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世華
摘 要:山區學校教學條件匱乏,學生寫起作文來筆下無言,如何提高山區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我的作法是:建“圖書角”,在“讀”中擴展視野;組織實踐活動,積累寫作素材;培養聯想,在“寫”中激發興趣;注重評改,在“改”中提到。
關鍵詞:作文教學;能力培養;方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100-01
山區缺少城市的繁華,沒有寬廣明亮的街道,也沒有寧靜的公園,更沒有豐富多彩的少年宮和五彩繽紛的游樂場,加之山區學校教學條件匱乏,學生寫起作文來筆下無言,但是山區學校也有它的優越性:寧靜的山林,五彩繽紛的田野,清澈的小河,碧綠的莊稼,可愛的家禽、家畜,錯落有致的農舍……這都是城市所沒有的。對此,在作文教學中,我轉變觀念,把學生從重形式輕內容的單一模式中引出來,最大限度給他們以啟發,留有充分的思考空間,從而激發寫作興趣,變“怕作文”為“愛作文”,變“要我寫”為“我要寫”,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建“圖書角”,在“讀”中擴展視野
學生之所以無法作文,主要是讀的東西太少,腦子無“貨”,依照范文寫作,一味的重復老師的語言,把思維束縛住了,寫的作文當然不夠豐富。因此,我強調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學校沒有圖書室怎么辦?我發動學生捐書,你兩本,他三本,在班里建立“圖書角”。隨著“圖書角”的圖書越來越豐富,學生也越來越喜歡“圖書角”。我就借此機會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并將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報推薦給他們,讓學生在學校讀,帶回家讀。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讀書,告誡學生不能只讀情節,也不能只讀不記,而應學習寫作方法,記讀書筆記,積累材料。我還組織開展了讀書會、演講會、故事會、朗讀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拓展了他們的視野,為提高作文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生有話可說,不再頭疼寫作了。
二、組織實踐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尋找和積累材料是寫作的關鍵。要豐富材料,激發靈感,就得豐富學生的生活內容,讓學生參與其中,把作文指導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
春天,麥苗返青,菜花金黃,粉紅的桃花和嬌艷的海棠花競相開放,大地一片生機。我把學生帶到廣闊的田野,一步步的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讓學生把看到的美麗景致和聯想到的畫面先口述,然后再手寫。還指導學生欣賞朱自清先生的《春》,接著布置了《我愛家鄉的XX》作文。學生把觀察到的家鄉事物和美景都寫進了作文,文章內容生動豐滿,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夏天,我又組織學生們游玩離學校不遠的景區“青山觀”。學生們被那高高矗立的山峰,參天的大樹,連綿的群山,層層疊疊的石階和美麗的青山綠水吸引住了。他們盡情地放飛自己的夢想,投入青山的懷抱,領略山水的趣味。在《游青山觀》的作文里,我感到學生們寫作時下筆成文,一氣呵成的文采,把青山觀的美景寫的淋漓盡致,內容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生動有趣。有的側重描寫山頂那片茂密的參天大樹,有的側重描寫山上奇形怪狀的石頭,有的側重描寫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收獲季節,我又帶學生來到稻田、玉米地旁,在清澈的沙溪河畔,我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跟他們講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道理,然后寫一篇《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的作文。學生們的作文不僅方法得當,而且內容豐富,情感真摯。同時也讓學生明白了“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學生們在作文中流露出熱愛勞動人民,勞動最光榮的思想。
除此之外,我還組織學生到附近的香菇廠、木耳廠、加工廠和農民伯伯交談,展開“我們村里大能人”、“我們家鄉變化大”等系列活動。在接觸社會實際中,學生們能獨立思考,并且善于分析問題,在“我們家鄉變化大”的作文中,學生寫出了家鄉的好多變化,充分表達了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通過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親自參加各種實踐活動,領略家鄉的風土人情,感受家鄉在建設新農村中發生的變化和取得的成就,學生在耳聞目睹中獲得感悟,不僅獲取了寫作素材,還激發了寫作熱情,寫起作文來得心應手,一氣呵成。
三、培養聯想,在“寫”中激發興趣
要說“讀”“做”是作文的基礎的話,“寫”則是關鍵。如何把所見、所聞變成生動形象的作品呢?就事物寫事物肯定是空洞無物。為此,在學完《月光曲》、《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文后,我教給學生如何展開聯想,對材料進行再加工,仿寫了《盲姑娘的今后》等想象作文。不少同學在作文中寫道:遭遇不幸的賣火柴的小女孩,如果在當今的社會里,可以得到奶奶的關愛,得到全社會共同的幫助。有一次我給學生出了命題作文《農民伯伯的得力助手——牛》。先讓他們去仔細認真地觀察牛的外貌,牛在吃草、休息時的各種形態,牛是怎樣拉犁頭犁地的。還讓學生們詢問自己的父母或爺爺、奶奶,牛在哪些方面幫助我們干活?當他們積累了這些豐富資料后才讓他們開始寫。結合“讀、做、寫”,同學們寫出了許多的優秀作文。
四、注重評改,在“改”中提到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來的。我多次給學生講述曹雪芹、楊朔等大文豪修改作品的故事,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修改作文,在“改”中回味,在“改”中提高,在“改”中完善。學生通過自己修改的作文,自我進行評價,真正發揮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還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引導學生之間相互修改,相互評價,相互討論、交流,相互汲取各自寫作的優點。我結合習作的評判標準,在學生修改的基礎上進行講評。每次作文都做到詳細批改,必要時把學生叫到身邊進行教導,指出習作存在的問題,耐心進行點撥。在作文講評中,我尊重學生的習作成果,采取多種鼓勵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樣講評也更有實效,受到了學生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