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才+陳舒靜
摘 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原理分析高三生物教學中學生思維定勢負遷移的成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試圖從優化高三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生物思維品質,實施素質教育角度進行探索,減少思維定勢帶來的負面影響,從而提升高三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生物教學;思維定勢;負遷移;成因;對策;有效性
教育心理學認為,每個人認知新事物的過程中,都存在著思維定勢與遷移。所謂思維定勢,就是指人們按習慣了的比較固定的思路去考慮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形式。在許多情況下,思維定勢表現為思維的趨向性和專注性,有其積極的一面,但當這種趨向與當前問題解決的途徑相?;虿煌耆恢聲r,思維定勢就會使解題者墨守成規,難以涌現新思維,作出新決策,從而產生消極的干擾作用。研究高三學生生物學習中產生思維定勢負遷移的原因,采取相應的對策有效地加以克服,有利于學生生物思維靈活性和創造性的培養,從而提升高三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三生物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定勢負遷移產生的原因
1.名詞術語性的障礙而引起的思維定勢負遷移
名詞術語性障礙,是指由于生物學科中繁雜、陌生以及相似、音近、義同、多義等多方面的語詞性困難,而給學生學習思維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如,酶與激素、基因重組與基因突變、同源染色體與姐妹染色單體、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無籽西瓜與無籽番茄、單倍體與染色體組等,如果不能正確理解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只注意知識間的共同要素,或者只注意文字層面的相似,將造成知識的思維定勢負遷移。
2.干擾性因素的表象迷惑而引起的思維定勢負遷移
所謂干擾性因素,就是問題中與解題無關的多余信息,它的作用是增加試題的迷惑性和難度,以干擾正常的解題思路。若學生被虛假表象所左右,則會影響思維,從而形成思維定勢負遷移。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常陷入命題者設計的情境“圈套”中不能自拔,最后得出錯誤的推理結論。
3.囫圇吞棗、知覺錯誤引起的思維定勢負遷移
由于作業量過大及學習方法不夠科學的原因,導致學生看書的時間大為減少。學生平時沒有認真理解基礎知識,吃不透生物教材,所以對生物知識的接受可謂囫圇吞棗,從而導致了學生知覺上的片面性錯誤,這種知覺上的錯誤若形成思維定勢負遷移,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
二、高三生物課堂教學中突破學生思維定勢負遷移的對策
1.更新觀念,優化課堂結構——突破思維定勢負遷移的前提
要求教師樹立突破思維定勢、開展創新教育的教育觀念,讓課堂教學回到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其個性發展的軌道,創設一種開放的、靈活多樣的、生動活潑的課堂環境,讓教師講得少、學生活動得多,讓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和自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培養能力。
2.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落實——突破思維定勢負遷移的根本
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思考、理解問題的工具,也是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依據。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深入理解生物學科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系的同時,能夠運用多方面的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并能以知識為載體,以能力為中心,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如,坐標曲線圖的分析、表格數據信息的分析、生物圖的繪制、實驗設計與實驗方案的評價等,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獲取知識的能力及分析綜合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應試技巧——突破思維定勢負遷移的手段
扎實的基礎知識儲備,良好的生物思維品質是考試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應試技巧也是不可忽視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性地選擇練習,提升學生的應試技巧。同時在平時的作業和測驗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認真、仔細審題,因為在生物題目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容易被經驗所迷惑的字詞。遇到眼熟的試題,就要把好審題關,找出試題與以往類似題型的不同點,排除干擾信息,層層挖掘,找出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展開多側面、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排除思維定勢的干擾,靈活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尋找、確定按題作答的正確思路,從而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性。
高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思維定勢的負遷移是一種常見而又不可避免的現象,但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其產生的原因,加以重視并采取相應的對策,優化教學過程中的各個操作環節,就一定能有效地加以控制,從而提高學生的生物思維品質和生物應用能力,提升高三生物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孫燕,魯軍利.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過程與教學活動設計[J].中學生物教學,2007(06).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第三中學)
編輯 喬建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