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東
【摘要】近年來,我國國有農場會計信息質量失真問題嚴重,其失真主要表現在對會計制度和財經法規理解不到位、委托經營管理的經營成果不實、會計核算不規范、業務指導能力和中介機構服務質量不高等方面。主要成因是由于國有農場會計信息報告者、使用者和監管者等因素的影響。有效治理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國有農場應增強法制觀念,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監控體系;加快會計信息披露建設,加大處罰力度,強化行業自律管理;規范財務報告體系。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以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關鍵詞】國有農場;會計信息失真;治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0 【文獻標識碼】B
會計信息是企業提供的能夠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各種財務資料的總稱。會計信息質量是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真實程度。真實性作為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既是會計信息的本質屬性,也是會計信息的核心內容。可以說質量是會計信息的生命,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之魂。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和完善,對實現會計信息質量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近年來,國家審計、財政等監督部門向社會公布的企業會計信息質量抽查結果表明,仍有一些企業的會計信息失真,而且問題還相對較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經濟秩序,所以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強化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監管,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程度。
一、國有農場會計信息失真表現
1.反映的經營成果不實。農場內部單位一般采取主管部門或企業直接派經營者參與企業經營管理,企業將管理企業的職能權利委托給經營者,由于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經營者為完成上級下達各種指標,保護其自身利益,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通過編報虛假交易,虛增收入,虛減支出等手段,人為調整利潤等指標,導致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經營成果不實。
2.會計核算不規范。國有農場內部存在工、商、運、建、服等不同行業,行業間執行的會計制度有差別,由于各行業沒有準確執行相應的會計制度,會計核算不規范,一項業務由于處理的方式不同,結果也存在很大差別,而且個別單位之間存在著關聯方交易事項,編制合并報表時沒有全部予以抵消,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3.資產、負債和權益不實。上級部門一般年初核定各種考核指標來激勵下級單位領導干事創業,調動領導工作熱情,但下級單位領導為完成年度考核任務,在財務上做文章,主要體現在核算上虛增收入、虛列資產、虛減負債,少結轉成本,對虧損的企業少轉或多留成本,搞虛盈實虧,盈利企業多轉少留成本,隱匿收入下年留用等,導致企業資產狀況不實。
4.業務指導能力不高,職業判斷能力較弱。近些年,國有農場招錄了許多大中專畢業生,為農場財務戰線注入了新鮮血液,財務隊伍得到了優化,有些人從事重要的財務崗位,由于個別財務人員由于缺少基層工作經驗,在重要崗位上沒有經受過錘煉,缺少業務理論學習,缺少調查研究,在指導會計人員核算上存在錯誤,在業務核算上缺乏準確判斷,導致會計信息失真。
5.中介機構服務質量不高。會計師事務所為招攬業務,降低執業服務標準和質量,缺乏風險意識,有的會計師事務所完全按照企業的想法披露會計信息,不查證,使社會監督流于形式,不能準確披露。
二、國有農場會計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影響國有農場會計信息質量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因素,集中體現在會計信息報告者、使用者和監管者三個方面。
1.國有農場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和報告者,關乎自身利益。國有農場是會計信息的制訂和報告主體,外部相關的利益關系人或上級主管部門等為會計信息的使用者,農場具有多重身份,即可以理解為是會計信息的使用者,也是報告者,會計信息為單位領導服務,體現領導的業績水平,所以會計信息質量的好壞是領導政績的晴雨表,關乎其自身利益。
2.外部利益關系人缺乏風險控制能力。作為外部利益關系人,如金融、稅務等部門,他們最關心的是企業的盈利水平、現金流和繳稅情況,由于金融企業缺乏風險意識和信用風險控制機制,稅務檢查深度不夠,完成稅收指標就行,對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沒有真正的了解和實質檢查,沒有制訂相應措施,他們不可能成為高質量的信息使用者。
