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雪艷
【摘要】發揮后發優勢來發展落后地區的經濟,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領域和熱點問題。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關天經濟區有著自己的資源優勢、區位優勢和宏觀政策優勢。關天經濟區應該充分發揮后發優勢,加快發展教育事業,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利用政策支持,調整產業結構,以促使本地區經濟能夠健康快速的發展。
【關鍵詞】后發優勢;關天經濟區;經濟發展;對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127.9 【文獻標識碼】B
后發優勢是指后發國家由于其所處的后發地位帶來的特殊益處。這一益處是先發國家沒有、后發國家也不能通過自身努力創造出來的,完全是與其經濟的相對落后性共生的,是來自于落后本身的優勢。由于這種后發優勢的存在,后發國家可以獲得爆發性的經濟增長,實現比發達國家更快的經濟發展速度,以更低的成本和更短的時間完成工業化、現代化的任務,迅速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現對發達國家的追趕甚至超越。關中一天水經濟區(以下簡稱經濟區)是繼成渝經濟區、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后西部第三個經濟區,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經濟區的軟硬環境已經得到極大改善,但是,和發達地區相比較,經濟區總體經濟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應該充分利用國家的政策支持和經濟區自身的區位條件等優勢,實現經濟區經濟的起飛,促使經濟區的經濟能夠健康順利發展。
一、后發優勢理論綜述
美國經濟史學家格申克龍在總結德國、意大利等國經濟追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于1962年創立了后發優勢理論。首次從理論高度展示了后發國家工業化存在著相對于先進國家而言取得更高時效的可能性,同時也強調了后發國家在工業化進程方面趕上乃至超過先發國家的可能性。美國社會學家列維從現代化的角度將后發優勢理論具體化,即后發國家在認識、技術借鑒、預測等方面所具有的后發優勢。1989年阿伯拉莫維茨提出的“追趕假說”,1993年,伯利茲、保羅·克魯格曼等在總結發展中國家成功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基于后發優勢的技術發展的“蛙跳模型,都指出后發國家具有技術性后發優勢,并討論了后發優勢“潛在”與“現實”的問題。1995年,巴羅和薩拉易馬丁以及范艾肯(1996)等人又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驗證了經濟欠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技術的模仿、引進或創新,最終實現技術和經濟水平的趕超。
國內學者陳剛等(2009)、林毅夫(2010)的研究表明我國是一個后發國家,通過充分利用人力資本積累等后發優勢,逐步實現了社會與經濟體制升級。郭熙保(2008)概括出后發優勢有資本、技術、勞動、制度和結構五種類型。后發優勢理論的提出和發展研究,為后發地區的加速發展提供了理論依據和現實途徑。
二、關天經濟區后發優勢分析
(一)人文社會資源優勢
1.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豐富。天水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源遠流長。8000多年的文明史、30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和2698年的建城史等等久遠厚重的文化積淀,構筑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豐富底蘊。主要旅游文化可以概括為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國早期文化;石窟文化;三國文化。天水地處我國南北交匯地帶,橫跨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山川及自然風光兼有北雄南秀之特點。
2.旅游業基礎發展良好。天水市依托區域特色五大文化優勢,確立了“中華文明之源”旅游總體形象,主打世界華人尋根祭祖圣地旅游品牌,推出了“羲皇故里祭祖圣地、絲綢之路石窟藝術走廊、文化名城古韻、隴上江南生態觀光、溫泉康體休閑度假”五大旅游品牌,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為旅游業的深層次發展和實現“旅游富市”的目標創造了條件。
3.區位優勢突出。隴海鐵路穿越天水全境,310、316國道橫貫東西,五條省道輻射南北,是西隴海蘭新經濟帶和甘肅省東進西出的聯結點、隴東南經濟文化物流中心。隨著天寶、天定高速路、天水軍民合作機場、天一平鐵路的陸續開T建設和使用,天水將成為隴東南交通樞紐,在區域經濟中的樞紐地位日益顯現,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進入條件。
(二)宏觀政策優勢
1.國家政策的優惠。國家堅定不移地繼續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必將為經濟區跨越式發展帶來更多新的機遇。關天經濟區是西部大開發地區之一,國家政策的傾斜,為經濟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不僅可以調動經濟區發展經濟的積極性,還可以吸引外部的資金和技術,促進經濟區的發展,關天經濟區要充分利用國家政策,發揮自身的后發優勢。
2.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過程中將伴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化,《規劃》將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加工、文化產業、旅游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確定為產業發展的重點,指出了經濟區特色和優勢產業的發展方向,同時也提出“一核一軸三輻射”產業空間布局。在國家政策支持的基礎上,還可以利用東部沿海地區產業轉移的機遇,大力的調整產業結構,它是關天經濟區經濟能夠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后發優勢。
3.技術的創新。關天經濟區工業基礎良好,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可以充分地對技術進行投入,引進先進技術和人才,充分發揮技術上落后的優勢,在更短的時間內更好、更快地促進經濟區工業的發展,這也是經濟區規劃的一個主要內容。
三、基于發揮后發優勢,促進關天經濟區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以教育為本,發展科學技術
1.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后發優勢實質是一種潛在優勢,能否將后發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經濟發展動力關鍵在于落后地區的學習能力,而提升這種能力的核心就是教育的發展。因此,經濟區必須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優化人力資源開發環境,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這不僅要普及初級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穩步發展高等教育,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還要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提升教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2.積極推進科技進步。關天經濟區可以利用技術創新的后發優勢,引進先進的能直接產生經濟效益的技術,不斷提高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區域核心競爭力。重點推進航空航天、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現代農業等領域的研發創新和成果轉化。在重點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以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二)利用政策支持,調整產業結構
1.調整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農業生產要以市場為導向,以高新技術為指導,進行農業結構調整,建立既有地方特色,又能發揮經濟效益的優質高效作物,改變單一的種植業的結構,大力發展各種經濟作物和畜牧業,促進結構優化升級。
2.大力發展工業,增強第二產業競爭力。在天水的工業行業中,裝備制造業的比較優勢突出,但是制造業與國內同行業的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天水市要充分利用老工業基地的制造業發展基礎,充分利用天水“工業強市”的政策和國家進行關中一天水經濟發展的規劃的機遇,大力發展工業,提升第二產業的發展潛力。以現有企業為依托,以科技進步為動力,以“丁業強市”的政策為保障,大力發展以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為主體的裝備制造業,同時加強輕工業的發展,增強工業企業的活力,做大做強工業經濟。
3.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提高第三產業的經濟比重。天水旅游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這些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但是受到思想觀念的束縛,很多旅游資源的開發停留在低層次的旅游觀光層面,高層次、高品位的產品開發不足,深層次的開發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