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穎
摘要:根據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及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必須建立具有特色的“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探索“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例,闡述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架構,并剖析了所取得的實踐成效及建設目標。
關鍵詞:“課、崗、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030-03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自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以來,重點突出語言溝通能力(動口能力)和商務操作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通過“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訓模式,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機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實現“以證代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考證等的培訓與考試,使學生的雙證率達到100%。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復合型人才,在具有良好的英語專業素質的同時,具備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高職專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能夠勝任工作,完成工作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所學的內容,學生在工作中對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情況則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在廣泛調研和聽取來自企業行業一線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確立由商務現場翻譯崗位、商務文員崗位、外貿跟單員崗位、商務單證員崗位、外貿業務員崗位、報關員崗位、國際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崗位及相關崗位的能力目標,將商務英語國家職業標準所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貫穿于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中,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課、崗、證、賽”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架構
通過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模塊,完善商務英語專業“動口+動手”、“仿真+全真”的培養模式,構建“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認真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以課程體系改革和技能競賽引領專業建設,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對課程體系的“三進”重構(技能競賽進課程、企業元素進課程、職業資格考證進課程),以商務內容為教學平臺,最終實現語言教學與商務教學、課程與崗位的有效銜接,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的有機結合,實現專業與產業的有機對接。
(一)校企深度合作,開發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對珠三角區域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及訪談分析,梳理企業崗位能力和素質結構,確定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建立基于崗位的課程體系和資源庫系統,最終進行人才培養效果的評估和檢驗,根據反饋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商務英語專業定期對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相對集中的行業企業,如醫藥、服裝、電子、機電、服務外包等行業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對來自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往屆畢業生等各方面的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界定職業崗位與職業核心能力,確定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基于人才需求調研與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開發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見圖1)。
(二)完善“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踐課程體系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專業課程的對接,即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證相對接,根據崗位的實際要求和職業資格證書內容要求來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并以技能競賽方式表現技能水平。針對崗位群的職業特性,根據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標準,以及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來開發設計專業課程,構建以行動(工作)體系為框架,“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課程體系,見圖2、圖3。動口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依據對學生就業市場的調查及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針對深度合作的“教學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并優化課程結構,通過“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訓模式,“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證融合”的專業課程設置。雙能力檢驗標準如表1所示。
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既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機聯系,又注意避免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內容的過分依附,使實踐教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努力構建“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大賽
在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參加省市及國家級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提升學生的技能鍛煉興趣,達到技能強化的目的。近年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獲獎情況詳見下頁表2。
實施效果及建設目標
(一)實施效果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對“課、崗、證、賽”融通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和校情的發展道路。在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對外服務與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辦學效果。在就業市場上,憑借著實際操作能力、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畢業生在行業內有著較強的競爭力,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認同度。
(二)建設目標
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實踐教學組織方式,通過校企多方位合作,實施“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去”是指聯系行業企業,組織教師掛職鍛煉、開展調研,安排學生實地觀摩和頂崗實習;“引進來”是指為克服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困難,引進校外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究,分解實際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職業技能要求出發對原有學科進行重新組合,組成模塊化的專業課程,使專業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互銜接。引進行業企業,共建校內實習實訓教學實踐中心,形成具有技能培訓、商務咨詢服務、代理(自營)進出口業務等多功能的教學、生產體系。組織學生到行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學生完成從在校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巖.崗、課、證、賽互相融合建立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9-54.
[2]黃利花.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127-128.
[3]王育先.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7(3).
