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琛
摘 要:《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上機課時不應少于總學時的70%。”這里明確指出,在信息技術課上,教師新授課的時間應該在十多分鐘左右,留出將近半個小時的時間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練習。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留白”;教學策略
“留白”,即留下空白,是藝術的一種表現手法。中國的寫意畫,經常會在濃濃淡淡的筆墨中,留下大片空白,讓欣賞者自己去想象和補充,那就是繪畫藝術中的“留白”。“留白”的藝術,并不是畫家的專利,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也需要給學生“留白”。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留白”這種機智的教學策略,給予學生更充裕的時間去實踐與操作、思考與探究。“留白”不是空白,也不是簡省,更不是避重就輕,而是引而不發,是鋪墊和蓄勢。
一、“留白”問題的提出
不少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基本流程是:教師演示一遍,然后布置一些任務,讓學生完成,教師加以點評或評講,這樣一堂課也就完成了,較少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生命狀態。那么學生所能做的,只有被動接受,而根本無創新性、無自主學習可言。因此,教師的角色必須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幫助者、激勵者和促進者,促進學生發揮其最大潛能。教師不是講得越多越好,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適當“留白”,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和嘗試的余地,讓學生自主地去探究,從而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鼓勵和指導學生,啟發他們通過嘗試和探究去發現,要激勵他們善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講究“留白”藝術,適時地給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這樣不僅不會影響教學效果,還有利于激勵學生產生創新思維,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留白”藝術的時時應用
1.設置情境——導入“留白”
課程導入是教學的第一環節,常言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能在一堂課的開始就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的興趣點集中到課堂內容上來,教師就可以為上好本堂課奠定堅實的基礎。把“留白”巧妙地運用到導入部分,有意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拉開學習的序幕。
例如,在Word教學《美化文章》中,在導入時我出示了一篇優美的文章,學生看了以后馬上提出問題——文章缺少標題,我立即在文章的開頭添上了題目。可是緊接著又有學生提出了意見:“我們已經學了藝術字,可以把題目設置成藝術字,那樣更漂亮。”從而自然而然地讓教師接上話茬:“是啊,文章這么優美,我們更要添加一個漂亮的標題。”
課堂中教師沒有過多的語言,使學生在逐步“留白”中自然的進入新知的教學中,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2.順水推舟——探究“留白”
古語有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意思是說,給人以魚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時;不如教人以捕魚的方法,則能使人終身有魚享用。因此,向我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學習探究的能力。讓學生自主探究,勢必在我們的教學中要“留白”。這樣學生才會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操作、搜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
例如,在Word教學《修改文字》這一課中,我講解了從網上將文字復制、粘貼到Word文檔中,并且設置了文本框的大小,學生已經能夠熟練地應用這一操作。于是教師適時“留白”,提出了怎樣從網上把圖片插入文檔,修改文本框格式,并且進行排版。結果學生很快完成了任務,而且經過排版使文章圖文并茂,學生很有成就感。
適時、知識遷移中的“留白”給學生的探究提供了廣闊的天地,讓學生能夠真正自主。
3.馳騁想象——創作“留白”
小學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正向阿基米德所說:“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給學生一張白紙,也會呈現出繽紛的畫面,在三年級的信息課中尤為突出。學生剛接觸信息技術興趣高昂,學什么都有自己的見解,特別在教學畫圖這個軟件中,學生只要動動鼠標就有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圖形出現,極大地促進著創作的欲望。
例如,在《初識畫圖》的教學中,作為畫圖的第一課,我簡單講解畫圖的作用、窗口組成以及工具箱的使用之后,放手讓學生憑借自己豐富的想象力,自由作畫,學生學習畫圖軟件的興趣大增,同時也能獲得意想不到的佳作!
學生有自己的思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那樣才能培養出個性鮮明的下一代。
4.豁然開朗——質疑“留白”
孔子有云:“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說:教學生,不到他苦思冥想也弄不明白,從而著急、郁悶乃至悲苦的時候,不去啟發他開導他。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會有這樣的體會:有時,我們依據教材,精心設計了問題,但對于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課堂上往往會出現靜寂無聲的場面。這時,教師不要迫不及待地“奉送”上答案,而應該冷靜、耐心等待,給學生一個深入反思的時間。
這樣的現象就出現在Word教學《修改文字》中,我講授文字顏色的設置方式,接著就讓學生上機練習。意外發生了,一個學生高高地舉起了手,向我提出了困難:“老師,我輸不進文字了!”我看了之后發現原來他將文字顏色設置了白色,于是輸入的文字看不到了。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解決方法,而是留出時間讓學生想想剛才做了什么操作。學生仔細思考著,并動手操作著,在完成第二遍操作時文字出現了,學生也豁然開朗了。
5.躍躍欲試——互動“留白”
如果說互動給小學信息技術的課堂注入了活力,那么“留白”則是在互動中碰觸的閃亮火花。在課堂中每一次的互動都會激起學生個性的張揚,而“留白”讓這種張揚歸于理性的平靜,進而得到升華。
教學中,往往教師的問題拋出來了,學生立刻做出了回應,但這種回答未經深思熟慮,學生并不真正明白解決問題根本。此時,教師不應急于獲得反饋,而要在教學中“留白”,引導其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對教師的提問有個“二次反饋”,促使其對問題的深入理解。
課堂“留白”,可以使課堂多幾分耐人回味的余地,給學生留出了思考的時間,留下了體驗的空間,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留下了探究的空間,留下了能力發展的空間……“留白”留下的并不是一塊塊空白,而是恰如其分的生成。時時“留白”,使我們的信息技術課堂中處處都是精彩,真正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參考文獻:
張海軍.留白——讓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發展[J].雙語學習,2007(09).
(作者單位 江蘇省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