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素珍
摘要:高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特征是突出了學生的探究活動,把化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擺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主張通過教師的優化設計化學探究活動,指引學生參與探究活動,體驗感悟探究過程,掌握化學科學知識以及實驗操作技能和本領,獲取化學能力和素質的進步。
關鍵詞:高中化學;教學情境;過程指導;合作探究;生活實驗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化學理論知識的傳授,還要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在參與探究活動中實現知識的遷移,從而培養起學生應有的科學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一、優化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學生的興趣是影響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善于創設教學情境則對激發學生參與化學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多堅持從化學學科與生活、社會的結合點來找尋情境切入點,或是利用創設問題情境來引導學生探究,甚至在課堂探究活動中巧妙利用學生的認知矛盾來創設有效情境。如:在必修I“走進化學科學”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始第一節化學學習,在導入新課時設置了情境導入,利用“桂林七星巖”溶洞景觀圖片資料,通過展示、學生觀看,于是列出“問題和思考”:為什么溶洞的形態會發生變化?在圖片和問題情境誘導之下,學生激發了極大的興趣,紛紛開展交流與討論:“溶洞中千奇百怪的形態是人為造成的嗎?還是別的什么原因呢?”“溶洞中是否存在著能使溶洞發生變化的物質呢?”這些問題讓學生產生了探究的積極性。于是,筆者借助演示實驗來指導學生進一步揭開謎團,先在澄清的石灰水中加入適量的CO2,強調學生要注意觀察反應前后的現象變化;緊接著又加入過量的CO2,讓學生觀察又有何變化。通過前后兩個實驗探究結果的比較分析,學生從而得出了實驗結論,理解了為什么溶洞中出現了千姿百態、形狀各異的絢麗美景。有了情境烘托,學生便對化學實驗教學中展現的各種化學奇幻現象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這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動機,還培養了他們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二、注重探究過程指導,培養探究能力
注重過程的指導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一項重要目標。探究過程應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和進步的進程。教師對學生參與化學學習過程的表現的關切和指導,對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教師必須注重化學實驗過程的指導和關注,加強實驗管理,增強責任心,對某些學生在學習中采取投機取巧、移花接木的虛假數據進行必要的指正,真正強調學生通過探究的實際過程來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以及分析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化學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質的量”教學中,特別需要教師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通過模擬科學家解決實際問題的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家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如何進行分析、聯想、類比、遷移、概括和總結,如何建立數學模型,培養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創新探究意識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積極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增強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獨立性,養成樂學、會學、善用的良好學習品質;并注重激發學生團體的合作精神,充分挖掘和發揮團體智慧,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會掌握科學的實驗方法和合作學習的技巧。這也是化學有效學習的必然要求。如:在“元素與物質的分類”一節中,筆者結合學生對于物質與元素之間的已有認識,要求學生利用教材第30頁的兩個問題,以每四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開展合作學習,進行相互交流探討。在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參與其中,善于選擇指導的時機,注重發揮引導、點撥、激勵的作用,能有效地引導組織學生開展科學探究學習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
四、拓展課外生活實驗,鞏固探究能力
教師積極指導學生開展課外生活實驗,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是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化學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家庭實驗是實驗探究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能有效體現學生的自主發展和探究精神。如:學生在生活中可利用廢舊物品在家庭中完成一些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鮮明個性;還可結合當地生活社區所存在的環境問題適時開展環保和能源調查探究活動,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開展課外生活實驗,能讓學生在生活中樂于參與、體驗、探究,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場景中歷練思維活動,鞏固和發展了化學素質。
總之,化學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關鍵是教師的有效指導,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探究中學到知識、習得技能和方法,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質疑、勇于釋疑、勤于創新的能力和素質。
參考文獻:
[1]張麗.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探究實驗教學的嘗試與反思[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4).
[2]謝雪甜.談高中化學探究式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2(17).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