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李平
摘 要:學案導學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結合“五要素”教學改革(即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小結、目標檢測)以及高中信息技術學科特色,構建并實現高中信息技術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并提出幾點實施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學案導學法;導學案;高中信息技術;五要素教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在學校里,重要的不是學得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學會一種會學習的能力,擁有自己去學習的能力。”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獲取知識的方法,那么如何從最基本的課堂教學入手,尋求一種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又能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筆者將學案引入信息技術課堂,以學案為載體,導學為方法,教師的指導為主導,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注重合作學習小組的作用與評價,從而實現高效信息技術課堂。筆者自2009年使用學案導學模式至今已經實踐了四年,取得了初步成效。現將教學法逐一介紹,愿與同仁們共同探討。
一、如何構建并實現信息技術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
我校的信息技術學案導學法是以我校的“五要素”教學法為藍圖總結提煉而成。“五要素”具體是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評小結、目標檢測”。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可以調整各要素的使用次序,可以對各要素進行取舍、選擇和循環使用。因此,在我校以學案實施導學的“五要素”教學中,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特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任務的不同,筆者從以下五個階段來構建并實現信息技術學案導學的一般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習動機
創設情境導入是學案導學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起著提綱挈領的重要作用。教師如果能夠設計出巧妙的導入方式,就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使教師的引導作用得以強化突出,從而為信息技術課堂內容的教學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導入時要注意藝術性,要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以此來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欲。
2.分發學案,依案自學,把握重點、難點
基于信息技術學科特點及所處的學科地位,其學案一般都是采用當堂發放。學生依照教師發放的學案開展自主學習,以初步弄懂基礎知識和完成學案中的基礎部分內容,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主要目的。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提供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思考問題的方法,要進行全班巡視,掌握學生自學進度;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底,重點關注中、下層面的學生。發現學生學習中的困難、疑惑和帶有共性的問題,及時指導。
3.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掌握信息反饋
在學生依據學案自主學習后,及時引導小組內相互交流討論,
合作完成教學內容,共享討論成果。小組交流討論自主學習內容,互相答疑解惑,補充問題答案,列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按照自主學習導讀提綱,小組在黑板上展示答案或提交自主學習作業到教師機,由其他小組質疑,完善補充答案。這樣教師全面掌握了學生自學情況,最大限度地了解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做好“第二次備課”。
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對自主學習環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可在這一環節里進一步解決。在合作探究環節中,我們要選好探究內容,問題的設計要有一定的開放性,保證合作學習討論前一定要獨立思考。教師在各小組之間巡視及時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參與小組交流,特別要參與討論不很積極小組的交流,防止部分學生游離在討論之外,防止學困生邊緣化,還要關注優秀學生存在的困惑,在方法上予以點撥并及時收集生成性教學資源。
4.精講點撥,解難釋疑,構建知識網絡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自學、合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點、難點及學生自學交流過程中遇到的普遍意義、難度較大的傾向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解。一般以學生通過網絡教室的作業提交功能交上來的自學學案進行講解。教師在精講點撥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學案所反饋的信息展開,把握“講”的十六字方針:“教其不知,釋其所惑,練其不會,補其所缺。”
5.當堂訓練,拓展完善,評價學習成果
在學生解決疑難問題、理清知識網絡結構后,教師應在課堂上留出足夠的時間給學生練習。在這一環節中,學案重點放在問題設計方面時,應把側重點放在能力的培養上。信息技術課堂上的學案要求每位學生當堂完成,以便教師對學生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作出客觀的評價。所以,一般通過設置基礎任務和提高任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學有所獲,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全班學生,做好學困生的輔導工作,爭取信息課堂內容“堂堂清,天天清”,不留難題到下一節課。作業或作品完善后,還有一個評價總結環節,通過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
二、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以上五個階段是高中信息技術學案導學法的全過程。通過四年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注重學生興趣的激發
興趣是學習的主動力和源泉,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案導學”提倡學生自學,教師就要特別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信息課堂導引而言可采用故事開引、設疑質疑、游戲導入等方法,使課堂授課伊始,便讓學生對本節課產生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授課中,可利用播放配套的音樂,開展小知識競賽等有趣的活動,促使學生思維動起來,活躍起來,達到激發和培養學生興趣,促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的目的。
2.加強導學功能的培訓
教師在傳道授業時,還要善于點撥疏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師在導的過程中要注意導的藝術性、靈活性與時效性。“居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長時間單一的引導方式,會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靈活多樣的導學方式,可以給學案注入活化劑,從而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課堂上的不同情形,及時搜集學生自學、討論的信息,靈活地“導”而不受“學案”的束縛,同時把握誘導的時機,深化教學內容。
3.注重學法的指導
“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益無窮”是教育發展的主題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授予學生知識,重要的是授予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其規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畫龍點睛的作用。
4.提高學案設計的水平
學案導學的優勢在于編寫高質量的“學案”,它需要教師加強對學生和教材的潛心研究,加強對教學方式和課堂細節的研究,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問題的總結與反思,這樣才能設計出高質量的
問題情境和最優化的教學過程。教師在編寫學案的過程中,要防止將教材內容簡單地編制成一個個的習題或任務,整堂課成了師生
校對答案或演示操作的過程,這樣就根本無法發揮“學案導學”的教學優勢。
學案導學法應用于信息技術學科是本人教改中的一種嘗試,通過四年的探索實踐,發現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喜歡“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信息學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學習的效率都有所提高,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生的信息素養。筆者還將繼續探索,完善此教學方法,使之能成為每個學生都喜歡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王曉莉.高中信息技術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應用研究:以贛榆縣青口二中為例[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呂秀芳.高中信息技術課學案設計與應用研究[D].河北大學,2011.
[3]覃偉合.學案導學式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1(10).
(作者單位 湖南師范大學)
編輯 王團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