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吉棟
摘 要:德育是學科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主渠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機地進行德育滲透,促進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健康發展,這是素質教育的本質特征,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數學;滲透;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4-275-01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明確指出:“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這充分說明了德育教育在整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作為基礎學科的數學肯定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那么,怎樣才能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
一、榜樣的力量,充分發揮教師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首先,我覺得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例如帶領學生大掃除時,與學生一道擦窗子,抹電扇,重活我領頭做,有危險的工作我單獨干,這樣大家個個積極干,總會出現熱火朝天的場面。鍛煉時與學生一同打球,做游戲,賽跳繩,人人都會積極參加鍛煉。升國旗時要求學生站正行禮,教師首先嚴肅認真,站在隊伍里我就端端正正,學生也就自然照樣守紀律了。教師以身作則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另外,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要學生守的規矩,我們自己要做到,只有教師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才能塑造學生美好的心靈。因此,我們老師必須身體力行,走入孩子的心靈深處,用我們慈愛的目光,慈祥的笑容影響他們。用我們溫柔的話語感染他們。處處做學生的表率,以自己的人格和言論感化學生,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二、有效運用資源,充分挖掘數學教材中德育素材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可列出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一些數據和我們鄉鎮近幾年來的財政收入等數據讓學生進行讀數練習,這樣一方面學生掌握了知識,另一發面也從中體會到我們國家、我們家鄉取得的輝煌成就。在教學時分秒時我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圓周率時,我告訴學生:圓周率是我國的一位偉大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祖沖之計算出來的,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值計算精確到小數點后6位小數的人。并講述了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為為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又可以培養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教材中,還有許多象“你知道嗎?”的小知識欄目里的小知識,既可以讓學生學到一些知識又可以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第八冊教學小數的意義時,就有一段小知識是這樣的:“你知道嗎?小數是我國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紀,我國古代數學家劉徽在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就提出把整個個位以下無法標出名稱的部分稱為微數。小數的名稱是13世紀我國元代數學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紀中葉我國出現了低一格表示小數的記法。在西方小數出現很晚。直到16世紀,法國數學家克拉維斯首先使用了小數點作為整數部分與小數部分分界的記號?!边@個小知識就能起到既讓學生學到有關小數的有關知識,又可以培養學生為有我們偉大的祖先而自豪、并樹立奮發向上的自信心。
三、優化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教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很大的作用的,這時候我就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的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好習慣。
四、拓展教學空間,充分利用數學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如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四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后,我讓學生回家后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后通過計算一個班所有家庭在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里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讓學生們談談我們該怎么辦。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又如,學完小數的加減法后,我讓學生開展“當一回小管家”的活動,要求同學們每天晚上問一下爸爸媽媽當天的開支情況,用一個表把每天開支的各個項目、金額記錄下來。記完一個星期后,讓大家計算一下自家每天花多少錢,一周花多少錢,照這樣算一個月要花多少錢,爸爸媽媽一個月有多少收入,通過計算、比較、談談你的想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家長的不容易,從而培養學生勤儉節約的良好品質。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其必要性,同時我們也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復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有機滲透,潛移默化,就可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 任海芬.德育教育滲透初探[J].吉林教育.2010年01期
[2] 趙永良.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J].青春歲月.2011年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