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軍 李紅 趙金虎
摘 要:伴隨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間不斷生長,產業及城市發展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思路。產城融合要求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融合,“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但目前對于產城融合的研究對產城融合定量評價關注還不夠,該文指在初探“產城融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初步構建“產城融合”融合度的評價體系。
關鍵詞:產城融合 評價體系 空間融合 資源融合
中圖分類號:F27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48-02
“產城融合”是新近提出的一個理念。“產城融合”的內涵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產城融合”指的是產業與城市的融合,或者說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融合;狹義的“產城融合”則主要指“產業區”與“城區”的融合。進入“十二五”,“產城融合”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被提出。
伴隨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間不斷生長,產業及城市發展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思路。產城融合要求產業與城市功能融合、空間融合,“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
當前,學術界對“產城融合”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產城融合”概念出現的背景,以及“產城融合”實現路徑的定性描述,對“產城融合”的定量評價關注不夠。理德斯普在給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二師*團及*團進行產城融合規劃編過程中,初步構建了“產城融合”的評價指標體系。
1 現階段產城關系
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產業區的發展出現了很多問題,最突出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忽視生活空間
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產業區土地利用仍然主要著眼于“工業區建設”,產業區的空間形式主要以生產要素和經濟要素為主,生活要素嚴重不足。如大多數產業區生活性公共設施建設的嚴重不足,多數人的工作在產業區,而在市區居住,“職住分離”情況嚴重,給城市帶來了嚴重的交通壓力;同時,產業區生產性服務設施匱乏,造成產業區建設基礎支撐不足,產業結構升級困難。
2)土地利用混亂
由于早期產業區缺乏統一規劃、整體協調,廠區布局比較分散。同時大多位于城市邊緣地帶,周邊現狀村莊比較多,村民自建沿街商鋪、農家小院、娛樂場所等現象普遍。有的大廠區還單獨建有工人居住小區,職工宿舍等設施,用地混雜,對產業區未來的用地整合、空間拓展帶來了很大影響。
3)浪費土地資源
產業區雖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但這是以土地、能源、環境等資源的大量消耗為基礎的。產業區迅猛擴張,但土地利用仍然十分粗放。產業區的擴張并沒有帶來土地單位效益的增長。這主要反映在用地布局分散和地塊開發散亂。在招商引資過程中,地方政府一味迎合開發商的要求,城市土地利用率低;對己出讓土地的監管措施不力,土地閑置、“占而不用”的現象嚴重。
2 產城融合的評價標準
31團產城融合要處理好產業園區與城鎮之間的關系。二者的融合,包括空間融合、人口融合以及功能整合。
1)空間融合
需要明確城鎮的用地擴展方向。產業園區需要位于城鎮空間擴展的主軸線上,產業區用地的擴展必需與城鎮擴展方向一致,避免四面開花式的擴展與攤大餅式的蔓延。
將產業園區納入城鎮現有的行政管理體系。使產業園區與城鎮在空間組織和空間聯系上成為有機的整體。
城鎮和園區空間融為一體。避免把工人的宿舍建在園區里面,與城鎮脫節。應該將園區工人的宿舍或公寓設計在城鎮居住區內。而且職工從城鎮的家里到園區工廠上班時間耗費不多。
2)功能融合
應將產業園區的功能、空間布局與城鎮的功能布局協調起來統一考慮,特別是產業園區與城鎮要有便捷的交通線,共同構成等級明確的城鎮中心體系,滿足發展的需要。
如果城鎮的基礎設施具有供給能力和水平,就應該首先考慮利用城鎮的設施,形成設施一體化的局面,盡量不要自建單獨的配套設施。這樣既可以提城鎮設施的利用率,也可以降低產業園區的啟動成本。而如果城鎮的設施不能滿足產業園區的需要,可以建設新的高標準設施,但必須考慮其服務城鎮的可能性,并通過其設施的建設,帶動城鎮設施的更新和改造。
園區充分享受城鎮的商貿、交通、醫療、教育等資源,而城鎮也能夠依賴園區發展服務業。城鎮就是產業園的服務區,產業園就是城鎮的動力區。園區工人在城鎮就醫、孩子就學不受限制。
3)人口融合
園區能夠吸引城鎮的居民到園區就業,而城鎮能夠吸引園區的工人到城鎮買房、居住、落戶。園區工人在城鎮買房率高,園區工人戶口落在城鎮不應受到限制。
3 產城融合指標體系構建
產城融合指標體系的構建必須遵循科學性、全面性和直觀性三個原則。
1)科學性
力求立足實際情況,對產城空間融合程度提出具體的量化指標,以保證本研究的科學性。
2)全面性
產城融合的實施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的工作。涉及空間融合、人口融合和功能融合等各個方面。本文力求全面兼顧各個方面,全面評價一個區域產城融合的程度。
3)直觀性
本評價體系盡量做到簡潔易懂,在定性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量化分析。通過綜合評價體系中各層次指標的賦值打分,可較直觀的驗證區域在產城融合方面存在的問題。
“產城融合綜合評價體系”能夠從“產城融合”的角度,較直觀地評價產城融合程度,同時還可驗證區域發展模式的合理性及科學性。通過綜合評價體系中各層次指標的賦值打分,可較直觀的暴露出各區域在產業空間布局方面存在的問題,方便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促進產城進一步融合。
對于產城融合程度的評判,我們設定了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體系層,第二個層次是目標層,第三個層次是指標層。
目標層包括空間融合、人口融合和功能融合。其中每個目標層都下設兩個指標,構成了六個指標所構成的指標層。指標層包括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居民平均出行時間、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園區職工在城鎮落戶率、市政設施產城共有率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endprint
“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反映了空間融合的程度。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短,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短,產城空間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長,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長,產城空間融合度越低。
“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和“園區職工在城鎮落戶率”反映了人口融合的程度。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高,在城鎮落戶率越高,產城人口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低,在城鎮落戶率越低,產城人口融合度越低。
“市政設施產城共有率”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反映了功能融合的程度。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越高,產城功能融合率越高;反之,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共有率越低,產城融合率越低。
其中,空間融合是產城融合體系中最重要,其直觀的體現。因此“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所占的權重是最大的,各占0.20。而其他四個指標所占的權重都是0.15。
