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林 任秀芹
摘 要: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大省和強省。從建設“七彩云南”、“森林云南”、生態文明“排頭兵”的要求看,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云南省已具備了建設綠色經濟的良好環境基礎。今天,云南省最迫切的是需要將聚成綠色經濟的“云南省經驗”,上升為較為系統的理論研究。在未來云南省的綠色實踐中,以理論研究為指導,薈萃前10年走綠色之路的經驗,取得經濟、技術和生態上的全面優勢,使云南省在綠色經濟發展中走在中國最前列。
關鍵詞:綠色經濟強省;“云南經驗”;理論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14-0062-03
20世紀以來的現代經濟快速發展造成的環境污染、資源退化和能源高消耗等一系列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嚴峻的現實迫使人類必須考慮在不危及當代及后人需要的前提下,尋找滿足人類需要的發展途徑,從而把綠色引入經濟的研究中。綠色經濟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發展目標,以生態、循環和持續為基本內容,綠色與經濟的互相作用,一方面表現為經濟的綠色化,即現代經濟活動與發展過程,不斷向綠色環境領域滲透與融合;另一方面現代綠色環境變遷與發展過程中,又向經濟領域滲透與融合,使綠色環境現象中經濟含量日漸明顯。
一、國內外綠色經濟研究現狀
1.國外研究概況。從世界范圍來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綠色轉型主要由政府倡導和發起,德國、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把發展綠色經濟。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途徑和實現方式。目前全球“綠色競爭”的氣氛已日趨激烈。學者特謝拉認為,“綠色經濟”其實是“本著實用的原則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2012)。阿馬斯說,“踐行綠色經濟將會促進環境、經濟和社會相關領域的良性互動”(2012);戴利教授(Daily)則認為,綠色轉型使西方經濟活動沿著可持續發展理論方向邁進(《超越增長——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1996)。以至于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撰文這樣形容“綠色經濟”:“綠色經濟試圖解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并不是互相對立和排斥的,其實兩者完全可以達成并實現某種程度的一致”(2012)。
2.國內研究概況。改革開放已經三十多年,中國經濟起飛的成就令世人矚目,但日益凸顯的粗放型非綠色模式發展帶來的經濟發展難于持續。眾多的學者(如蓋光,2009;胡安剛 郎曉娟,2012;何宣、楊士吉,2010等等)對綠色經濟發展中的有關議題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議題:對以往的發展道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中國發展綠色經濟的緊迫性和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與建設生態文明,等等。從現有研究看,上述研究還存在著理論上不夠深入、相對忽視綠色省區示范的經驗研究的缺憾。期間,基于對“把云南建成中國的綠色經濟強省”的認識,部分學者(如侯明明,1999;等)對云南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的問題也進行了研究。不過,在研究云南綠色經濟的學者中,對“云南經驗”研究至今還未引起必要的重視。
筆者認為,綠色經濟發展道路的研究與實踐在國際、國內日益受到關注,從長遠來看,綠色的東西才具有發展性和競爭性。云南因其特殊的生態位,在全國較早地觸及一系列重大的綠色經濟理論和現實發展問題,今天,云南最大的短板是缺乏系統的理論研究,最迫切的是如何聚成“云南經驗”。 通過有成效的綠色理論研究,歸納出若干涉及綠色經濟發展的規律,使云南在綠色經濟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應該成為研究的方向。
二、云南省綠色經濟的發展道路和特征闡發
改革開放以來,云南省就在不斷尋找自己的社會經濟發展定位,以確立一種好的發展思路和自己的發展優勢。進入20世紀90年代,云南省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機遇,提出了建設“綠色經濟強省”。其總目標是:努力開創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一)云南省綠色經濟發展道路探究
眾所周知,云南省在中國處于相對落后的地區,為趕上去,必須加速增長。因此,云南省經濟發展應該定位為一種通過比較優勢、以擺脫經濟落后狀態,趕上中國先進水平為目標的追趕型發展道路。云南的優勢在綠色,綠色經濟是云南今天和未來的發展道路,面對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這對矛盾,云南要做的就是保護和發展好獨特的、不可替代的生態資源,探索“綠色生態”的發展模式。為此,云南綠色經濟強省的定義是,充分運用現代高新技術,開發具有比較優勢的綠色資源,以實施生物資源開發創新工程為重點,發展綠色生產,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見《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綱要》)。云南省分布著占中國種數一半以上的生物物種資源,為發展綠色產業,走可持續化的綠色經濟道路提供了必不可少的資源條件。在建設綠色經濟強省思想的指導下,云南省綠色產業的發展已初具規模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目前,已經形成了煙草、蔬菜、茶葉、畜牧、蔗糖、咖啡、花卉、水果、橡膠等特色產業群;煙草、咖啡、鮮切花產量全國第一,茶葉、橡膠、蔗糖產量全國第二。因此云南省應該做好生態環境保護,使真正無公害、有特色、綠色的優勢產品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綠色經濟強省的建設目標是:經過10年的努力,把云南省建設成為發展條件最優、自然環境最好、生活環境最佳的省份之一(注:及到2020年)。云南省綠色經濟發展正探索、開辟出一條符合云南省實際、有利于生態保護的路子,在研究問題、總結成績和探索提升的基礎上,云南省綠色經濟的未來充滿希望、前途不可限量。
(二)云南省綠色經濟的特征