(責任編輯:楊在良)
摘要:根據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及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必須建立具有特色的“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探索“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例,闡述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架構,并剖析了所取得的實踐成效及建設目標。
關鍵詞:“課、崗、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030-03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自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以來,重點突出語言溝通能力(動口能力)和商務操作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通過“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訓模式,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機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實現“以證代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考證等的培訓與考試,使學生的雙證率達到100%。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復合型人才,在具有良好的英語專業素質的同時,具備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高職專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能夠勝任工作,完成工作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所學的內容,學生在工作中對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情況則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在廣泛調研和聽取來自企業行業一線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確立由商務現場翻譯崗位、商務文員崗位、外貿跟單員崗位、商務單證員崗位、外貿業務員崗位、報關員崗位、國際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崗位及相關崗位的能力目標,將商務英語國家職業標準所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貫穿于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中,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課、崗、證、賽”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架構
通過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模塊,完善商務英語專業“動口+動手”、“仿真+全真”的培養模式,構建“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認真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以課程體系改革和技能競賽引領專業建設,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對課程體系的“三進”重構(技能競賽進課程、企業元素進課程、職業資格考證進課程),以商務內容為教學平臺,最終實現語言教學與商務教學、課程與崗位的有效銜接,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的有機結合,實現專業與產業的有機對接。
(一)校企深度合作,開發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對珠三角區域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及訪談分析,梳理企業崗位能力和素質結構,確定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建立基于崗位的課程體系和資源庫系統,最終進行人才培養效果的評估和檢驗,根據反饋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商務英語專業定期對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相對集中的行業企業,如醫藥、服裝、電子、機電、服務外包等行業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對來自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往屆畢業生等各方面的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界定職業崗位與職業核心能力,確定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基于人才需求調研與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開發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見圖1)。
(二)完善“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踐課程體系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專業課程的對接,即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證相對接,根據崗位的實際要求和職業資格證書內容要求來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并以技能競賽方式表現技能水平。針對崗位群的職業特性,根據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標準,以及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來開發設計專業課程,構建以行動(工作)體系為框架,“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課程體系,見圖2、圖3。動口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依據對學生就業市場的調查及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針對深度合作的“教學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并優化課程結構,通過“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訓模式,“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證融合”的專業課程設置。雙能力檢驗標準如表1所示。
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既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機聯系,又注意避免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內容的過分依附,使實踐教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努力構建“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大賽
在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參加省市及國家級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提升學生的技能鍛煉興趣,達到技能強化的目的。近年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獲獎情況詳見下頁表2。
實施效果及建設目標
(一)實施效果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對“課、崗、證、賽”融通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和校情的發展道路。在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對外服務與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辦學效果。在就業市場上,憑借著實際操作能力、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畢業生在行業內有著較強的競爭力,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認同度。
(二)建設目標
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實踐教學組織方式,通過校企多方位合作,實施“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去”是指聯系行業企業,組織教師掛職鍛煉、開展調研,安排學生實地觀摩和頂崗實習;“引進來”是指為克服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困難,引進校外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究,分解實際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職業技能要求出發對原有學科進行重新組合,組成模塊化的專業課程,使專業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互銜接。引進行業企業,共建校內實習實訓教學實踐中心,形成具有技能培訓、商務咨詢服務、代理(自營)進出口業務等多功能的教學、生產體系。組織學生到行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學生完成從在校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巖.崗、課、證、賽互相融合建立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9-54.
[2]黃利花.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127-128.