3.監管力度不強,懲罰力度不夠。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管主要有國家政府部門、社會中介機構、企業上級主管部門、內設機構等相關部門,在對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檢查中,內部審計機構權力相對較弱,內審很難發揮制約作用,但檢查較為全面具體。國家政府部門在審計檢查過程中,重視專項審計,范圍較窄,懲罰力度相對較大,對上級主管部門的審計主要專注經濟責任和離任審計,專注考核指標的完成情況,對信息的質量要求不是很高,懲罰不嚴,社會中介為維護其客戶,保護其利益,對發現的問題與單位溝通后,多數存在不予披露,一定程度降低了監管的效用。
4.企業領導干預會計工作,財務人員沒有發揮監督作用。會計人員在人事上歸農場任免,工作開展受單位領導影響較大,財務人員對于領導提出的處理意見不敢拒絕,“就這么報,出事我解釋,我替你說話”,這是領導的習慣用語,企業領導授意、指使、強令會計人員隨意調整會計賬目,做假賬,提供虛假財務會計信息,干預會計工作,如不按照領導意圖辦,輕則調崗,重則下崗,會計人員很難發揮其會計監督作用。
5.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不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好壞是影響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之一。企業為了保護自身利益,通過編制虛假會計信息來達到逃稅、漏稅、實現盈利等目的。有的會計人員給農場領導出“餿主意”,違背財經紀律,私設小金庫,有的則與會計師事務所聯合,提供虛假財務賬目,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有的甚至喪失職業操守,通同作弊,參與造假、護假現象。
會計制度和財經法規理解不到位。會計人員缺乏主動學習熱情,對國家頒布的財經制度及法律法規等政策理解不到位,多數企業會計人員不對國家制訂的《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和《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等財經制度進行系統、全面地學習,不及時掌握財經制度,不按財經法律法規的要求進行操作,統一會計工作,導致賬務處理不規范,提供會計信息不真實。
三、加強會計信息質量監管建議
針對國有農場會計信息質量存在的問題,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己刻不容緩,需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嚴格治理,主要應從完善財務制度、健全監管體系、強化行業自律管理、提高人員素質等方面進行治理,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確保企業會計信息真實、完整。
1.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其是治理會計信息最基本措施,能從內部控制制度上規范和約束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行為,規范操作規程,從制度上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
2.增強法制觀念,嚴肅法紀。各級企業領導及會計人員要增強法律意識,要有效規避會計違法行為的發生,這是當前提高企業會計信息質量的最基本保證。
3.健全監控體系。要充分發揮各級財政、審計等部門的職能作用,各級財務部門要充分發揮審查預決算,財務專項檢查的作用,搞好財務監督檢查,審計部門要加強對企業審計監督,同時要加強對單位領導的離任審計和經濟責任審計,檢查不能流于形式。
4.加大處罰的力度。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給予相關責任人員嚴肅處罰,使其不敢為。
5.加大會計信息披露建設。國有農場要不斷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形成一個公開透明、綱目兼備、層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執行的信息披露體系,把信息公布于眾,形成廣泛的社會監督體系。
6.加強行業自律管理。國家要根據《注冊會計師法》及相關法律規范,對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執業情況進行必要的監督和檢查,對違規的人員進行處罰。處罰不僅包括取消執行業資格、罰款和刑事追究,還包括賠償因失職給企業造成的損失。
7.規范財務報告體系。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國有農場地位不斷增強,外部利益關系人等對企業信息的需求,不再滿足于會計報表,從報表外看問題,因為更多的信息無法在表內體現,而許多信息又必須進行呈報,因此,表外信息、分布信息就成了報表信息的必要補充,報告體系需全面完整。
8.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參與者和報告者,會計人員的素質不僅包括道德素質,還包括業務理論素質,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企業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做到提升會計人員全面素質是根本,要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從事會計工作應遵守的道德標準,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水平,能夠避免業務素質低和免疫能力差而導致的會計信息失真。加強業務素質,要不斷加強業務理論知識的培訓,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處理能力,提高信息編報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