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玲
摘 要:在學校的每個班級里,都會有一些成績差、厭學心理嚴重的后進生,令班主任和任科教師頗為傷腦筋。這些學生的成績之所以不理想,有智力因素的影響,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而對于絕大多數后進生來說非智力因素是導致其學業失敗的最主要的原因。非智力因素如態度、動機、需要、興趣、情緒等等,其中后進生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的就是學習動機不足,對學習缺乏熱情,疲于應付。
關鍵詞:小學教育;后進生轉化;心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155-01
在轉化后進生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自然要經常與后進生交往。但在交往的過程中后進生很容易產生一些抵觸情緒,心理上總是存在一定的隔膜,這為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通常后進生給我們的印象是麻木,對學習毫無興趣,對成績持無所謂的態度。在這種表面的背后,我們可以發現后進生的內心是十分敏感的,矛盾的。對后進生的心理特點剖析從宏觀上看,通常表現為:強烈的自尊心與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自卑與反抗自卑的矛盾;希望上進與習慣惰性的矛盾;渴望成功與經常受到挫折的矛盾等等。從微觀上看,由于每個人的氣質特點不同,其心理狀態又不盡相同。后進生復雜的心理特點便決定了他們具有較強的心理防御機制,要想讓后進生敞開心扉以便更好的了解他們,有效的轉化他們。為此,筆者參加了相關的科研課題研究,結合自己的研究所總結的體會簡談如下。
一、后進生心理的分析
后進生學習動機不足主要表現為對學習倦怠、厭煩、懶散、拖沓的精神狀態,他們或在課堂上不聽課,不做筆記,東張西望,做小動作,看課外書籍,甚至睡覺;或課后不復習,不做作業,不思考問題,提不出問題供自己鉆研、解決,更不去請教同學和老師;或三天兩頭請病假、事假,逃避上課,更想逃避測驗、考試,即使考試也是胡亂做做選擇題,快速交卷;或對各種小組活動不感興趣,甚至連體育課中有規范要求的項目和訓練都不感興趣,只喜歡“自由活動”……總之,他們對學習興趣索然,缺乏應有的求知欲。具體有以下的因素。
1、學習目的不明確,這類學生上學包括學校的選擇主要是由父母做主,他自己對學業成就沒什么追求。許多父母因為沒時間教育孩子,怕自己尚未成年的孩子在社會上學壞,就把他推到學校,讓教師幫他們看管。在這些父母看來,孩子學習好壞無所謂,只要孩子不惹事生非就好,對孩子沒有明確的目標要求。于是,這些孩子沒有努力的方向,得過且過,對自己要求很低,怕吃苦,無進取心,對學習自然沒什么積極性。
2、學習基礎差,自我期望值又太高。后進生“腳下處處有地雷”,寸步難行,由于學習基礎太弱,學習中到處是障礙,他們有的也曾拼搏過,也有過細微的進步,但進步與付出的努力相比,眾寡懸殊,得不償失,便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認為努力沒效果而恢復懶散狀態。
3、對學業失敗的錯誤歸因,受某些老師和家長的不良暗示,后進生習慣把學習不好歸結為自己的智商不高,腦子太笨,羨慕別人的同時嘆息自己沒有聰明的腦袋而不愿下功夫,于是成績上不去,學習就沒熱情;學習沒熱情,成績更差,更懷疑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對學習更提不上勁。到后來,有的干脆自暴自棄,逃避學習,而沉溺于一些不良嗜好。
4、由于家庭條件的優越,孩子得到過度滿足,使孩子缺乏奮斗精神。在學習成績較差的后進生中,很多人的家庭條件相當優越,父母顯赫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為他開了許多方便之門,他們的要求輕而易舉就能得到滿足,不需要付出很多就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有的父母甚至已為其以后的生存和發展鋪平了道路,如動用金錢和權力保證其上好大學、找好工作。所以,他們覺得沒必要花大力氣學習,成績好壞也無所謂,成就動機很弱。
5、客觀原因。如教師上課照本宣科、枯燥乏味;教師家長簡單的教育方式或對后進生放棄的心理等等,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主動性,失去自由發展空間,產生厭學心理。
二、提高后進生心理的策略
1、表揚激勵。榮譽是人自尊心的需要,恰當而又適當地給差生以表揚和鼓勵,能夠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激發榮譽感和進取心。在平時,我們要多找后進生的“閃光點”,后進生并不是一切都壞,他們身上也有“閃光點”.有的雖然紀律觀念淡薄,但能積極勞動,不怕苦,不怕臟,帶頭完成任務;有的對班集體不夠關心,但常常能夠見義勇為,助人為樂;有的文化基礎較差,但學習態度比較認真……我們對后進生凡有積極行為和進步表現的,都應給予表揚和鼓勵,來激勵后進生的進步。
2、多和學生溝通。師生關系中,老師起主導調節的作用。在教學中,教師應特別重視后進生,對這些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多去了解,多和學生溝通,和諧師生關系,改變學生對教師的看法和對課堂態度。多和后進生的溝通會讓教師更了解學生,從而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教育學生,學生也會從心里喜歡教師,然后喜歡教師所帶的課,改變學生對教師和課堂的偏見,從而認真學習,提高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
3、進行必要的歸因訓練。要學會正確的歸因方式,也就是,把每一次取得良好的成績歸結為自己的努力,而不要歸結為運氣,當然如果你的學習能力強,也可以做能力歸因;當每一次取得不好成績時,盡量要認真分析自己的原因所在,而不要找客觀原因。如果長期尋找外部原因,會養成自欺欺人的習慣,對自己的學習不太有利,如果是歸因于你的努力不夠,你就會暗下決心,爭取下次一定能考好,即使再次沒考好,也不要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要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上下工夫。長期這樣學會正確的歸因方式,你的學習就會不斷取得進步。同時,形成這樣正確的歸因方式,對未來成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總之,學校辦學的宗旨以育人為本,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提高學生的文化水平,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所以,它面向的應該是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各個方面。教師不能夠生產出“次品”,更不能制造出“廢品”,應該對每一個學生都要認真負責,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誠心去打動他們,用道理去教育他們,用智慧去啟迪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