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改梅 白尚旺
【摘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獨立學院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必經之路。針對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結合學院自身特點,提出了“3+1”人才培養模式,通過試點教育,驗證了“3+1”人才培養模式有助于提高畢業生就業率,并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獨立學院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基金項目】2012年山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項目,項目編號:2012156。
【中圖分類號】G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010-02
為全面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部聯合中宣部等部門與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思政[2012]1號)中指出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貫穿于國民教育全過程,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獨立學院作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本科層次的學院,要做到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關鍵時刻從強校如林的高校夾縫中不斷發展[1],就必須注重實踐教育,重視和推動獨立學院的實踐育人工作。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是由太原科技大學主辦,經山西省人民政府同意組建,2003年開始招生,學院以機械類、材料類、電子信息類等專業為特色,以具有創新精神的復合型專業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為培養目標。自創辦以來,學院充分依托太原科技大學,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和綜合辦學優勢,引入新的機制和辦學模式,實施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質量監督檢查和學生教育管理。華科學院堅持“特色立校、質量建校、從嚴治校”的辦學理念,始終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學院的中心工作,使每一名學生擁有更為廣闊的就業前景。
一、國內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進展
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是借鑒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2],即將傳統的“見習”培訓方式與現代職業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校企合作辦學的教育模式。首先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出現了如訂單培養、冠名培養等許多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這促進了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同時提高了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率。隨著獨立學院的快速發展,校企合作模式也被許多獨立學院所借鑒。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對高職院校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簡單移植,造成獨立學院本科教育定位不高,培養錯位,出現了本科教育高職化現象[3,4]。因此,在借鑒高職院校校企聯合培養模式的過程中,獨立學院應結合自身本科教育的特點,對人才進行細分來培養,對培養目標也需進行準確定位。
王道發[5]以高等教育獨立學院應側重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具有專門技術性的實踐和實際工作能力的人才為目標,提出獨立學院可采取的最優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模式。由于校企合作的支撐體系不完善,企業與學校之間缺乏直接的利益兼容,因此,在合作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困境。為了使校企合作得到很好地發展,文章從政策支持,提高認識,提高服務經濟發展能力,探討校企合作新途徑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對策。
趙濤、李國強[6]總結了天津理工大學中環信息學院和內蒙古中環光伏材料有限公司共同開展的中環光伏教學經驗,該模式把學生大學第四年的教育與企業實際生產相結合,根據高等教育的學分安排和實踐操作要求,校企聯合承擔理論授課,學生在企業中接受最前沿培訓,根據實踐能力完成相應的考核。學校青年教師也參與到實際生產中,近距離接觸行業動態,進而探索校企合作“雙贏”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獨立學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獨立學院作為由普通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辦學的本科層次高等教育機構,在辦學歷史、品牌影響力、生源數量和質量、畢業生人才市場需求等方面都面臨著來自于公辦一本、二本院校甚至是高職院校的巨大壓力。因此,如何合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對獨立學院明確辦學指導思想,提高社會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培養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從事實際工作的動手能力的高素質本科應用型人才、行業特色型人才已經成為獨立學院的共同目標。積極拓寬辦學思路,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構建和完善獨立學院的校企合作教育平臺,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形成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
(一)現階段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獨立學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種:
1.“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即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制定人才培養計劃,提供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組織教學,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到企業就業,實現招生與招工同步,教學與生產同步,實習與就業聯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2.開展以企業為主體的“專業導學”。由學校聘請知名的行業專家和企業家為學校的客座教授,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對學生進行專業導學。使學生了解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把握生產第一線的實踐情況,充分利用企業和社會的教育資源,促進學生構建個性化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體系。
3.開辦校企合作試驗班。學校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意向,組織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學生自愿報名,在尊重學生選擇的前提下,安排學生到實訓基地實習,通過雙方選擇,組建有針對性的企業班。
(二)適時修訂采用“3+1”人才培養模式