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對產城融合度進行量化評價。評價體系由一個體系層、三個目標層、六個指標層共同組成的。根據各評價指標影響產城融合度的程度,請專家打分,確定每個指標的分值,然后對各指標所得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累加得出產城融合度的總重分值。分值越高,產城融合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根據專家對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賦值,對產城融合度狀況評價。產城融合度評價基本公式為:
i=1,2,3……n
公式中,D為各層次產城融合度評價值;Qi為各指標對應權重;Di為各評價指標綜合賦值;n為評價指標個數。
產城融合度的評定共分為五個類型:按融合程度從高到低分別為:高度融合型、中度融合型、低度融合型、基本分離型及高度分離型。0.80-1.00為高度融合型,0.60-0.80為中度融合型,0.40-0.60為低度融合型,0.20-0.40為基本分離型,0.00-0.20為高度分離型。
本評價體系采用專家打分法進行融合值的確定。首先,請專家對各項指標進行賦值打分,然后對專家評價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和歸納,計算出每個指標的賦分,指標賦分采用百分制,各指標賦分乘以相應權重,累加最終得出產城融合度值。
應注意的是,每位專家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差異,評價體系指標的賦值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這可以通過增加專家數量和權威性的方法來增加客觀性。其次,在不同區域,各評價指標對產城關系的影響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變動性,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及賦值做出適當調整,科學確定權重,量身定做一套適用當地情況的綜合評價體系。
4 結語
本文嘗試將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應用于產城融合度的評價,構建一套產城融合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該評價體系有效的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評價構架,確保了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全面性;通過專家打分法,將難以量化的因素進行了定量評價,確保評價體系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使對產城融合的評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主觀性,增強了客觀性。
本文提出的評價體系框架,能夠為產業區和城市的建設提出指導意見,促進產業區和城市的發展及融合,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高綱彪.“產城融合”視角下產業集聚區空間發展研究——以商水縣產業集聚區為例[D].鄭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06.
[2] 李文彬,陳浩.產城融合內涵解析與規劃建議[J].城市規劃學刊,2012(7).
[3] 林華.關于上海新城“產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1(5).
[4] 劉瑾,耿謙,王艷.產城融合型高新區發展模式及其規劃策略——以濟南高新區東區為例[J].規劃師,2012(4).
[5] 張道剛.“產城融合”的新理念[J].決策,2011(1).endprint
“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反映了空間融合的程度。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短,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短,產城空間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長,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長,產城空間融合度越低。
“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和“園區職工在城鎮落戶率”反映了人口融合的程度。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高,在城鎮落戶率越高,產城人口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低,在城鎮落戶率越低,產城人口融合度越低。
“市政設施產城共有率”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反映了功能融合的程度。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越高,產城功能融合率越高;反之,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共有率越低,產城融合率越低。
其中,空間融合是產城融合體系中最重要,其直觀的體現。因此“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所占的權重是最大的,各占0.20。而其他四個指標所占的權重都是0.15。
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對產城融合度進行量化評價。評價體系由一個體系層、三個目標層、六個指標層共同組成的。根據各評價指標影響產城融合度的程度,請專家打分,確定每個指標的分值,然后對各指標所得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累加得出產城融合度的總重分值。分值越高,產城融合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根據專家對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賦值,對產城融合度狀況評價。產城融合度評價基本公式為:
i=1,2,3……n
公式中,D為各層次產城融合度評價值;Qi為各指標對應權重;Di為各評價指標綜合賦值;n為評價指標個數。
產城融合度的評定共分為五個類型:按融合程度從高到低分別為:高度融合型、中度融合型、低度融合型、基本分離型及高度分離型。0.80-1.00為高度融合型,0.60-0.80為中度融合型,0.40-0.60為低度融合型,0.20-0.40為基本分離型,0.00-0.20為高度分離型。
本評價體系采用專家打分法進行融合值的確定。首先,請專家對各項指標進行賦值打分,然后對專家評價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和歸納,計算出每個指標的賦分,指標賦分采用百分制,各指標賦分乘以相應權重,累加最終得出產城融合度值。
應注意的是,每位專家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差異,評價體系指標的賦值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這可以通過增加專家數量和權威性的方法來增加客觀性。其次,在不同區域,各評價指標對產城關系的影響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變動性,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及賦值做出適當調整,科學確定權重,量身定做一套適用當地情況的綜合評價體系。
4 結語
本文嘗試將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應用于產城融合度的評價,構建一套產城融合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該評價體系有效的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評價構架,確保了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全面性;通過專家打分法,將難以量化的因素進行了定量評價,確保評價體系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使對產城融合的評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主觀性,增強了客觀性。
本文提出的評價體系框架,能夠為產業區和城市的建設提出指導意見,促進產業區和城市的發展及融合,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高綱彪.“產城融合”視角下產業集聚區空間發展研究——以商水縣產業集聚區為例[D].鄭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06.