1.自然條件獨特,資源稟賦良好。云南省國土面積雖僅占全國的4%,但分布著占全國種數近60%的生物物種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云南省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富集區,人均資源占有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
2.自然資源和氣候優勢的得天獨厚。云南省具有多樣的氣候和地理環境,是中國生物多樣性的天然寶庫和資源基地,是世界10大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全省自然資源富饒,森林面積占全國 1/10,林地面積居全國第2位,活立木蓄積量居全國第 3 位;全省正常年水資源居全國第3 位;已發現可用礦產資源 140 余種,有 50 多個礦種保有儲量居全國前 10 位[1];工業污染少,水源清潔,日照充足,溫度適宜。近年來,云南省不同類型的自然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各種綠色產業逐漸形成,為云南省綠色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endprint
3.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云南省在充分評估自身資源的基礎上繼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開發具有比較優勢的綠色資源,鞏固并提高有利于維護良好生態的、無污染綠色產業,在所有行業中加強環境保護,不斷改善和優化生態環境。同時大力發展自然保護區建設,積極探索生態旅游,力求在保護的前提下,促使人與環境相互協調、促進發展。云南省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都十分獨特,具有多樣性、獨特性特點,是國內外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大省。全省環境空氣質量較好,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基礎較好。
事實是最充分的證據。2010年,云南省的經濟總量5年翻了一番,由3 424億元增長到7 220億元;全省萬元GDP能耗由2006年的1.6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到1.2噸標準煤/萬元,云南省以2013萬元GDP能耗完成“十二五”進度的40.41% 經國家統計局核定,云南省2013年GDP完成11 720.91億元,增長12.1%,增速排列全國第3位[2]。由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等剛剛發布的《2011年中國綠色發展報告》中,云南省綠色發展水平首次躋身全國前十,排名第七。昆明市位列中國西部第一、內陸省會第一,云南省、昆明已經站在全國綠色發展的前列[3]。
三、云南省綠色經濟強省建設的經驗聚成
實踐綠色經濟沒有現成經驗可循,經驗是從實踐中發掘出來的,這就要求我們以現實的研究作為源泉,只有這樣才有自己的特色。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綠色經濟大省和強省,從建設“七彩云南省” 、“森林云南省” 、生態文明“排頭兵”的要求看,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云南省已具備了建設綠色經濟的良好環境基礎,云南省綠色經濟發展的實踐經驗應該提煉、聚成,應該成為我國發展綠色經濟大計的一份啟發性樣本。習近平同志2008年視察云南省時,對云南省實施“七彩云南省保護行動”給予了充分肯定,2014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與云南省代表與會時又對云南省“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表達了殷切希望。以綠色為經濟的顏色,一個綠色的夢想在反思行動中再上路。2007年,“七彩云南省保護行動”啟動;2009年,出臺建設“森林云南省”決定,綠色新政一項接一項在推進。
(一) 綠色云南省經驗聚成效果分析
1.“七彩云南省”之論。“七彩云南省保護行動”實施的5年,見證了云南省踐行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雙贏之路。目前,云南省的“十二五”正在堅定地走“以最少的資源消耗,最小的環境代價,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科學發展之路,把環境、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力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撐引領作用明顯提高,生物、光電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和新能源產業六大綠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超5000億元,年均增長率20%以上[3]。
2.“森林云南省”之談。2009年,建設森林云南省響亮提出,緊接著大力推進“森林云南省”建設。從1998年,天然林保護工程在香格里拉和綠洲西雙版納啟動,綠色暢想就回蕩在云嶺山鄉。十載春秋,被譽為“影響最深遠的生態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交出了希望的答卷:2012年,全省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共退耕還林1 637萬畝;目前全省林業用地面積達3.71億畝、居全國第2位,森林面積2.73億畝、居全國第3位,活立木總蓄積量17.12億立方米、居全國第2位;森林覆蓋率由54%[4]。“森林云南省”建設目標是到2020年使森林覆蓋率提高到60%左右,城市建成區綠化率超過40%[5]。“山更綠、人致富”的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又一個亮點已然熠熠生輝。
3.“生態立省”之說。“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發展,催生出云南省的生態文明自覺。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提到新高度,為云南省把綠色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供了難得的契機,生態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最突出的優勢。云南省在加大經濟強省建設中,一直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率先提出了“城鎮上山”、“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高原農業”等舉措。這些措施以實際行動響應了十八大精神。把生態文明作為推動云南發展方式轉型的新思維,云南省應當站在時代的高度,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高起點、高水平發展。
