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潔
摘 要:在新教育形式下,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動下,作為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更新觀念,用發展的眼光來重新認識自己所教的信息技術課程。在《江蘇省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修訂)》(以下簡稱《新綱要》)的引領下,認真解讀新教材所賦予的新內涵和新思想,合理、科學并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在教學中嘗試的一些具體案例描述,讓教材中“物化”的內容,“活現”在自己的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真正成為新課程改革的受益者。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構建;高效
進入21世紀,教育作為人類的一項社會活動體現出對人文精神、科學精神和道德精神的永恒追求。20世紀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大成就,在于完成了從傳統教育向現代教育的轉型。新一輪的新課程培訓,又將我們的課程改革引向更符合時代發展、人文發展、科學發展等的實踐教育中。《新綱要》做出了一些修訂,在提高課程的適應性、重建課程結構、提升學生的主體性和注重學生經驗等方面有了本質性的突破。體現出了課程的核心脈絡:體驗(感受生活中的信息)——形成(培養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思考(信息的價值即分析問題)——創新(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一、科學合理地構建教學內容,拓展課堂空間
教師應該根據學習對象來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難度應處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就體現在所選取的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上。重點一般來說是具有理論性、基礎性、結構性、典型性的知識;難點是學生難于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難點的形成,一是教材因素,二是學生認識和接受能力的限制;關鍵點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點,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中介和橋梁,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習對象教學關鍵點的設置有所不同。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不是學習的終點,而是學習延伸和拓展的起點。例如:江蘇省九年義務初中信息技術教材(以下簡稱教材)第五章節《圖片的獲取與處理》,這個章節的教學內容編排理論性的東西比較多,知識點比較散,缺乏整體性和系列性。我發現圖片這個主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就以主題活動的形式來規劃本章節的教學內容:設計兩個主題《秀秀我家舌尖上的美食》《秀秀家鄉的美景》,緊貼學生周邊的生活環境,學生可以自選一個主題進行圖片素材的采集(可以自己拍攝、可以從網上獲取),獲取素材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對其進行篩選和處理,緊扣一個“美”字進行,可以運用目前比較流行的“美圖秀秀”處理軟件來進行(這個軟件的特點是易操作、凸顯美),完成后在自己的QQ空間或者微博上都能來發布欣賞,甚至還可以利用QQ空間制作一個圖集相冊。通過這樣的信息獲取——信息加工——信息發布,讓學生體驗圖片在我們生活中的作用。既把教材中的知識點科學地整合在一起,又把信息技術的新發展帶入了課堂。在操作層面簡單易行,卻又能讓學生深刻體驗這個章節內容在生活中的意義。
二、真實性地構建教學實例,提升課堂價值
學習來源于生活又回歸于生活,況且現在學生手中的電子設備也很多,只有從學生身邊入手,體現學習的真實性,學生才會有興趣學習探究遇到的問題。因此,我就構建了這樣一個教學實例:通過數碼相機對父母平時生活細節進行聲音和視頻的采集來體現父母關心愛護自己。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采集工作,把相關的內容保存在存儲卡上帶到課堂,分小組來欣賞。當然現場的采集在播放時肯定存在一些問題,這時,適時地提供對于聲音和視頻的處理編輯技巧是非常有用的,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非常好了。
如:教材第三章節《應用設計文檔》主題是制作作文選,關鍵點在于選取的素材,如果按照教材的實例來完成教學,那學生可以說“事不關己”沒有上課的興趣,但是如果這個作文集是關于自己的文章或者是班級同學的文章,并且設計完成后教師還能為他們打印出來珍藏,相互的傳閱,那達成的教學目標和收到的教學效果完全是兩樣的,通過這個作文集教學實例的學習也提升了學生對寫作的認識和興趣。
三、多元化地構建教學策略,顯現靈動的課堂
美國學者布魯納認為:“教學是通過引導學習者對問題或知識體系循序漸進的學習來提高學習者正在學習中的理解、轉換和遷移能力”。我們的教學行為也應該是教師和學生的生活世界中發生的教育意義的構建。學生學習知識也是認知能力的個體在具體的情境中與教師的教學策略相互作用中構建的,因此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應構建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探究性的策略、開放性的策略、點撥式的策略等,體現課堂形式的靈活多樣。
例如,在講第四章節《數據的統計與分析》——第三節數據處理與統計這一內容,教材中有一個探究學習:棋盤上的麥粒。而我在上課時創設一個以《國王與宰相》的故事背景為主線索,國王為宰相發明了國際象棋而要賞賜宰相,但是宰相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在象棋棋盤的第一小格賞1粒麥粒,第二小格賞2粒麥粒,第三小格賞4粒麥粒,以后每小格都是前一個的2倍……請把64格都擺滿即可。要求學生通過對一些數據的合理分析回答問題,從而來判斷在這個故事中是國王占到了便宜還是宰相贏得了勝利。已知每個麥粒的重量0.0409克,要求計算出棋盤上麥粒的總重量。已知2011年全球麥子的產量大約為6.92億噸,要求分析出棋盤上所有麥子大概等于全球多少年的麥子產量。
用這種以學生探究問題為主的學習方式,設計了一個層次分明,操作性、綜合性比較強的課堂任務,這個任務中涵蓋了EXCEL中公式、函數和地址引用的知識點,這樣的學習過程在學生意料之中,但問題的結論卻又在意料之外。
以上就是我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探索嘗試的一些做法和實踐體驗,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求和創造,需要憑著我們豐富的靜態知識儲備和動態的發展理念來實現課程改革,我們的學生才得以有個性的發展和創造性的培養,我們老師自身也才會得以發展,創造出自己特有的、靈動的、高效的課堂。
參考文獻:
[1]方國才.怎樣教得精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
[2]吳菲著.致青年教師.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3]殷晨,劉美芳.如何做好課堂教學中的改革.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港學校)
?誗編輯 劉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