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娃
摘 要:三生教育在社會不斷進步、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實施,給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過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使學生在受教育的過程中,認知生命的價值,增長生活的智慧,實現人生的信仰,使學生人格獲得全面發展。
關鍵詞:三生教育;化學;滲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生存、懂得生活,培養對他人及社會的愛心,最終使人格獲得全面發展。那么,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三生教育”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拙見。
生命教育是基礎,要讓學生認識生命、珍愛生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我們每年都可以聽到學生溺水、自殺事件的發生,在痛心之余,我們覺得應該為年輕的生命做些什么。所以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的生命教育,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定認識,珍惜和尊重自己與他人的生命,并讓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培養對他人及社會的愛心,使學生人格獲得全面發展。在化學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三生教育”:
一、結合化學史和化學家事跡,提高學生的認識
我們在講解化學概念或反應規律時,學生常常有這樣的疑惑:“為什么是這樣”“你這樣說就對嗎”,所以在課堂講解中增加一些化學史的內容,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理解化學概念理論的來龍去脈。如:人類對物質的認識過程中有我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古希臘的“四元素說”、醫藥化學家的“三元素”、道爾頓和阿伏加德羅的分子原子論,從門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讓學生體會人類對物質的認識過程。如在對于無機物和有機物認識時介紹德國化學家維勒人工合成尿素CO(NH2)2,打破了無機物跟有機物的界限。再如我國的杰出制堿科學家侯德榜、獲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李遠哲,以偉人的事跡感染學生,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鼓勵他們求實創新。通過化學史教學,讓學生體會人類在認識物質過程中所付出的艱辛,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
二、結合化學實驗操作規范,加強生命教育
有的化學實驗操作不當會有一定的危險,如:氫氣的爆炸實驗、易燃物白磷的使用、氯氣的性質、有濃硫酸參與的一些反應、鋁熱反應等,如果操作不當會引發安全事故,危及師生的安全,甚至嚴重致殘造成終生不幸,且會影響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事關重大,務必高度警惕。有些操作雖有危險,但也不必恐懼不敢動手操作,熟悉操作規定,規范操作可以避免或減少安全隱患,所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強調規范操作,避免各種事故的發生,做到安全實驗,保證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對于學校化學實驗室,不論代課教師還是實驗管理員,都要加強化學藥品管理,以防意外事故發生。
三、與社會生活常識、社會現象相聯系,使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增強社會責任感
化學的實用性表現在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化學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覺得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從而引導學生學以致用,提高學習興趣。如明礬凈水、巧除水垢、釀酒制醋、制取肥皂、合理的膳食結構、衣料的選擇等,在介紹與社會生活內容相關聯的化學知識時,還應適當地去啟發學生,誘導學生用化學科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甚至結合其他學科知識來思考現實中的問題,如在講到蛋白質的變性時,問學生如果誤服重金屬鹽溶液,怎樣采取急救措施。
總之,結合社會生活的化學教學,才不至于脫離生活,不至于培養出只會讀書的“人才”。我們在教學中應適時地、適當地啟發學生去關心身邊的事,關心他們生活生存的空間,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其成長為真正有益于社會的人。
(作者單位 陜西省橫山縣橫山中學)
?誗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