[2] 李文彬,陳浩.產城融合內涵解析與規劃建議[J].城市規劃學刊,2012(7).
[3] 林華.關于上海新城“產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1(5).
[4] 劉瑾,耿謙,王艷.產城融合型高新區發展模式及其規劃策略——以濟南高新區東區為例[J].規劃師,2012(4).
[5] 張道剛.“產城融合”的新理念[J].決策,2011(1).endprint
“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反映了空間融合的程度。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短,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短,產城空間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與城鎮的空間距離越長,居民平均出行時間越長,產城空間融合度越低。
“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和“園區職工在城鎮落戶率”反映了人口融合的程度。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高,在城鎮落戶率越高,產城人口融合度越高;反之,園區職工在城鎮購房率越低,在城鎮落戶率越低,產城人口融合度越低。
“市政設施產城共有率”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反映了功能融合的程度。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產城共有率越高,產城功能融合率越高;反之,市政設施和公共設施共有率越低,產城融合率越低。
其中,空間融合是產城融合體系中最重要,其直觀的體現。因此“園區與城鎮空間距離”和“居民平均出行時間”所占的權重是最大的,各占0.20。而其他四個指標所占的權重都是0.15。
筆者采用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對產城融合度進行量化評價。評價體系由一個體系層、三個目標層、六個指標層共同組成的。根據各評價指標影響產城融合度的程度,請專家打分,確定每個指標的分值,然后對各指標所得分值乘以相應的權重,累加得出產城融合度的總重分值。分值越高,產城融合程度越高,反之越低。
根據專家對評價體系中各指標的賦值,對產城融合度狀況評價。產城融合度評價基本公式為:
i=1,2,3……n
公式中,D為各層次產城融合度評價值;Qi為各指標對應權重;Di為各評價指標綜合賦值;n為評價指標個數。
產城融合度的評定共分為五個類型:按融合程度從高到低分別為:高度融合型、中度融合型、低度融合型、基本分離型及高度分離型。0.80-1.00為高度融合型,0.60-0.80為中度融合型,0.40-0.60為低度融合型,0.20-0.40為基本分離型,0.00-0.20為高度分離型。
本評價體系采用專家打分法進行融合值的確定。首先,請專家對各項指標進行賦值打分,然后對專家評價結果進行統計、處理、分析和歸納,計算出每個指標的賦分,指標賦分采用百分制,各指標賦分乘以相應權重,累加最終得出產城融合度值。
應注意的是,每位專家的觀點存在一定的差異,評價體系指標的賦值存在一定的主觀性,這可以通過增加專家數量和權威性的方法來增加客觀性。其次,在不同區域,各評價指標對產城關系的影響是不同的,存在很大的變動性,因此,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評價體系中的各項指標及賦值做出適當調整,科學確定權重,量身定做一套適用當地情況的綜合評價體系。
4 結語
本文嘗試將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應用于產城融合度的評價,構建一套產城融合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該評價體系有效的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形成了三個層次的評價構架,確保了評價體系的合理性與全面性;通過專家打分法,將難以量化的因素進行了定量評價,確保評價體系的嚴謹性與科學性,使對產城融合的評價,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主觀性,增強了客觀性。
本文提出的評價體系框架,能夠為產業區和城市的建設提出指導意見,促進產業區和城市的發展及融合,具備較強的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
[1] 高綱彪.“產城融合”視角下產業集聚區空間發展研究——以商水縣產業集聚區為例[D].鄭州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1-06.
[2] 李文彬,陳浩.產城融合內涵解析與規劃建議[J].城市規劃學刊,2012(7).
[3] 林華.關于上海新城“產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1(5).
[4] 劉瑾,耿謙,王艷.產城融合型高新區發展模式及其規劃策略——以濟南高新區東區為例[J].規劃師,2012(4).
[5] 張道剛.“產城融合”的新理念[J].決策,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