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小英
摘 要:現代文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是由于傳統觀念和方法的影響,學生閱讀能力偏低。要想提高現代文閱讀能力,就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授閱讀方法,提倡閱讀自主,彰顯個性。
關鍵詞:現代文;閱讀能力;興趣
現代文閱讀能力注重以在文本中獲取信息、運用信息、掌握知識為目標,同時可以鑒賞評價文本內涵,這需要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閱讀能力與技巧,例如,快速閱讀能力、整體認讀能力、理解信息能力以及鑒賞分析能力等。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適應當今高效率、快節奏的社會生活,高效率地獲取信息并有效地處理信息。
一、正確認識現代文閱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提出:“中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體現語文實際能力的重要窗口,閱讀能力反映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以及學生今后是否能適應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需要。閱讀教學始終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不僅如此,閱讀還是識字積詞、擴大知識面的重要途徑。
二、讓學生明確閱讀的重要性
現代文閱讀能力是體現語文實際能力的重要窗口,閱讀能力反映一個人語文能力的高低以及他是否能適應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需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整個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所占的比重最大,不僅如此,閱讀還是識字積詞、擴大知識面的重要途徑。古人也曾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從大體瀏覽到詳細精讀,由淺入深,無論翻讀、查讀,通讀、跳讀,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注意力越是集中,他們的目標就越明確,取得的效果也就越好。另一方面,還要改變學生認為語文只需要死記硬背或者臨場發揮就能完成的錯誤認識,告誡學生一定要勤于動腦、動手,養成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三、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明確現代文的閱讀要求
學生明確了閱讀的要求是邁出了培養閱讀能力的第一步。只有學生掌握了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教學才能事半功倍。閱讀教學中,按照《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現代文閱讀的一些基本要求,以教材為范例,把方法教給學生,讓學生運用掌握的閱讀方法去閱讀,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探索者,放手讓學生去讀、去品、去悟,進而在認真反復的品讀中發現問題,提出對課文的理解,體會和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的真情實感,品味文章的精妙之處。
2.重視名著閱讀,厚積才能薄發
閱讀教學僅靠課本內容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延伸學生閱讀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學生的文化積淀,充實學生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豐富全面的語文素養。
文學名著因為它巨大的文學和思想價值影響著歷代人們。尤其在當下,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教育制度的不斷革新,閱讀文學名著已成為當今學生重要的學習內容和任務。
3.努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要致力于對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培養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首先是預習,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才能夠發現問題,然后在課堂上等待教師答疑解惑。其次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學會“標注”,如,對關鍵性字詞、語句等進行圈、點、勾、畫。不懂的重要字詞、語句也要畫出,經常翻閱字典、工具書,經常請教老師或同學。還有,可以在書本的空白處寫上自己的閱讀心得、體會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疑問,在疑問中積極展開思維,反復琢磨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最終形成自己的見解。
4.充分調動閱讀主體的積極性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能夠培養學生改變“要我讀為我要讀”的思想,教師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要調動閱讀主體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興趣才有閱讀的量,才會提高閱讀文章的質量。有了閱讀質和量的提高,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文化品位,發展學生完善的人格。在講授每一篇課文時,教師應該先要求學生結合注釋和課前的預習進行閱讀,然后再去完成教師根據課文內容所設計的思考題目,進而組織學生討論,最后由教師作總結性的歸納。學生通過閱讀,讀出“自我”,從而獲得思想感悟和藝術感染,充分體現了閱讀主體的積極性。
5.讓學生學會創造性閱讀
創造性閱讀是一種最高級的閱讀過程。對學生進行創造性閱讀能力的培養,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已知的領域內去搜尋更大的空間,向更廣闊的方向去開拓。如今中學生的閱讀基本處于一種隨意、盲目和無序的狀態。教師應該注意避免閱讀教學中的零散和相對隨意的現象,根據一定的教學方法,系統地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方法進行培養和開發。閱讀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應遵循由易到難、由近及遠的規律,根據教材的需要,依據課程標準,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去閱讀。
四、掌握現代文閱讀的應試技巧
閱讀題作為語文考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高考中,它的高難度、低得分和極強的主觀性已為歷年語文高考的實踐所證明。我覺得要提高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需要在閱讀中注意以下幾點:
1.巧用信息整體把握
閱讀的過程就是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質量的高低取決于獲取信息量的多少。學生在做題時應該先明了文章的作者、寫作時間以及文后注釋等基本內容,然后要特別瀏覽一下文章后面設置了哪些問題,從后面的題目的選項中就可以揣測出文章的大概主旨。比如小說,要了解主要人物、情節等,如果是議論文,則要重點掌握論點、論據、論證等一系列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寫作意圖,從整體上把握全文,解答后邊的問題也就水到渠成。
2.確定區域圈點勾畫
閱讀長篇的文章要采用精讀的方法,要逐字逐句去推敲揣摩,所以學生平時練習中要養成在重要字句后圈點勾畫、做記號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可以先看題目涉及文中的段落或區域,與文中哪些語句有關。確定某一答題區域后,再仔細弄懂段落中每一句的意思,進而理清段落之間以及段落與文章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有了這一習慣就有可能形成較強的分析綜合能力。
3.注意摘取原文
現代文的閱讀理解,必須依據文本,背離了原材料任何人都無法準確解答。因此,準確解答閱讀理解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依據原文去尋找答案。大多數閱讀理解題目的答案都是在文章里“摳”出來的。當然,找出原文中的語句不一定能夠直接使用,還要求學生根據題目要求進行加工、提煉,或摘取詞語或經過重新整理和組織才能歸納出答案。
總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現代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不懈。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督促學生閱讀,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會有一定的閱讀效果。誠然,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勤于總結,積極探索,不斷進取,一定會找到更好的方法、途徑,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才能快速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閔柳鋼.新課程下學生獨立閱讀能力培養芻議[J].成才之路,2008.
[2]夏曉丹.淺談技校學生閱讀能力培養[J].華章,2009.
[3]龐永洲.中學生中長跑學習興趣的培養[J].網絡財富,2008.
(作者單位 廣東省大埔縣田家炳實驗中學)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