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英
〔關鍵詞〕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課前準備;要求;
引導;師生互動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41—0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從一年級起,就安排了口語交際內容。語文園地中八個口語交際內容的設計,密切聯系本組專題,內容貼近學生生活,易于達到相互交流、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目的。筆者通過多年實踐經驗,結合口語交際專題的開展情況,對提高低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做了相應的思考。
一、準備有序,做到心中有數
在口語交際教學進行之前,教師要根據不同的交際題目提早做好準備工作。筆者在開展口語交際教學之前,會先把全班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指定一人擔任組長。組長作為教師的小助手,協助教師監督其他組員做好教師要求的準備工作,且提前一周將口語交際課的上課時間、內容以及該準備的物品通知給組員。在筆者看來,口語交際課要體現“說”的氛圍,使學生仿佛置身于情境之中,它既不同于講讀課,又有別于練習課,它應該是主題鮮明、內容明確、形式活潑、大家平等參與的公開活動課。因為課堂上既沒有講讀課上的嚴肅、緊張,又比課余游戲正規、有序。
二、要求具體,做到寬嚴適度
一年級學生入學后,教師要教給學生講話、聽別人講話和與別人談話時的規矩。教師可以自制幾張標語掛在教室黑板的兩側,經常提醒學生,特別是上口語交際課時,更應該提醒學生重視。這些標語的內容可以是:發言時站好后再講;想發言時舉右手;發言時聲音不要太小;別人講話時不要出聲;想不起來時就坐下;發言同學說完后其他同學再舉手發言。當然,教師還應制定一些討論的規則,使學生養成按照規則討論的習慣,且形成良好的說話習慣。如,發言時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用立正的姿勢發言;說話時尾音要清楚;講話要圍繞中心,不要離開話題;提問要清楚。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讓學生把贊成或反對的意見發表出來,并說明理由。
三、引導靈活,做到游刃有余
盡管每個學期只有八次口語交際活動,但是教師要積極利用這僅有的機會,使口語交際課上得生動精彩。下面,筆者就以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口語交際課的三次課堂為實例,來闡述使口語交際課具備多樣性、靈活性、趣味性的方法。
1.暢所欲言式。在上第三次口語交際課時,教師應提前讓學生收集課上所需資料,根據學生提供的資料臨時分組,把內容相近的學生歸為一個組,讓學生在組內交換閱讀資料。然后,要求各小組派出代表向全班學生介紹自己眼中的家鄉,其他成員向介紹者提問或作補充說明。最后,全體學生將自己已有的知識和課上得到的知識加以整合,組成一段夸贊家鄉的話并寫下來,寫好后和同伴交流、分享。
2.表演辯論式。在上第六次口語交際課時,筆者安排了四個環節。(1)演。指導學生用表演的形式把小華遇到難題這件事表現出來。(2)議。小組成員討論,想一想小華該怎么做,派出代表給小華提建議。(3)辯。按“要記下名字”和“不能記下名字”兩種意見,推舉參加辯論的人,其他學生按自己的觀點分坐兩邊當拉拉隊,開展辯論。(4)說。從頭至尾把這個過程準確地表達出來。
3.情境再現式。第七次口語交際課的內容是看圖編故事。筆者引導學生用情景設置的方法拉近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距離,鼓勵學生把故事續編完整,要求小組成員用表演的形式展示續編的故事。表演完成以后,再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體會,用“畫畫寫寫”的方式練習寫話,寫好之后相互展示和交流。
四、師生互動,做到收放自如
學生在交際過程中,教師應保持積極的狀態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為學生提供可以模仿的對象,關注學生交流的狀況,對交際的過程予以調控。教師應及時鼓勵膽大、開朗和敢想敢說的學生,誘導每個學生都踴躍發言,使人人都能達到有話要說、一吐為快的狀態。當然,生活化、情境化和直觀化是把交際內容從平面變得立體化的有效措施,創建說話的場景、氛圍,能夠幫助學生消除畏懼心理,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筆者相信,只要學生經過長時間的扎實訓練,就一定能在這樣的課堂上培養出開朗大方的性格和流利清楚的表達能力。
當然,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各種語文實踐活動,教師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回答問題、討論交流時,和口語交際課一樣積極和勇敢。此外,教師還應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進行交流,不斷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笙 編輯:馬德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