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安平
摘 要 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應聯系生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重視實際操作,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思維能力,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實踐 操作 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努力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優化教學效果的一把金鑰匙?,F代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因此,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為他們提供觀察、操作、實踐探索的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1聯系生活,創設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創設與生活實際有關的情境,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并不難,從而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如:在“認識鐘表”一課的設計中,教師用龜兔賽跑的童話故事把學生帶入到一個假想的童話中,小兔代表分針,烏龜代表時針,小兔跑一圈,烏龜則走一大格,生動形象的動感畫面,在學生原先對龜兔跑步速度認識的基礎上,逐漸培養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從而達到認識分針與時針之間的關系。這樣的教學,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問題,思維得到了發展,也落實了新課程的理念,使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都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通過親歷生活,學習就更有自信,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就能不斷地得到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2重視操作,培養興趣
操作就是通過親身實踐,經過觀察、分析得出數學的某種猜想和結論的過程,它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之后,學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及畫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機會讓學生動手操作,促進求異創新。要畫出120暗慕牽話愣際墻柚拷瞧骱腿淺呋隼吹摹T詿嘶∩希鮮υ傯岢鑫侍猓骸安灰昧拷瞧鰨忝悄蘢既返鼗穌飧黿鍬穡俊毖盼侍庥紙肓擻淇斕畝植僮鰲⑹笛樘角籩?。菏|歟頭⑾至肆街只ǎ河萌淺叩鬧苯嗆鴕桓?0暗慕瞧雌鵠椿玫?20敖牽揮昧礁鋈淺?0暗慕瞧叢諞黃鵠椿玫?20暗慕恰Qü約旱氖笛櫬蔥鋁朔椒ǎ玫醬蠹業娜賢屠鮮Ρ硌錚硎芰順曬Φ南蒼謾4聳保鮮υ儷鍪疚侍猓骸盎褂行碌幕ǎ此蘢釹確⑾鄭俊閉庋愿擼瓤趾蟮賾終箍瞬僮魈剿鰨峁址⑾植⒀Щ崍肆硪恢址椒ǎ河萌淺叩囊槐擼ɑ蛑背擼┖土硪桓鋈淺?0暗慕瞧叢諞黃鸝梢曰?20暗慕牽從靡桓銎澆羌躒?0埃R虼嗽誚萄е校憂慷植僮鰨橋嘌蔥亂饈逗痛蔥濾嘉撓行侄巍?
3創情激趣,提高能力
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需要長期的培養和訓練,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創設直觀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如在教學圓錐體積時,讓學生用準備好的同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模具各一個,沙子或水等實物,自己動手,實踐操作,獲取相關知識,進一步驗證猜測或假設的結論是否正確。
通過實驗,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明顯的提高,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發展。
因此,在教學中要作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創造素質,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團隊合作,培養創新
創新需要合作。合作學習可以把學生從單純的旁觀者轉變為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由學習上的競爭對手轉變為相互協作的伙伴。通過合作,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讓學生在相互切磋、集思廣益和討論求解中共同提高。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合作精神可以進行多樣化的小組教學。小組教學會形成一種有助于學生進行批判性探究、發展好奇心和冒險精神的課堂氛圍。小組討論活動增加了學習過程中,學生與教師、同學、教材之間的多種方式的互動,同時給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提供自我學習的機會,極大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成功渴求。而在一種平等交流的同伴團體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相互模仿、學習和啟發,促進創造學習。
5教師激勵,感受成功
(1)使學生感受成功的愉悅
教學中教師應多創設一些參與和成功的機會,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大膽想象、積極猜想、質疑問難、表現自己。針對學生的能力水平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和練習,使全體學生都感受成功的愉悅。
(2)善待學生的錯誤
教師要善待學生的錯誤,尤其是學生探索過程中不完善、不成熟甚至是不正確的解法。研究證明,一個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動上具有創新精神,他就會把錯誤看作是一種糾正原有假設或結論的信息,而不會過多地考慮錯誤的危險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和平等對待學生,對于學生的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性,承認失敗的價值,鼓勵學生大膽創新的精神,而不是打擊和壓抑學生。
(3)改革評估方式
必須改變過去那種以考試分數作為唯一評估標準的評估機制。評估時,要注重學生的平時表現,特別是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行為,讓全體學生都產生創新的心理需求,形成積極創新的心向。惟有如此,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才會真正落到實處。
總之,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深化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實際,靈活合理地選擇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