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新武
摘 要:高中生物新課改對當前生物教師以及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理念和要求,為此,本文將結合個人教學經驗對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幾點思考和總結。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128-01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在全國范圍的實施,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革新,新課程標準理念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挑戰,同時也給我們的教育思想進行了一次新的洗禮,使得我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教學形式和教學水平都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生物是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學科之一。在新課改春風的吹動下,我們生物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角色,努力使自己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適應新時代、適應新課改、適應每一位學生。
一、提高自我綜合素質,樹立綜合科學觀念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想做好高中生物教學,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素質,尤其是在現代科學的發展和推動下,生物教學再也不能采取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是要走出課堂,利用現代化的手段學習運用知識。從最近幾年的高考改革、新課標改革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知識之間互相聯系,相互滲透的特征越發明顯。另外,從時代背景上看,這也是從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來,各學科知識之間呈現出相互滲透、相互影響、更加深入細化的時代趨勢。因此我們可以說國家現在進行的高考改革和新課程標準改革是適應了現代社會發展趨勢的,作為生物教師,我們一定要樹立多學科、多層次、多角度的現代的綜合科學觀,來適應這個趨勢,更好的為教育服務。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使用教材的基本內容,能夠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隨時跟蹤學術動態,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進而實現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二、強化學生問題意識,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實踐證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具有強烈問題意識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喜好及思維特點,經常地發問,獨立地思考,自由地想象,試圖從多個層面去認識事物,從多個角度去解決問題,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學習風格,促進個性的發展。如在講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時,就有學生提出,既然高溫和低溫對酶活性影響的本質不同,那么書中相關曲線圖是否準確?學生通過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指出了曲線的修改方法。同時,又有同學提出,對酸堿度對酶活性影響的曲線也應做相應的修正。當然,有時學生提出的問題不一定準確、合理,但學生的思考是深刻的、新穎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能使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動參與者、知識的積極探求者,學生自己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個性品質會得到鍛煉,對教師來說,課堂往往事倍功半。由于學生的發問總是以積極的思考為前提的,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課堂氣氛就不會是一潭死水,學生也樂于在這樣的氛圍下接受知識。而且,學生通過積極思維得到的生物學知識也不容易遺忘,效果肯定比死記硬背生物學概念、原理要來的好。
三、加強生物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實踐積極性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進一步投入,現在即使是在比較偏遠的農村中學現在的實驗儀器也是相當齊全的,但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還未能轉變,認為實驗課就是浪費時間,即使做一兩次實驗也只是學生機械地按教師的指令去動手,未能真正實現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目的。殊不知,通過實驗,可以喚起學生對生物學學習的熱情及對生物問題的深入思考,并以此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指導學生進行生物實驗,并注意引導學生去主動觀察,讓他們因為好奇而自覺動手,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例如在指導“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教師可以引導性的提出如下問題:洋蔥表皮怎么取?取哪個位置最好?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蔥?結果,課堂氣氛熱烈,即使那些平時不太認真的學生也在認真細致地操作、觀察,一旦獲勝,感到由衷喜悅。同時,除了課本中規定的演示實驗外,教師還可根據學校實際條件增加一些有趣味性的實驗,可利用生活中可找到的各種材料作為實驗材料。如用廣口瓶、新鮮樹葉、碳酸鈉等研究植物呼吸作用條件;用不同顏色廢塑料片研究DNA結構或DNA復制過程等,這些實驗操作簡便,現象明顯,既揭示了生命活動本質,還可以調動學生動手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四、聯系生活實際,讓生物知識融入現實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強調了理論聯系實際,尤其是聯系現實生活實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學實踐也表明在教學過程中聯系實際生活可以讓使學生更形象的理解課本內容,從而掌握所學的知識。例如在教學細胞呼吸一節的內容時,引導學生去探索酸奶是怎樣制成的?為什么新鮮水果、蔬菜放在冰箱中能保存時間長些?腐爛的桔子為什么會散發酒味?米酒和葡萄酒釀造的原理是什么?通過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現象,不僅引起同學們的思考,更激發了學生探究細胞呼吸有關知識的內在動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運用生物學的原理解釋發生在身邊的生物學現象,培養了學生聯系實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生物教學,需要我們在教學中大膽探索,摸索前進,長期堅持,不斷總結經驗,盡心竭力推進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汪 忠.新編生物學教學論[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