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樂
中學政治課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普遍匱乏。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一、中學政治課學習無興趣的原因及表現
1.自身學習動機不強,缺乏正確的學習目標
大多數學生認為政治課主要講一些“大道理”“大理論”,缺乏實用性。因此學生學習被動,對學習感到乏味。
2.現有教育體制的影響,片面追求升學率
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教育質量的評估往往是以升學率為主要依據,在這種形勢下,學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學率為主要目標,對政治課教學不重視。
3.教材內容的陳舊、單調,教師上課枯燥、乏味,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中學生的調查表明,82%的人由于對政治課課本的內容沒有興趣,或是難以理解,從而產生厭學心理。教師教學模式單一,政治課經常是一種模式,即學生先看,看完后老師把重點一勾,剩下時間去背,再然后是考試,慢慢地學生就更沒興趣了。
二、如何正確引導學生對政治課學習產生興趣
1.加強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標
良好的學習目的和學習動機,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學習是自身發展和完善的需要,各方面知識的學習都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
2.運用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方法,培養和啟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如何付諸實施?我覺得首先應注意以下幾個環節:
(1)實行民主教學
變我講你聽,我說你服的單一的灌輸式教學為表演、演講、辯論、討論、競賽等輔以多媒體的現代教學手段來激活課堂。
(2)聯系社會熱點
政治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緊跟社會熱點,教師應把它與教材相關的知識點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率。
(3)語言要生動形象、幽默風趣、富有情感,教態要得體。
(4)用發人深省的漫畫、插圖,用工整、美觀、精巧的板書,也能增強趣味性,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3.課堂教學中關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
(1)問題推進式
問題推進式的教學基礎是知識建構理論。新知識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它們之間有內在聯系可以建構學科知識體系。問題推進式的教學結構是:設置情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歸納總結。
(2)啟發討論式
這是一種以問題為核心,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和學生間相互研討為主的一種教學法。啟發討論式教學兼容其他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教學條件和教學目標,選擇適宜的討論式。
(3)實踐探究式
在教學中把社會調查、小論文、小報告作為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創造條件,使學生通過實踐的機會,進行觀察、分析、研究。這種教學方式能激發興趣、展開思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種教學方式的實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強調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提供了確切方法。
4.組織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課堂活動是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可以組織學生參與講故事、演講、讀報等活動,也可以結合教材組織,布置或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到外地或家鄉進行社會調查,開展一些調查報告和小論文競賽,在實踐中培養其學習興趣。還可以根據學生的愛好、特長,分類組織興趣小組或特長班,讓學生充分施展其才華,以此推動學生自主學習。
政治課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艱苦、復雜的工作,不僅要有課堂教學的改變,更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學生之間互動合作,共同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給學生以科學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使學生在樂學、善學中不斷成長,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作者單位 河北辛集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
?誗編輯 李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