新教材的特點
1.綜合編排的知識體系,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教材打破了原來分科安排內容(分為代數、立體幾何、解析幾何)的編寫體系,安排知識順序時注意處理好與初中數學的銜接,符合邏輯上基本規則,在深淺上注意坡度的設計,工具性內容靠前安排,相關內容適當集中.這些特點更加符合高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更適合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也有利于我們展開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前預習、閱讀教材,主動探索數學知識.
2.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突出培養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不應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應在講知識內容的同時注意對其中的數學思想方法加以提煉總結,使之能逐步被學生掌握并對他們發揮指導作用.因此,新教材在各章的內容安排上,十分注意對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
3.采用實際問題引入,強調數學應用意識
新教材突出了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意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在教材編排上:章前圖的設計為了說明數學來源于實際,章前引言從實際問題導出,閱讀材料很多是介紹數學模型及應用方法,習題也適當地增加了聯系實際的題目,所有這些都是為了創設聯系實際問題的氛圍,培養應用數學的意識.
比如在三角函數中“函數的圖像”這節內容的授課時,可以利用課后習題中求彈簧振子的振幅、周期、頻率這個題目,把它做成一個Flash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 把學生的學置于問題之中,使整個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發現新問題”的能力培養過程.
4.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
增加“實習作業”和“研究性課題”是高中數學新教材的又一大特色,它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數學學習從教室走向了社會,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群體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會合作,實現知識、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完善.
二、新教材下的教學過程反思
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教學過程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過程,發展學生智力的過程,又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特權式人物,教學是師與生彼此敞開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納的對話過程.在成功的教學過程中,師生應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一起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波利亞曾說:“教師講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萬倍的是學生想了些什么,學生的思路應該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產生,教師的作用在于系統地給學生發現事物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反思“出現這樣的問題,如何調整教學計劃,采取怎樣有效的策略與措施,需要在哪方面進行補充”,從而順著學生的思路組織教學,確保教學過程沿著最佳的軌道運行,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
教學時應注意,課堂回答問題活躍不等于教學設計合理,不等于思維活躍,是否存在為活動而活動的傾向,是否適用所有學生,怎么引起學生參與教學.教師必須圍繞教學目的進行教學設計,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精心設計,啟發學生積極有效地思維,從而保持課堂張力.設法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然后再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學生只有經過思考,教學內容才能真正進入他們的頭腦,否則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時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后發現,自己的講解并沒有很好地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地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并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還有,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時,也應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課堂教學秩序有利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并加強學生合理表達自己觀點的訓練.
三、教改下的教學和學習現狀
《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有個性地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
教師課前對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及過程沒有認真設計,為追求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不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實際盲目地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搭車”現象時有發生,不利于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差生成了陪襯,課堂秩序混亂,學生發言七嘴八舌,聽不清究竟誰的思維不嚴密,誰的思維缺少條理性,缺乏必要的計劃、調控等組織技能,指導作用沒有跟上,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并對學生們進行幫助,甚至出現重個體評價輕小組評價,重學習成果評價輕合作意識、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評價,重課堂隨機評價輕定期評價等.
目前,高中生數學學習方法還處在比較被動的狀態,存在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寄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
程,依賴性較強,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會聽課,像個速記員,邊聽邊記,筆記是記了一大本,但問題也有一大堆;有的則一字不記,只顧聽講;有的學生只當聽老師講故事時來精神等等;死記硬背,機械模仿,教師講的聽得懂,例題看得懂,就是書上的作業做不起;不懂不問,一知半解;不重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對那些偏、難、怪題感興趣,好高騖遠,影響基礎學習;不重總結,輕視復習等等.
四、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是關鍵
辦好教育,提高學生素質,教師是關鍵;構建和實施素質教育,數學教師是中堅力量和關鍵因素.加強數學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就成為更好地實施數學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一方面,高師院校數學教育專業要明確培養目標,造就一批具有高數學素質的新型中學教師;另一方面,要對現有從教的數學教師進行繼續教育的培訓,提倡自我教育,立志崗位成才,使從教教師有能力進行數學素質教育.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自己先有一桶水”.
這是因為教師不僅給學生傳授數學知識,而且他的人生觀、價值觀、思維方式、治學態度等都將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素質提高和發展,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具體地,教師在觀念層次上要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觀、育人評價觀,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時刻以學生素質的提高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在知識層次上要不斷地學習和牢固掌握現代數學知識,領悟知識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習數學教育理論知識、心理學知識并科學地傳授給學生;在方法層次上要認真研究教法、學法,切實提高教學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使得學生學會做人、求知、辦事、健體、審美、創造,最終實現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
應該說,改革數學教學體系及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途徑.課程是改革的核心,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課程結構,再好的教學目標也要落空,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選取和編排.由于原有教材內容比較陳舊,課程結構與現代科學、現代數學嚴重脫節,不利于因材施教和挖掘學生的特長潛力.現有兩省一市試行使用的高中數學教材讓向量、概率統計、微積分、簡易邏輯進入,對學生素質提高有重大作用;全國各地現行使用的八種版本初中數學教材,是教材建設的一些有益嘗試.課程在選取內容時要有超前意識,另外要考慮科學技術和數學的快速變化與課程建設在一定時期內相對穩定性特點,把重要的基本的現代數學思想方法滲透其中,為學生在變化的世界中求得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因此,加強中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培養他們“愛學”態度、“樂學”情緒、“會學”技巧、“自學”能力,突出“優化思維品質,培養思維能力”是時代的呼喚,歷史的必然.我們深信,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素質教育必將結出豐碩的成果.屆時,我們的學校將成為一個培養和造就新時代人才的理想搖籃.
【參考文獻】
\[1\]尹惠芳.對新課程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0.
\[2\]殷麗娟.高一新生數學學情分析及對策\[D\].蘇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