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麗
【摘要】目的:探討并分析大劑量HGG治療先兆性流產的臨床。方法:將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先兆性流產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采取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病例分別為25例,研究組采取大劑量HGG治療,對照組采取常規劑量HGG治療,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效果。結果:經治療,研究組患者血清β-HGG、雌二醇和孕酮得到了顯著的改善,其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且研究組臨床成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二者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就P<0.05。結論: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的分析可知,在先兆性流產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大劑量HGG治療,所獲效果良好且顯著,在臨床中具有應用價值以及推廣價值。
【關鍵詞】HGG;臨床;先兆性流產;治療
所謂先兆性流產是指妊娠28周之前,先出現少量陰道流血,接著出現腰痛或者陣發性腹痛,經盆腔檢查可見宮口未開,同時胎膜完整,未排出妊娠物,子宮大小和孕周相符。若癥狀加重,很容易發展成難免流產[1-2]。經有關研究發現,對黃體功能不全產婦采取大劑量HGG治療,可增加產婦血液中性激素濃度,強化黃體功能,使黃體存活時間得到延長。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大劑量HGG治療先兆性流產臨床進行研究和分析。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次研究中,所選擇的研究對象為我院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先兆性流產患者,患者年齡在21-37歲之間,其平均年齡為27.5±2.2歲,孕周為5-9周,其平均孕周為7.3±1.3周,所選研究對象均為早期先兆流產,且研究對象均自愿要求保胎。其中有30例患者為初產婦,20例患者為經產婦,通過孕酮、血清β-HGG以及雌二醇的檢查顯示所有患者性激素均不同程度上出現下降,基于此進行全身檢查和男方因素檢查,經檢查將其他誘因排除,確診是由于黃體功能不全所引起的先兆流產。采取隨機的方式將50例患者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病例分別為2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所存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故有很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應用HGG治療,只是藥物劑量不同,對照組患者第一次應用HGG的劑量是2000U,緊接著隔天進行一次治療,每次治療所用劑量為2000U。研究組患者第一次應用HGG的劑量是10000U,緊接著每周予以兩次治療,每次治療所用劑量為5000U。連續治療一直到妊娠12周。
1.3觀察指標
觀察組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孕酮、血清β-HGG以及雌二醇,比較分析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即經治療,患者臨床體征和癥狀基本消失,如腹痛癥狀和陰道出血等,胎兒心臟搏動正常。
1.4統計學方法
在本次的實驗數據中采用的是SPSS19.0軟件來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組間數據資料的對比采用的是t檢驗,而計數資料對比則采用的是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研究組患者保胎成功率為92.0%(23/25),對照組患者保胎成功率80.0%(20/25),兩組所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對比情況如表1所示,表1中數據經統計學處理分析可知,治療前,兩組孕酮、血清β-HGG以及雌二醇比較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孕酮、血清β-HGG以及雌二醇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二者所存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即P<0.05。
表1?? 對照組與研究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觀察指標對比情況(
)
指標
時間段
對照組(n=25)
研究組(n=25)
孕酮(ng/L)
治療前
17.8.6±4.5
21.6±7.8
治療后
26.4±10.5
38.25±12.4
血清β-HGG(U/L)
治療前
627.3±254.2
628.4±253.5
治療后
1625.4±869.5
3487.5±968.5
雌二醇(nmol/L)
治療前
38.9±21.8
40.5±19.3
治療后
109.2±21.5
145.2±34.6
3.討論
HGG即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該激素為由胎盤的滋養層所分泌的一種糖蛋白,其有α與β二聚體糖蛋白所夠構成[3]。糖蛋白激素分子量為36700時,α亞基和垂體所分泌的促甲狀腺激素、卵泡刺激素以及黃體生長素等大致一樣,因此相互之間可進行交叉反應,β亞基結構不相似。HGG處方藥具備促甲狀腺激素與黃體生長素功能,可維持月經黃體壽命,讓月經黃體可增大成妊娠黃體;可推動激素方向轉化成雌激素,促進孕酮的形成;可有效抑制植物凝集素對于淋巴細胞所產生的刺激,吸附在滋養細胞的表面,防止胚胎滋養層細胞受到母體淋巴細胞的影響和攻擊;可和母體甲狀腺細胞黃體生長素受體相結合,以刺激患者甲狀腺活性[4]。經研究發現,造成先兆流產的主要因素為血清性激素降低,其下降程度和患者病情正相關。在本次研究中,筆者就大劑量HGG治療先兆性流產的臨床進行了研究與分析,將我院近年來所收治的50例先兆性流產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了病例相同的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均采用HGG治療,只是用藥劑量不同,即對照組患者第一次應用劑量為2000U,緊接著為隔天治療一次,每次2000U;研究組患者第一次應用劑量為10000U,緊接著為每周治療兩次,每次5000U。從研究結果來看,研究組患者孕酮、血清β-HGG以及雌二醇均得到了顯著的改善,接近于正常值。由此可見,在先兆性流產的臨床治療中,采用大劑量HGG治療,所獲效果顯著且良好,在臨床中值得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文彩玲.監測HCG變化在診療早孕先兆流產及宮外孕的臨床意義[J].中國保健營養(中旬刊),2014,24(2):866.
[2] 李輝,卞文安,何振興等.血清孕酮、hCG檢測在先兆流產中的臨床診斷意義[J].中國醫學創新,2012,09(17):74-75.
[3] 張洪茹.HCG定量測定的臨床價值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2):212-212.
[4] 朱英哲,徐澤媚,楊曉葵等.妊娠早期婦女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與先兆流產的關系[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0):1677-1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