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蕓
摘要:近些年,在各種媒體中廣泛流傳著“原生態”這個新名詞,它代表著對自然生態以及傳統文化的保護。通過媒體的不斷傳播,中國傳統的民族民間藝術正在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出現在社會主流文化生活當中。中國傳統的民間民歌的演唱形式也被稱之為“原生態唱法”,它保留著民族聲樂歌唱藝術的原汁原味,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目前民族地方高校聲樂教學受到“西洋唱腔”的改造后,已經喪失了原有的個性,傳統的民族唱法變成了弱勢群體。是否要將原生態唱法正式列入到民族高校聲樂教學中來,是接下來要討論的問題。
關鍵詞:聲樂教學;原生態唱法;民族唱法;互補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和文化審美情趣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現代高校的聲樂教學方式也要不斷與社會、時代的變化相融合,鼓勵和發展不同形態和唱法的創新,尤其是在民族聲樂中要嘗試各種各樣的風格,表現出獨特的民族內涵。對于民族性較強的樸實單純的原生態唱法教學,各大音樂院校認為它們不太科學、不夠自然,對于是否要將其納入正常的教學課程中還存在疑慮。但原生態唱法形式是我國民族聲樂發展的根源,如何將它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也是民族高校聲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民族唱法與原生態唱法的異同點分析
(一)民歌和原生態歌曲的不同點
傳統的民歌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過程中,為了表達自己的愿望、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而作的。不同的民歌背后有著不一樣的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習俗和風土人情。民歌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沒有固定的格律,在音樂體裁、發聲方法和表現形式上都有自己獨特而鮮明的表現風格。而原生態歌曲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是各族勞動人們用來抒發感情,傳頌理想和美德的重要音樂形式。這些原生態歌曲在田野鄉間盛唱不衰,然后被人們慢慢地流傳了下來,它們是獨具本土特色的歌曲藝術,地域特色尤其明顯。原生態唱法跟現代專業機構訓練的職業唱法尤其不同,它強調回歸本真的、民間的傳統唱法。
(二)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所引發的思考
民歌本身復雜多樣,其婉轉迂回的旋律和韻味悠長的音調產生一種蕩氣回腸、銷魂攝魄的音樂美,加上它背后的價值功能和表現特征,讓民歌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熱烈歡迎。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民歌的民族唱法的整個表演體系已經日趨完整和成熟。民族唱法吸收了一些西洋唱法,而原生態唱法只是區別于民族唱法的一種,它是一種未經過任何加工的原始唱法。原生態唱法特別的真摯和淳樸,歌手利用本嗓將自己內心的情感毫不掩飾的表達出來,很能引起欣賞者的共鳴。很顯然,原生態唱法的民族風格更加的濃烈,這正是現代民族唱法所要借鑒的。在聲樂界曾經有人說民族唱法缺乏個性,引起了人們的思考和討論。事實上,我國的很多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獨特完整的聲樂體系,只是沒有被整理出來。原生態民歌正在不斷遺失,生態環境也漸漸惡化等現象,也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而民族唱法要想擺脫自身的單一化,就要回到民間,從兄弟民族借鑒多元化的技巧和藝術形式。由于發聲的不科學,很多原生態演唱者的聲音比較沙啞,這種沙啞對于歌唱演員來說,是對其藝術生命的扼殺。所以在欣賞原生態表演者質樸、率真的演唱風格的同時,也要看到他們的缺點,注意發聲方法的科學性。所以,可以考慮開展民族唱法和原生態歌唱藝術之間的互補性教學。
二、改進現在高校聲樂教學狀況的一些建議
我國如今的高校聲樂教學中,普遍以西洋美聲唱法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一些實施民族唱法教學的音樂院校也在教學時借鑒西洋唱法的科學優勢。面對單純樸實、民族性強的原生態唱法教學,音樂院校并未將其列入教材。現代學院派專業化和標準化的唱法造就了很多的演唱明星,一些聲樂學生受商業價值的影響,也希望從事這樣的工作。原生態民歌手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和認可,也同時遏制了原生傳統民族文化的對外傳播。很多原生態歌手或學生向學院派方向靠攏,或從事別的行業,從而縮小了民族文化傳播的范圍,這樣的教學狀況有待改善。
我國傳統的民族唱法,僅僅是歌唱形式就有不下三百種,每一種形式都有它獨特的歌唱風格,這些傳統民族唱法中值得借鑒和吸收的地方還有很多。大力推崇西洋唱法,不注意培養本國的優秀傳統唱法會給我國的聲樂教學帶來嚴重的后果。因此在借鑒和吸收西洋科學唱法的同時,將傳統的原生態唱法加入到教學課程中也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為我們的民族唱法加入新的血液,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也可以將西洋科學唱法與我國傳統的優秀唱法相結合,讓民族聲樂藝術得到更好的發展。
西洋唱法的科學性也是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才逐漸形成一系列科學、系統的發聲體系。如何繼承和傳播我國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是每一個公民應該做的。凡是優秀的東西,都可以去學習和借鑒,所以需要在尊重民族化、保證民族特色的基礎上,借鑒“學院派”唱法的可取之處。只注重西洋唱法的教學會對我國聲樂教學的發展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我國的傳統優秀民族文化會因此慢慢衰退,甚至消亡,就連傳統的民族唱法也變成以美聲為主要內容的唱法,使得我國的民族文化被西方文化異化了,這樣的后果不堪設想。因此,要在尊重和不斷發展民族優秀原生態唱法的基礎上,適當吸取西洋唱法的優勢,將民族和通俗唱法的風格充分演繹出來。
結束語
民族唱法和原生態唱法各有各的優勢和風格,它們之間應該是相互合作的關系。原生態唱法比較適合地域性強的傳統民歌,而民族唱法適合演唱創作歌曲。原生態演唱者的嗓音條件各不一樣,所以在演唱時追求一種鮮明的個性,而民族唱法逐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所追求的的是共性。但在實際民族聲樂藝術教學過程中,應該拋棄關于唱法分派的爭論,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將本民族豐富多彩的聲樂素材不斷挖掘出來,然后將它們發揚光大,讓我國民族聲樂體系發展的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