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龍
摘 要:學習習慣是在學習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并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在當前充滿競爭的時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鍵詞:中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使學生終身受益。一個人良好的習慣,是他生活、學習和發展的保證。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如能在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既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也可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達到雙贏的效果。
一、中學生日常學習習慣的培養
1.從“小”做起,持之以恒
《老子·道德經》中有這樣一句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諸如讀寫的姿勢、作業的書寫、回答問題的響亮等等。習慣是經過重復的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會在一朝一夕形成,因此,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不斷強化,久而久之,學生的良好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2.加強教育,啟發自覺
盡管有些習慣是由于無意重復所養成的,但人的大多數良好習慣都是有意識養成的。要使中學生自覺地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必須通過教育使其明白為什么要養成這樣的習慣,從而激發他們產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欲望;其次,必須培養中學生堅強的意志,即有信心、決心和恒心。
3.激發興趣,培養自信
興趣是求知的內在動力,信心是進取的心理基礎。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學習就會積極主動,輕松而有成效。課程改革的今天,應多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學習興趣越濃,自學的積極性就越高。而自信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各種能力的發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嚴格要求,反復強化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通過訓練不斷強化的結果。怎樣才能使強化有效果呢?首先,要步調一致:各科教師間要一致,班與班之間要一致,家校之間要一致。否則,就是徒勞。以“認真書寫”習慣為例,如果教師在學校里提出嚴格的要求,并強化訓練,而家長卻聽之任之,那么,孩子不但不能形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甚至還有可能形成“亂寫作業”的惡習。其次,要持久要求。持久就是不斷強化,持久才能使學生逐步適應,并最終養成良好習慣。為了做到持久要求,可給中學生訂一些制度,并嚴格地檢查督促他們執行。
5.摒棄陋習,破舊立新
要使中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教育他們自覺地與自己已經養成的不良習慣作斗爭,并用新的良好習慣代替它,這就是“破舊立新”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1)要使學生認識到壞習慣的危害性,促使中學生下決心改掉不良習慣;(2)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具體困難,落實具體措施;(3)要不斷提醒、督促、檢查,并善于運用批評和表揚武器;(4)要求學生嚴格要求自己,不搞“下不為例”。正如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的,“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繞起來的一團線掉下地一樣,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線,比你許多回繞上去的還要多。”
6.整體培養,結合促進
除了學習習慣外,對中學生來說,要養成的良好習慣頗多,諸如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但在上述諸多習慣中,最重要的是生活習慣,因為中學生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為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勞動習慣等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培養中學生學習習慣的若干具體方法
1.正確指導
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具體指導,如,怎樣書寫、怎樣聽課等等。教師要立足課堂,指導良好習慣的養成;加強督促檢查,強化良好習慣的養成;適度獎罰,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
2.以身作則
教師和家長的榜樣作用是一種隱藏的教育。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教師、家長也要做到。
3.多加訓練
僅靠書本教育是不夠的,這就需要長期嚴格的訓練。習慣是練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
4.獎罰分明
獎罰制度是形成良好習慣的后盾,一定的懲罰是必要的。凡有制度和規定,都應要經過學生討論、認同。
5.家校聯合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于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僅靠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家長、教師等多方面的力量聯合起來,共同督促,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并加以糾正。
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磨煉學生堅強意志與良好品格的過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成長必不可少的內在因素,同時也將伴隨他們一生的學習與生活,可以說:“好的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終身”。因此,我們要增強責任心,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個性特征,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只要堅持不懈,循循善誘,必將水到渠成。
(作者單位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黎家灣中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