(二)云南經驗聚成的理論架構
在理論聯系實際上,我們應該將上述經驗納入理論框架進行針對性的研究。目前,云南省怎樣在發展綠色經濟的基礎上回應綠色經濟的相關理論,促進社會全面發展,是一項亟待研究的課題。
1.“環境經濟學”是綠色經濟的理論基礎。綠色經濟是建立在 “環境經濟學”基礎上的,它揚棄了傳統經濟學對價值的認識,把環境內容引入到經濟學研究中,環境問題的解決必然要求置于自然—人—社會的復合生態系統之中,顯然,環境經濟學擴展了環境科學的內容,增添了經濟分析這個極為重要的視角。綠色經濟主張經濟發展必須是自然環境和人類自身可以承受的,不會因盲目追求生產增長而造成環境危機,不會因為自然資源耗竭而使經濟無法持續發展。通過有益于環境或與環境無對抗的經濟行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發展綠色經濟就是尋求經濟活動按照環境給定的法則為框架,有效地解決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巨大環境代價和經濟的非持續發展。在現代,環境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變量”,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經濟再生產愈來愈依賴于自然環境的優化和再生產。因此,云南省有責任、有義務,也有能力保護好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自然稟賦,“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和建設“森林云南”的決定,就是云南綠色經濟的環境經濟學理論的最好注釋。
2.可持續發展理論是綠色經濟的理論邏輯展開。可持續發展理論是20世紀80年代,人類反思資源與環境危機后而形成的,并很快得到世人共識的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論深刻解釋自然社會經濟復雜系統的運行機理,其思想核心在于正確辨識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當代人的發展不能以犧牲后人的發展為代價。可持續發展理論致力于創造自然社會經濟支持系統的外部適宜條件,使得人類生活在一種更規范、更穩定、更健康的環境之中。因此,云南省應該根據自然資源與環境的實際承載能力,在綠色經濟發展中,確定人口與經濟發展的合理速度,因為人口與經濟發展終究不能脫離自然資源和環境的限制。資源是有限的,環境容量也是有限的,在人地關系系統中,人類的發展除了受到資源限制外,還受到環境容量的約束,也就是說,受到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的限制,可持續發展理論,從經濟發展、人口、資源與環境角度,揭示綠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及其持久性。endprint
3.生態文明理論是綠色經濟的理論最終歸宿。生態文明是以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為宗旨,以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為內涵,以尊重和維護自然為前提,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展示了自然、人類、社會、環境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問題,是承載人與自然和人與人之間互動關系的最優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云南省在綠色發展的基調下,把生態立省、環境優先的思想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生態是云南最大的省情,最突出的優勢,是未來發展的潛力和希望。為此,我們要在理論上強調,生態功能是有價值的,生態環境本身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生產力,是惠及更多人民群眾的生產力。因此,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外部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我們發展的巨大財富。無論是就全國的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還是就云南綠色經濟發展的持久性而言,都應將“生態資本”納入經濟運行的要素中,以求得經濟學上的必要補償。云南省多次提出,“良好的生態就是生產力” ,“建設生態就是建設生產力”,“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多年來,云南省為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實踐活動做出了積極的無私貢獻,在中國今天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盤大棋中,云南要積極爭取國家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唯有如此,云南建設生態文明的步伐才能越走越寬。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經驗是重要的,建設綠色經濟特別少不了珍貴的經驗,一旦經驗之后所獲知的規律得到確認,并從經驗中引出規律性的東西,那么,基于生動實踐的云南經驗就能上升為一般的理論。“綠色經濟”是一種全新的思想理論和發展體系,本文從云南經驗的聚成中,就三位一體思想理論出發,提煉并初步回答了云南經驗聚成的理論架構。相信云南省未來能給中國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在世界范圍產生積極影響的,一定是閃耀著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光芒的綠色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 云南統計局.大寫的云南——60年輝煌成就[M].昆明:云南出版集團公司 云南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2010.
[2] 張銳,田逢春.生態立省環境優先 堅持綠色發展基調[N].云南日報,2013-05-15.
[3] 王曉潔,何智惠.“七彩云南保護行動”備受關注[N].云南日報,2011-11-28.
[4] 徐斌.全力推進森林云南建設 構建西南生態安全屏障[N].中國綠色時報,2012-01-16.
[5] 秦光榮.推進森林云南建設 實施“綠水青山”計劃[N].云南日報,2012-01-11.
[責任編輯 李 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