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賢
摘 要:物理學科是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科目,教育應加大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幫助學生更快地入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初中物理教學策略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策略;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是基礎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科目,教師要加大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研究,幫助學生更快地入門,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和興趣。以下是本人對初中物理教學策略的幾點認識。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課前準備工作的充分與否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所以,教師要肩負起自己的責任,認真準備每一節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優化課程設計,發揮教師引導作用,增強師生互動,突出學生的主體優勢,讓學生真正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和“求知者”。在提問環節中教師要注意提問的技巧,難易程度不同的問題要區別對待,大部分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具備思考的價值,而少部分難度較大問題要找基礎較好的學生回答,而難度較小的問題則留給基礎較差的學生回答,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二、注重教學語言的藝術性
教學中教師運用夸張的對比和含哲理的幽默,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活躍氣氛。如,在教學“勢能”時,先問:“如果樹上有一片樹葉朝你的腦袋落下來,你會害怕嗎?”學生會笑著說:“怎么可能害怕?”這時突然說:“哎呀,天花板上的電風扇要掉下來了!”這個時候看學生的反應。在緊張的氣氛之后,再引出物體的勢能與自身的質量有關,必定加深學生的印象。在說明勢能與相對高度有關系時,可以用人從椅子上和從樓頂上跳下來進行對比講解;在講解壓強和受力面積相關時,可以用人坐在床上和錐子上進行比較說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三、加強對實驗教學的改進
比如,在教學《功的原理》時,考慮到其內容相對抽象,僅靠語言講述可能無法使學生聽明白,這時我們可以考慮使用實驗法來開展教學。
1.適當增加實驗數量
教材只設計了動滑輪和杠桿這兩個演示實驗,這對于“功的原理”這一物理規律的論證來說顯然無法體現其普遍性特點。為此我們應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課堂時間安排,增加滑輪組的實驗。
2.用學生實驗代替演示實驗
增加實驗后,如果三個實驗都以演示實驗的方式開展,就會缺乏說服力,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自己去操作實驗。由于前面在進行滑輪組合動滑輪的實驗時學生都親手操作過實驗,具備了一定的操作基礎,所以改成學生實驗不會有問題。
3.對學生的實驗操作進行指導
由于是新增實驗,學生可能會在操作技巧和測量部位把握不好,為了提高效率,防止出現走彎路的情況,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杠桿不省功的演示實驗,利用投影或錄像對測量部位進行精確演示。
總之,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展現自我的平臺和近距離感受物理魅力的機會,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熱情。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尋烏縣晨光中學)
?誗編輯 郭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