所謂“3+1”人才培養模式[9],就是指學生在校內按照教學計劃完成以專業理論為主、專業實踐為輔的三年課程學習,第四學年在“校外教學實踐基地”集中進行以專業素養與實踐技能為主、專業理論為輔的實踐知識學習的一種新的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訓基地根據企業需求進行為期3-6個月的實踐操作和相關理論面對面的培訓教育,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做了相應的調整,不僅是學制上的“3+1”,而且與傳統的“3.5+0.5”學制相比,這種培養方式為學校理論教育和企業實際需求的動手能力教育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學生在這種模式下,通過實際動手,明確專業屬性,明確學習目標,實踐能力得到充分鍛煉和發揮。
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根據自身辦學特點,結合培養目標和就業市場實際,借鑒國內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從2012年開始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通信工程、電子商務、會計學等專業與北京、上海、青島、西安、大連、太原等城市的實訓機構合作,開展“3+1”人才培養模式試點工作,采用委托實訓基地完成“訂單式”、“校企合作實驗班”的試點培養工作,已初見成效。
從圖1可以看出,2010年、2011年各專業就業率相對穩定,從2012年學院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以來,就業率有了較大的提高,2013年就業率提高比例更大,是2010年就業率的兩倍之多。圖2顯示出各專業分年度的就業率曲線圖,隨著實施“3+1”人才培養模式的深入,各專業就業率大幅度提高。
(三)與實訓機構深度合作,建立長效的校外實習基地
校外實習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實習規模并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的場所,它是“3+1”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補充。通過校外實習基地,學生既能了解社會,接觸生產實際,也能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同時有助于教師提高自身素質,緊跟時代步伐,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學生在校學習的三年中,社會實踐可以采取到實訓基地實習的模式,通過實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在時間過程中使他們明確專業屬性,激發專業興趣,促使學生盡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提前定位就要目標。
三、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應注意的問題
獨立學院的校企合作模式中,學校通過企業反饋和需求,可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計劃,有針對性地培養人才,結合市場,制定出更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實踐技能,培養出社會需求的人才。這也指明了獨立學院的教育改革方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校的市場競爭力。以太原科技大學華科學院實施校企合作為例,對獨立學院校企合作模式提出應注意的幾點問題。
(一)關注特殊群體,對癥實訓
培養模式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據統計,畢業生就業渠道主要有三個:一是考研深造,這部分占的比例較小,一般不到10%;二是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職業,占50%;剩下的40%所從事的職業與本專業并沒有直接相關性,比如銷售、管理、項目就業等。在校企合作過程中,要充分為考研學生提供方便,對癥分時段進行實訓課的授課教學。同時,學校和企業要同心協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通過考研學生帶動良好的學習氛圍和樹立良好的學風,這不僅對學生個體有益,而且對群體學生產生輻射性影響,有利于形成良性向上競爭的學習環境。
(二)選好切入點,提高校企高校合作效果
獨立學院在與實訓單位進行合作時應選好合作基點。首先,要統一合作目標。學校合作的目標是教育資源共享,培養高素質人才,而企業經營的目是為利潤最大化。顯然兩者不統一,所以應在這兩個不同的目標中找到契合點,以人才供應與需求為例,學校培養人才,而企業發展需要優秀人才,因此,企業可以通過校企合作,實現企業所需人才的培養與吸收,最終有利于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其次,完善課程設置,學校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設置課程和課時,依據傳統教學計劃開設的課程內容和課時長短不一定能夠滿足企業需要。因此,為保證實踐效果,提高實踐課程的可實施性,學校教學部門可以和企業指定的相關人員進行協調,聽取企業對實踐教學特殊需求和建議,并結合學校教學安排個性化、多元化進行課程設置。最后,監督實訓基地教學。
(三)提高安全意識,完善安全管理辦法
校企聯合培養過程中,學生必須到實訓基地住宿,有的實訓基地有正規的宿舍、樓管以及一系列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實訓基地宿舍管理很不健全,學生自行到附近的民房或者家屬區租住,這對學生的自身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這種情況下,獨立學院學生的安全管理,特別是人身安全問題就需要得到重視。校企合作中雖然提到安全問題,但規章制度還不完善,一旦發生意外,校企雙方就會出現責任界定問題。獨立學院、實訓基地和學生本人以及學生家長應當在學生參加實訓之前簽訂相關協議,學生作為成年人,自身要有安全意識,要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實訓基地應指定專人負責學生安全,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安全問題。
四、結論
校企合作模式是獨立學院轉變教學理念,培養適應社會和企業需求,拓寬和促進學生就業的重要保障。我國經濟形勢良好,市場迫切需要既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又具有熟練專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傳統本科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模式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必將革新;企業的成長離不開獨立學院的支持,企業的發展壯大亦反哺著獨立學院的發展。總而言之,校企合作不僅提高了培養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只要我們堅持實行并不斷完善“3+1”人才培養模式,采納并及時糾正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獨立學院校企合作培養之路,那一定可以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輸送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黃迪皋.創新教育與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的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0,(1).
[2]王廣峰.德國雙元制模式對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啟示與思考[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6).
[3]趙非,王志勇,王恩國.打開校企聯合之門,實現共贏;發揮自身專業優勢,服務地方[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08,(3).
[4]鄧建高,王敏.高校本科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09,(1).
[5]王道發.獨立學院校企合作面臨的困境與對策.銅陵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10,(4).
[6]趙濤,李國強.獨立學院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3).
作者簡介:
高改梅(1978—),女,山西臨縣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白尚旺(1964—),男,漢族,山西文水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數據庫與軟件工程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