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柱
【摘要】強化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有利于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財務收支行為,保障村民利益,實現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本文闡述了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的概念、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對策,對進一步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管理水平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 內部審計 思考
目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土地集體所有,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是我國各類經濟組織中的一員,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作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形勢下探索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在提高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水平中的作用及其實現途徑、措施,對于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良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重大意義。
一、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的概念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是指農經部門依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運用審計的方法技術,按照規定的程序,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財務收支及有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進行的審計監督活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按照審計分類,它屬于內部審計的范疇,主要是鎮、街農經部門對農村集體經濟實施的審計。
二、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的作用
(一)有利于加強集體財務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由于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部分村組干部,利用職權侵占集體資產資源、隨意吃喝、奢侈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財務管理混亂和亂支濫用現象屢見不鮮。通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農村集體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村組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健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控制制度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執行程度如何直接關系組織內部管理能否高效有序進行。通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能夠發現農村集體經濟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環節,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財務開支審批制度、民主理財制度、財務公開制度、集體資產管理制度、票據管理制度等,實現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良治。
(三)有利于規范村干部行為,促進其勤政廉政盡職盡責
通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懲治違紀違規行為,能有效增強村干部的財經法紀意識,促進其勤廉履職,盡職盡責,增強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更好地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三、當前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法制不完善
目前,我國建立的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法律法規較多,而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目前尚無全國性法律法規,僅有屬于部門規章的農業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法規級次和效力較低,各地農業主管部門也未頒布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實施細則或操作指南等,不能滿足審計工作的現實需要。
(二)開展不平衡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起步較晚,發展不平衡,審計覆蓋率低,少數經濟較發達、鎮街黨政領導重視的地方開展得較好,多數地方工作較為滯后,有的地方甚至沒有開展,鎮街農經部門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機構不獨立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由各級農經部門承擔,主要由鎮街農經干部實施。機構改革后,鎮街農經干部劃入農業服務中心,特別是農村集體財務實行“村財民理鎮代管”的管理模式后,這部分人員又在從事代理農村財務的記賬管理工作,有時出現自己監督自己的現象,無法做到真正的公正,審計結果也沒有權威性和說服力。
(四)審計質量不高
目前從事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主體是鎮街農經干部,他們是兼職從事審計工作,由于時間、精力的局限和審計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審計工作中存在隨意性大,不夠規范,審計方法和深度往往達不到要求,存在審計欠深、欠細、審計質量不高等問題。審計結果難以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公布,甚至出現審計走過場的現象,損害了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在群眾中的形象,影響了其權威性。
四、深化農村集體經濟內部審計,提高管理水平的途徑、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促進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制度化
加快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立法工作,既要制定出全國性的法律法規,也要制定相應的審計實施細則、辦法或操作指南,從制度上對審計程序、審計內容、審計方法等作出明確規定,解決農村集體經濟審計法律法規級次和效力較低的問題,使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目前法律法規依據尚未解決的情況下,可成立由紀委、監察、審計、財政、農經等部門組成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領導小組,負責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協調和管理,把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納入對農村工作部門和鎮街黨政機關的目標考核內容,充分調動其抓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積極性。
(二)實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輪審制度
實行農村集體經濟輪審制度,是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有效措施,也是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重要內容。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每3~5年全部輪審一遍,對收支規模大、問題較多、群眾反映強烈的重點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提高審計頻率,做到審計監督無盲區。
(三)切實規范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程序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要嚴格按照農業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審計規定》規定的范圍和程序開展審計工作,按照輪審制度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的計劃管理工作,編制年度審計項目計劃,做好審計項目的中長期計劃與年度審計項目計劃的銜接。同時,通過被審計單位進行全面的調查和了解,制定具體審計實施方案,增強實施方案的操作性、針對性。審計記錄和有關證明材料要有規范的文書格式,審計報告要征求被審計單位意見。除涉及商業秘密等不宜公開的內容外,審計結果應向被審計單位及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體成員公布。
(四)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隊伍建設
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關系著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事業的成敗。要加強農村集體經濟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教育,突出加強其政治理論教育、審計職業道德教育和依法審計知識和能力的培訓,培養造就一支政治強、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的農村集體經濟審計隊伍;要切實保障農村審計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經費和人員經費,為審計人員提供必要的生活條件和工作條件,確保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