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文娟
摘 要:初中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經過小學階段知識的積累,學生已經形成一定的思維模式和學習方法,同時也帶來了相應的個體差異。主要探討初中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個體在學習能力上的差異,并且提出一些見解。
關鍵詞:初中英語;學習;差異;個體
初中生經過了小學階段的英語基礎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語言能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會體現出不同的個體因素帶來的學習差異。
一、對語言環境適應能力的差異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其應用性很強,需要學習者有很敏銳的語言適應能力,而中學生經過小學階段的初級基礎課程往往會形成不同的語言環境適應能力,有些學生在小學時期培養了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在語言的實踐應用上顯得得心應手,而一些學生在小學期間沒有接受良好的語言能力訓練,盡管成績很好,但是一到聽力和閱讀環節往往就會捉襟見肘,很難快速適應初中英語的學習。
二、學習方法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在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只注重記單詞、背語法這些枯燥的知識,真正的聽和說的功課都放在課余時間讓學生自己完成,這是教學的誤區。語言的學習,單詞固然很重要,但是背誦單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使用這些詞匯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有些基礎不牢固的學生本身對單詞的學習就存在排斥心理,再加上應用的機會很少,就使得他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逐漸消散,然后對英語的使用越來越生疏,逐漸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即語言實踐能力強的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越來越高,學習能力也逐漸提高,而語言實踐能力本來就不好的學生,學習興趣越來越低,直接導致英語的學習能力下降,成績也隨之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
三、針對個體差異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學生之間的學習差異就是從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產生的。首先,作為教師一定要細心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通過活躍課堂氣氛來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讓學生自編自演一些英文的小短劇,讓學生敢于大聲說出學習過的英語詞句,通過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英語的實踐能力就會逐步提升,并且具備良好的英語閱讀能力。
初中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很多知識都需要長期的積累來應用到考試和生活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產生一些個體上的學習差異,作為教師一定要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并且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使每個學生都不輸在起跑線上。
參考文獻:
葉桔梅.初中英語個體學習性差異探究與應對策略[J].中學英語園地:教學指導,2012(11).
(作者單位 湖南省茶陵縣火田中學)
?誗編輯 劉瑞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