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志娟
摘 要:為了提高英語教學水平,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武裝自己,以大學英語課程為模板,通過展示,小組啟發討論,任務型活動,學生提問,小組總結討論和作文等形式來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授課計劃的編寫。
關鍵詞:教學設計 教學任務 多種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a)-0154-01
隨著全球經濟文化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國家和社會對于熟練掌握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各高校為了配合英語教學改革也都做好了開展“基于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多媒體教學”的硬件上的準備。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看到一個帶普遍性的現象:即課堂活動缺乏活力,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究其原因不難發現這與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以及學生的學習理念有直接關系。大多數老師采用的是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知識傳授型方法。要扭轉這種局面,就必須運用多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武裝自己,堅持知識與技能并重的原則,結合文化教學,在“授人以魚”的同時“授人以漁”。
1 理論指導
根據Krashen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學會外語只要是靠自然習得。其途徑是在最小或沒有心理障礙的情況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輸入量??衫斫庑暂斎胧钦Z言習得成功的基本保證。Lang從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出發,初步發展了任務型語言教學的理論模式—— 交互修正理論。其研究證明,彼此交互活動中學習者被迫進行的對話調整有助于他們獲得可理解輸入,從而促進語言的習得。
20世紀90年代中,Swain 和Lapkin提出可理解性輸出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Swain提出了輸出的四個作用。首先是引起注意的作用,在目的的語言表達過程中,輸出會使學習者注意到他們想表達的與能表達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這就使他們更清晰地意識到自己不知道或不完全知道的語言知識。輸出時認知過程受到刺激,學習者就會去學習新的語言知識或鞏固他們現有的語言知識。其次是檢驗假設的作用,輸出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可用以檢驗在學習和理解過程中所提出假設的方式。第三是元語言作用,輸出可以使學習者用目的語思考目的語的用法,這時輸出就起到了元語言的作用,幫助學習者控制或內化語言知識。第四個作用是用提高流利程度。Swain還倡導,如果“有外在壓力的輸出”的機會,語言習得就會加快和增強。
2 授課設計的啟示
實現課堂教學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轉變,注重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活動的語言環境,幫助減少學生的焦慮,從而減少其情感過濾,促進可理解性輸入和輸出。以小組形式開展任務型,交流型及情景型教學。
3 《新視野大學英語》A Good Heart to Lean On 單元授課設計示例
(1)欣賞一首英文歌Journey,讓學生猜歌名及歌手。向學生展示歌詞,講解重點詞組并介紹相關文化知識。
教學目的:激活課堂氣氛,以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語言環境中吸收語言。
(2)小組討論:Talk about the person who you can always count on, introduce him or her to your teammates and give examples.
教學目的:作為熱身練習啟發學生并為其對課文的理解鋪設橋梁,同時提供學生表達和交流的機會。
(3)小組任務型活動: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完成課后的課文理解問答和課文摘要完型填空,并就重點進行討論。同時要求學生歸納文中父親的性格和為人,由小組代表做總結匯報。教師在檢驗學生合作學習效果即他們對于文章的整體把握和細節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就應該以什么標準來判斷和評價一個人和何謂“good heart”進行思考和發言。
教學目的: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學生提問:在這一階段學生可以就不懂的部分提問。教師鼓勵其他小組先回答,然后才給出評價及答案。
教學目的: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養成思考存疑的習慣。
(5)小組討論:Talk about the thing that made you regretful.
(6)作文:先以課文為例向學生展示通過舉例來說明觀點的寫作方法,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蜘蛛圖。布置課后作文“The Influence of Somebody on My Growth”。
4 補充說明及分析
(1)此授課設計是建立在形成性評估體系基礎上的。在學生上第一堂課時,學生其期末成績的35%將取決于他們日常學習過程中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和策略等方面的表現及發展。作為過程評價的形成性評價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提供給老師和學生及時有效的反饋??蓭椭蠋煾鶕W生的學習需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制定對策,以提高課時效益。
(2)老師在正式授課之前向學生明確了小組活動的形式及評分標準。要求每個學生在一個學期內至少輪流擔任一次以下的角色:小組長,報告員,記錄員,計時員,根據小組人數和任務不同有時還需扮演資料員,校對員,甚至還有糾正者,夸獎者。
(3)在要開始一個新單元之前,會提前通知學生進行生單詞和課文的預習。但一般則是在完成整片課文教學之后才進行對生詞的處理。目的是把它作為一種鞏固和促進學生復習的手段。最后以翻譯來檢查學生的掌握和靈活運用情況。
(4)此授課設計從內容編排上包含有閱讀之前的導入和熱身活動和閱讀后的理解檢測,評價及寫作等活動,將聽說讀寫相結合?!奥牎睘閷W生理解閱讀本文提供了渠道;“讀”是整體理解本文,是閱讀課的核心環節;“說”和“寫”即是內化輸入知識的手段,又是語言輸出的通道,達到鞏固知識和強化技能的目的。這種模式支持“輸入—— 內化—— 輸出”的二語習得理論,同時也是大學英語教學的客觀需要。
(5)在教學方法上,以小組討論任務型活動為主線貫穿全堂課;課堂上的情景創設以及學生的交互合作學習解決了課文的重點難點并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生成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
5 結語
為了圓滿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教師的授課設計至關重要。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學習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積極實踐研究語言教學的規律,以嚴謹科學的態度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
參考文獻
[1] 陳靜.大學英語3A教學模式探索[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71-73.
[2] 屈社明,大學英語課堂提問主題轉換的實驗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6:64-66.
[3] 楊敏,授課設計框架在外語課堂教學設計中的運用[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77-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