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祥靜
摘 要:為推動貴州工業發展,強化貴州省經濟發展的優勢,貴州省政府實施了工業強省戰略,將貴州優勢資源轉化為經濟資源,為貴州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發展提供保障措施,貴州在基礎工業的發展,對高技能人才從量到質的需求迫在眉睫,在職業院校規模發展同時,建構質量保障體系,為人才培養過程提供可操作性質量控制框架。
關鍵詞:工業強省戰略 高技能人才 培養 質量保障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1(b)-0254-01
貴州在“十二五”期間將貫穿“加速發展、加快轉型、推動跨越”的主基調,重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和城鎮化帶動戰略,這對高等職業院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會對人才質量要求也會進一步提高,在貴州經濟發展過程中高職院校將擔負更加重要責任,畢業學生職業生涯將有更大發展空間,高素質人才得到企業重用。
1 經度指標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1.1 學校與企業
在傳統人才培養過程中,學校與企業是一對不交叉的平等線,學校強調學生對知識記憶后應用,企業強調對技能的先應用再總結,一個強調理解力和思辨力,一個強調執行力和服從力。學校與企業的高度融合,不是理論上空談,必須是要雙方在利益一致前題下,共同面對質量觀的差異性,找尋交集,建立企業、學校一體化考核與評價標準。
1.2 專業與課程
課程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最基本單元,課程體系的完整實施過程,即完成了對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全面建構。
1.3 教師與學生
在教與學過程中,實施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模式是現行較被職業教育認可的教學理念與方法,教師的教學執行力、學生對教學的興趣,都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2 緯度指標質量系統控制要素分析
由于工業發展戰略實施過程中,高技能人才緊缺導致工業發展進度受到制約。因此,企業必須針對工業發展需求去培養一批又一批的高技能素質人才,對帶動工業企業發展添上飛翔翅膀。
2.1 教師教學執行力提升
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各職業院校將教學改革作為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針對職業教育培養技能應用性人才目標,教師以生產崗位能力需求為中心,圍繞具體崗位工作任務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選擇、組織,設計相對獨立的項目和任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組織思想,通過項目的實施,學生能夠掌握完成項目基本方法和技能,達到職業能力培養目標要求。
2.2 管理制度的創新
教學管理制度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規范和準則,從而能夠對“教”與“學”起到引導和制約的功能。通過對教學管理制度進行創新,從而建立完善的發展和約束相統一的教學運行機制,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啟發教育者的自覺性,還能夠促進教師對教育觀念、教育理想、教育信念三者進行轉化,由此形成對教育獨特的認識和理解,有效實現教育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創造性教育。
2.3 教學條件的改善
職業教育教學的最大特征是讓學生動起來,學生在做中學,教師在做中教,讓學生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獲得知識和技能。然而,教學條件改善是西部職業各院校面臨的共同難題,依靠政府投入、企業共建,改善實訓條件,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學條件,創造性地進行學生操作訓練,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2.4 教學環境的優化
對教學環境進行優化,其主要目的就是建構教學環境與人的學習、生命以及活動的親和性。這就規定了,優化教學環境的實質就是要將文化內容轉化到環境之中,使其成為環境之中的一個特殊的因數,同時針對不同的情況將人的學習性、生命性和活動性融入到到教學環境里,成為教學環境的“靈魂”。
2.5 學校與企業質量標準的統一
學校人才培養能力目標是要為學生建構從首崗到第二個工作崗位、第三個工作崗位的階梯式成長必須的知識與技能基礎。更加強調學生知識技能的培養和廣義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以及團結協作能力的培養;而企業更加注重基層工作經驗的累積,注重在企業工作環境中實際操作技能和分析判斷生產過程中工作崗位實際問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企業對質量的標準呼喚統一。
3 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控制體系
為了強化人才培養質量保障,就必須建立一個質量保障體系架構,并且對其進行詳細研究與探索,找尋其鏈接機制,在全程、全員、全方位控制基礎上,保證人才質量的穩步提高。
3.1 質量控制指標項目選擇
質量控制指標項目是質量控制的具體表現形式,以關鍵要素的選擇作為起點,針對不同項目,構建簡單易操作的、項目明確的質量控制指標。從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課程項目組織與實施→學生知識與技能獲得,質量指標不難制定,但量化而可操作性強的指標是質量控制的難題,每個環節的主要控制因素與控制量化指標均要求具體、明確;如在專業建設上,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和定位、明確的職業能力達到目標、職業能力相符的課程體系、提升教師能力和學生技能的項目課程建設、課程項目實施標準、實施效果及評價反饋等。一
3.2 全方位質量控制體系建立
質量控制需要全方位進行,點、線、面三級控制,由點到線及面,從單元教學到整體課程設計,控制都要無所不在。如教學單元設計的質量控制,均采用實施→從評價結論分析→標準科學性、可操作性評價→意見返饋后修改→得到具有高職教育特色的課程單元設計與實施方案。
3.3 動態評價機制的構建
明確三方面的評價主、客體,對項目化課程進行評價。找尋簡單易行的評價操作方式。實現課程建設與控制的“四化”。即一是實現課程、教學和評價整體化;二是評價過程動態化,將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工作日常化。三是評價內容多元化,參考多元價值取向和多元考核標準,注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發展,尊重個體差異。四是注重操作與基礎知識一體化,注重應用能力培養。
4 結語
高職院校為地主經濟服務,為社會和企業培養高技能應用性人才,在規模發展下保證人才質量,是對社會、對學校、對企業、對學生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通過質量保障體系的研究,提出職業院校共同存在的問題,對質量控制因素與控制條件進行探討,促進貴州工業發展,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職責所在。
參考文獻
[1] 劉有詳.貴州實施工業強省戰略的幾點思考[J].理論與當代,2011(11).
[2] 張太華.貴州工科卓越人才培養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