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桃英
摘 要:當今,我國中小學教師在長期的工作壓力下產生了情緒、態度和行為等方面的衰竭狀態,出現了嚴重的職業倦怠感。
關鍵詞:倦怠;備課;朗讀;時間
要切實克服職業倦怠,教師不僅要堅持積極的教師信念,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適當地調控自己的教學目標,此外,還應思考如何加強教師教學反思,在照亮別人的同時提升自己,從而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教學反思的關鍵是學會反思,教師需要反思每天的教育教學活動。那么,教師的教學反思應著眼于哪些內容呢?
一、反思“失敗”之處
最失敗的教學經歷是什么?教師在上完一節課后,有時總會感到有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或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甚至有的課更是以失敗而告終。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這些課堂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案例:在教學《安塞腰鼓》一文時,我精選備課,按照打鼓前—打鼓中—打鼓后,設計教學的精彩片段。我讓學生先看課文分段,學生精神木然,無精打采,怎么也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感覺這堂課上得很失敗。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我意識到學生只是就文論文,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朗讀體驗,品味安塞腰鼓的節奏美。教師應該讓學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充分體驗打鼓的生命激情、活力和韻律美,從而達到教學的最佳效果。
對于這些不理想的課,課后必須及時總結,認真反思,仔細查找不足甚至失敗的原因,考慮一下:教師所設置的“問題價值度”,問題情節的創設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教學過程是否凸顯學生的深度思考等等。通過及時地反思,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改進教學的新思路,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二、反思“成功”之處
反思自己日常教育教學中的關鍵事件——最成功的教學經驗是什么?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例如,課堂教學中恰當的比喻、新穎精彩的導語、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直觀教具的合理使用以及成功的臨場發揮等,可以進行詳細地記錄和總結。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三、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是沒有預設的精彩生成,教師善于捕捉這些教學的機智,就會使這些可貴的“生成”,不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并且會成為可利用的寶貴教學資源,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寫學生創新之處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教然后知困”,一個教師的成長過程離不開“教學反思”這一重要環節。加強教學反思,將會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自覺性,觸發教師對教育的敏感性,使教師在工作中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教學生命如旭日東升,每一天都是新起點,提高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力求延緩和克服教師的職業倦怠。
參考文獻:
李家強.職業倦怠與中小學教師心理亞健康[J].中國健康教育,2005(05).
(作者單位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教師進修學校)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