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民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都知道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教書容易,但育好人卻不那么容易了。作為班主任,教育調皮學生是一定要做又必須盡力去做好的工作。所謂“調皮生”,就是行為表現方面的后進生。小學中高年級的后進生具有這樣一些特點:他們要求擺脫老師的束縛,又缺乏知識、經驗和控制能力;他們求知欲強,求異心切,渴望獵奇,又缺乏正確的是非標準,往往講哥們義氣;他們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容易偏激,把老師的教育、幫助統統看作是對自己的損傷而妄加排斥和抵制。如何轉化這部分學生,矯正他們的調皮行為,就成為班主任十分頭疼的問題了。下面是我在工作中幾點不成熟的做法:
一、“逆反心理”法
當老師的做法不符合學生的正常心理規律,遏制其優勢需要的實現時,就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巧妙地運用人的逆反心理,有時會收到比正面教育更好的效果。如每次大掃除總是女生做得徹底、干凈,男生做得差,尤其是幾位調皮學生做得更差。于是我連續兩次只讓女生打掃,每次都在班級大夸特夸女生,并且給予一些小獎品。對于男生總是表現出一副失望的表情。這樣,男生逆反心理隨即產生,我就故意輕視他們,他們說“您就讓我們做一次吧!我們一定做好!”由于巧妙地激發了他們的逆反心理,結果這次男生做得非常漂亮。于是,我公開承認自己“小看”了他們,大大進行了夸獎。經過努力,他們以后的勞動特棒。
二、“正負效應”法
人都有喜怒哀樂,教師在教育學生時,也難免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以致對調皮學生尖刻批評,大發脾氣。此時,學生就會產生“負效應”:對老師畏懼、產生抵抗或怨恨心理。此時教師要冷靜地采取“正效應”去抵消“負效應”,就會更藝術些。做法是教師有意地去發現“受傷”學生的閃光點,及時地進行表揚。這時受挫學生的畏懼、怨恨、對抗心理就會削弱甚至會消失。若學生實在無好的表現,便給他們創造挽回“面子”的余地。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形成一種健康的心態,對老師也會形成一個鮮明的印象。
三、“以調制調”法
即由“調皮生”來管理“調皮生”。我把有領導能力的“調皮生”挑選出來,讓他們當小組長、科代表。這樣調皮生就有事情可做了,滿足了他們好表現的心理。只要注意引導,責任感就會慢慢在他們身上建立起來。其他的調皮生會乖乖地聽從“頭”的調遣。
綜上所述,轉化調皮學生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我們細心觀察,抓住問題的要害,因時因地因人而定,就能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變被動局面為主動局面,把工作做得更得心應手。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學校)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