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頗
摘 要:新課標下將語言課程分為必修和選修兩部分內容。關于選修部分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兩種不同的反應,有的教師認為既然是選修內容,那高考肯定不會考到這部分,高中階段的學習這么緊張不學也罷。而有的教師則認為,雖然說是選修的內容,但既然出現在了教材中,就有必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的。在實際的教學中,必修與選修的內容要相互結合起來學習,有重點地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關鍵詞:新課標;高二語文;選修內容;教學初探
在教學中選修部分的內容雖然不需要必修課那樣嚴格進行,但也要求教師做好指導工作,引領學生自主地梳理重點,選擇性地學習選修的內容。本文以人教版高二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選修內容為例,闡述一下日常教學過程中對這部分選修內容的體驗與探究。具體如下:
一、教師做好選修指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標中關于《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選修內容指出:旨在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和散文作品的濃厚興趣,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文學修養。在選修內容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必修課那樣面面俱到,完全可以大膽放手,在做好指導的情況下,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他們對古代詩歌散文的潛能。
如陸游的《書憤》中,“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道出了作者經歷了多年滄桑變化,戰爭之事后,仍然壯心不死,仍然渴望效仿諸葛亮為國鞠躬盡瘁的精神。在學習這一課程時,我帶領學生回顧了陸游的一些其他作品,并透過本詩的寫作背景,讓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使學生的思想都受到很大的觸動,從而,使學生更愿意自主地進行學習。
二、增加文化素養積累,夯實詩詞理論基礎
高中階段的學生既有了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也有一定的文化沉淀。加強《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部分內容的學習,就是讓學生不但具有一定的應考能力,還要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這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有一定的益處。古代詩詞是我國千年文化的結晶,每一篇都有他的可取之處,學好古詩詞不但對我國的歷史文化有深入的理解,還可以更好地傳承先人優秀的文化理念和知識,打下良好的詩詞理論基礎。
李白的《將進酒》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以兩組長排比句開端,將整首詩的大氣磅礴的氣勢帶了出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豪爽、不羈、灑脫的形象躍然紙上。讓學生們更深切地體會到了詩人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的情感,逐步增加了學生的文化素養,也讓他們學習了更多的詩詞理論知識。
三、輔助教學,更好地融合到古代詩詞賞析教學中
古代詩詞,有很多是通過音樂曲子的形式得來的,也有很多是通過音樂曲子的方式表達的。在人教版高二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選修內容,也有很大一部分這樣的篇章。為了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這些篇章的內容,以及融入到當時詩歌所在的背景環境中去,在教學中可以采用一些相關的形式,進行輔助教學,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是一篇描繪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和所見事物的文章。在這篇文章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讓學生體會詩歌所描寫的景色,我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畫面與《春江花月夜》同名曲和詩詞朗誦同時播放,取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杜改云.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選修教材課堂教學模式嘗試[J].學周刊,2012(18).
[2]曹劍鋒,賈小華.中學語文選修課授課理念的三大轉變[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03).
(作者單位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縣第一中學)
?誗編輯 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