[3]王育先.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7(3).
(責任編輯:楊在良)
摘要:根據商務英語課程教學的基本規律及商務英語課程的特點,為了讓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必須建立具有特色的“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本文以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探索“課、崗、證、賽”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例,闡述了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架構,并剖析了所取得的實踐成效及建設目標。
關鍵詞:“課、崗、證、賽”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6-0030-03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自2012年被評為廣東省重點建設專業以來,重點突出語言溝通能力(動口能力)和商務操作技能(動手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通過“課、崗、證、賽”融通的實訓模式,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機制,組織學生參加各種與專業相關的技能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完善“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將職業資格證書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實現“以證代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國際商務英語證書、國際商務單證員、外貿跟單員、國際貿易從業人員考證等的培訓與考試,使學生的雙證率達到100%。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應是復合型人才,在具有良好的英語專業素質的同時,具備商務專業知識和技能。高職專業學生的學習目的是能夠勝任工作,完成工作所應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就是課堂所學的內容,學生在工作中對知識和能力的運用情況則是檢驗課堂教學質量的標準。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在廣泛調研和聽取來自企業行業一線專家建議的基礎上,確立由商務現場翻譯崗位、商務文員崗位、外貿跟單員崗位、商務單證員崗位、外貿業務員崗位、報關員崗位、國際貨運代理從業人員崗位及相關崗位的能力目標,將商務英語國家職業標準所對應的知識、技能和素質要求貫穿于商務英語專業核心課程中,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大綱與專業教學大綱相銜接,做到課程與工作過程融合,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融合,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課、崗、證、賽”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架構
通過與企業共同開發“校企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訓模塊,完善商務英語專業“動口+動手”、“仿真+全真”的培養模式,構建“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認真探索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律,以培養和提高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以課程體系改革和技能競賽引領專業建設,全面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對課程體系的“三進”重構(技能競賽進課程、企業元素進課程、職業資格考證進課程),以商務內容為教學平臺,最終實現語言教學與商務教學、課程與崗位的有效銜接,課堂教學和實訓教學、課程教學與職業資格考證的有機結合,實現專業與產業的有機對接。
(一)校企深度合作,開發人才培養方案
基于對珠三角區域行業企業人才需求調研及訪談分析,梳理企業崗位能力和素質結構,確定崗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建立基于崗位的課程體系和資源庫系統,最終進行人才培養效果的評估和檢驗,根據反饋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進行調整,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商務英語專業定期對珠三角地區的外向型經濟相對集中的行業企業,如醫藥、服裝、電子、機電、服務外包等行業企業進行人才需求調研,通過實地訪談、問卷調查、網絡調查等方式,對來自用人單位、行業企業、往屆畢業生等各方面的調查資料進行深入分析,界定職業崗位與職業核心能力,確定商務英語人才培養的目標與規格。基于人才需求調研與職業崗位能力分析,校企共同開發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見圖1)。
(二)完善“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踐課程體系
“課、崗、證、賽”融通是指專業課程的對接,即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對接,專業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證相對接,根據崗位的實際要求和職業資格證書內容要求來設計專業課程內容,并以技能競賽方式表現技能水平。針對崗位群的職業特性,根據國際貿易業務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標準,以及完成工作任務所必備的專業核心能力、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來開發設計專業課程,構建以行動(工作)體系為框架,“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課程體系,見圖2、圖3。動口能力與動手能力是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核心能力,依據對學生就業市場的調查及行業企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在原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針對深度合作的“教學企業”崗位需求調整并優化課程結構,通過“課、崗、證、賽” 融通的實訓模式,“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完善人才培養方案以及“課證融合”的專業課程設置。雙能力檢驗標準如表1所示。
在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時,既注重實踐教學環節與理論教學環節的有機聯系,又注意避免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內容的過分依附,使實踐教學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努力構建“課、崗、證、賽”深度融通的實踐教學體系,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踐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技能大賽
在實踐教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參加省市及國家級競賽,如廣東省高職院校英語口語大賽、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全國職業院校外語外貿技能大賽等,提升學生的技能鍛煉興趣,達到技能強化的目的。近年來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獲獎情況詳見下頁表2。
實施效果及建設目標
(一)實施效果
通過近年來的努力,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商務英語專業對“課、崗、證、賽”融通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了一條符合省情和校情的發展道路。在實訓條件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對外服務與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辦學效果。在就業市場上,憑借著實際操作能力、綜合素質、職業道德及敬業精神,畢業生在行業內有著較強的競爭力,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認同度。
(二)建設目標
采用“走出去、引進來”的實踐教學組織方式,通過校企多方位合作,實施“課崗證賽融通、工學緊密融合”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走出去”是指聯系行業企業,組織教師掛職鍛煉、開展調研,安排學生實地觀摩和頂崗實習;“引進來”是指為克服商務英語專業建設校外實訓基地的困難,引進校外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簽署校企合作協議。通過與行業企業專家共同研究,分解實際業務崗位的工作任務,從職業技能要求出發對原有學科進行重新組合,組成模塊化的專業課程,使專業課程設置與外貿企業實際崗位能力要求相互銜接。引進行業企業,共建校內實習實訓教學實踐中心,形成具有技能培訓、商務咨詢服務、代理(自營)進出口業務等多功能的教學、生產體系。組織學生到行業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增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為學生完成從在校生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巖.崗、課、證、賽互相融合建立商務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2):49-54.
[2]黃利花.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淺議[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3(1):127-128.
[3]王育先.高職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7(3).
(責任編輯:楊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