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對工作崗位具有較強的適應性。作為高職高專醫藥衛生院校的一名物理教師,就如何結合專業知識,培養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作了深入的思考,并在醫藥物理教學過程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高專 物理教學 人才培養
【基金項目】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二五”中醫藥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項目編號:ZJYJY12011);山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J12WH64)。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8-0161-01
1.引言
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對工作崗位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就業為導向,加強學生實踐技能訓練,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這是一項系統的育人工程,物理作為系統工程中的一門基礎課,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運用物理知識解決醫藥實際問題的能力。目前醫藥衛生用人單位對技能型人才要求越來越高,教學中如何適應現代醫藥崗位需求,強化大學生實踐操作技能培養,提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質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改革課題。
2.高職高專院校物理教學中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對策
當前,我國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養工作中還存在著薄弱環節,職業教育理念不夠深化,人才培養目標不夠明晰;職業特點不夠突出,教學過程中能夠體現高職特色的的開放性、實踐性、職業性沒有凸顯;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不夠深化。物理教學時總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只重視基本理論的掌握,輕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作為醫藥衛生高職院校的一名物理教師,針對目前高職高專教學現狀,就如何結合醫藥衛生專業知識,培養合格技能型人才作了深入的思考,并在醫藥物理教學過程中進行了探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1更新教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教學理念上教師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改變傳統的教學定式,轉換育人模式:由灌注知識模式向知識與能力并舉模式轉換,強化創新能力培養;由單純專業知識教學模式向專業知識學習與綜合素質提高并重模式轉換,強化全面發展理念;由以教師為中心模式向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模式轉換,強化個性發展和學習能力培養;由過多強調課程系統性模式向理論教學與能力訓練兼顧模式轉換,強化實踐技能培養;由單一型人才培養模式向能醫能藥、能中能西、能治能防的全科人才培養模式轉換,突出寬口徑強能力畢業生培養。
2.2強調物理學在醫藥類專業中的應用,增強學生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的主動性
物理學和醫藥學聯系密切,物理學的方法、技術和成果為醫藥衛生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1660年,物理學家胡克設計制造了復式顯微鏡,用它第一次觀察了櫟木的細胞組織;1867年,醫生奧爾巴特研究制作了水銀體溫計;1889年,沃勒提出了心臟電偶極子,為心電圖提供了理論依據;1895年,物理學家倫琴發現了一種新的未知射線——X射線,倫琴用X射線照射了自己夫人手掌,拍攝了第一張X光照片;1896年,醫生里瓦羅基發明只做了了腕環式血壓計。1972年,亨斯菲爾德用物理學家馬克的影像重建理論體系,發明了X-CT,曼斯菲爾德和勞特伯樂為研發MRI做出了巨大貢獻。這些成果都是物理學家和醫藥工作者的研究實踐,已成為醫藥衛生領域對疾病進行診斷、治療的重要手段,許多光、電儀器已成為藥物研究和分析的重要技術,成為藥物生產制備的重要設備,促進了醫藥學科的現代化[1]。
2.3結合醫藥應用教學,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學習光、電儀器原理時,可帶領學生觀摩X射線診斷室、B超室、CT室、彩色多譜勒室、化驗室、藥廠質檢室等光電儀器室,使學生對物理學與醫藥學的關系獲得感性認識,從而激發學生提高實踐能力的興趣。畢業生就業到各醫院、醫藥研究所、制藥企業等崗位,會遇到一些現代化光電設備和實驗方法,教師要多到臨床接觸光電儀器設備,比如用傳感器測量脈搏波、心音等,利用原子光譜儀分析藥物成分和結構,可結合細胞流變性測定、血液黏滯系數測定、藥物有效成分含量測定等實驗來說明物理學原理、技術應用于醫藥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課的興趣,對其后續課程內容的理解及今后的工作都是十分有益的,對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幫助很大[2][3]。
2.4 更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實踐直觀性
教學手段的更新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徑。例如藥劑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專業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已不適應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需要,為改革教學模式,豐富實踐教學內容,拉近課堂與生產企業的距離,我校教師把參加制藥設備廣交會和深入藥企生產車間拍攝的視頻資料,進行梳理加工編輯,制作了《中藥制藥技術視聽教材》,用圖片展示設備,設備由技術工人實際操作示范,用動畫展示工作原理,利用視頻圖片動畫等多種形式,展示制藥設備的構造工作原理與操作方法,把難以理解的原理,復雜的結構,課堂上看不到的操作過程,通過播放視聽教材呈現出來,直觀易懂,學生在教室就能看到現代藥企生產流水線,使學習內容由抽象變直觀、由靜變動、由枯燥變有趣,增強了教學直觀性和趣味性[4]。
3.結語
隨著我國創新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培養更多更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已成為當前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要任務。物理學作為一個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應成為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課程,在實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做貢獻。
參考文獻:
[1]潘志達.醫學物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2]曾慶光,王藝,朱慧群.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改革[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2011(05):106-107
[3]姜京榮.探討職業院校物理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J].科技風,2011(20):239
[4]徐華玲等.中藥制藥技術視聽教材在中藥制劑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3(13):40-41
作者簡介:
郝炳金(1963-),男,山東煙臺人,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教師,副教授,中國海洋大學在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物理教育與電子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