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頂
摘要:民辦高校音樂教學是高等學校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針對民辦高校的音樂教學現狀,試論民辦高校的音樂教學改革與發展,以利于更好更快更多地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音樂人才,從而有效提升民辦高校自身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民辦高校 音樂教學 改革與發展
在國家大力支持與扶持下,我國民辦高等院校近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面對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形勢,如何在競爭中求生存,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是每個民辦高校都必須面對和思考的難題。筆者認為,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音樂教學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一環。現根據江西城市學院音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情況,分析和探討民辦高等院校音樂教學現狀和音樂教學改革前景,旨在推動民辦高校音樂教學建設與發展。
1 民辦高校的音樂教學現狀
大多數民辦院校的音樂教學均起步較晚,投入不多。盡管近年已有不少民辦高校加大了對音樂教學的投入,也取得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1.1 招生渠道狹小,音樂在校生少,就目前來看,民辦高校音樂學生均比較少,而且大部分是自考生,統招生寥寥無幾。
1.2 寬進嚴出的招生模式,使學生整體知識水平參差不齊,一些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偏低的學生也進入高等學校,由于其音樂基礎較差,音樂敏感度,音樂理解力和學習能力缺失,給授課教師帶來極大困難,導致教學質量很難提高。
1.3 音樂教學設施和設備遠遠不能滿足音樂教學的實際需要。音樂是一門特殊學科,必須具備一定數量的必不可少的教學設施與設備,才能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1.4 師資缺乏。音樂教育不僅需要高水平的教師,還需要足夠數量的教師。目前民辦高校專職音樂教師隊伍均以剛畢業的年輕人為主,教學經驗少,教學水平低,穩定性較差。
1.5 音樂教學與社會用人需求脫節的現象較為嚴重;高校音樂教育強調提高學生專業技術水平固然無可厚非,若學生只向一專型發展,導致綜合能力差、會唱歌不會彈琴,會彈琴不會跳舞,會跳舞不會上課,必然無法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
2 民辦高校的音樂教學改革與發展構想
針對以上現狀,民辦高校必須采取一些合理的、符合實際的改革措施,以保證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2.1 突破招生瓶頸,需要國家政策扶持。民辦高校生源少是因為統招名額少,報到率偏低。例如江西城市學院音樂學院06級42名在校生中,只有5名統招生,總人數的11.9%。若要想民辦高校的音樂教育有所發展,除了提高報到率之外,國家在統招計劃上還應有所傾斜。
2.2 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教師因材施教。音樂教學應針對學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使優生更優,差生有進步,我院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以下幾點:
①一些音樂理論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分班上課制。如我院在07級學生進校時組織了一次摸底考試,根據學生成績分班上課,防止優生“吃不飽”,差生“聽不懂”,克服了以往部分差生因為自身專業知識缺乏或基礎偏差而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習進度所導致的逃課,厭學現象,我們的育人宗旨是:即使你空手而來。我們也會讓你滿載而歸。②一些專業技巧課采取老生帶新生,優生幫差生制。如我院聲樂教師幫助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每天課后在一起練聲學習,互彈伴奏,共同前進。學院每周均組織學生舉行專業觀摩晚會,即是對教師教學成果的展示,也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展示。通過觀摩形成良好學習氛圍,同學們互相學習,互相促進,掀起比學趕幫超的學習熱潮。
2.3 增添教學設施,需要學校加大投入。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存之本,先進的教學設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學校應進一步增加投資,購置必需的教學用琴和其它教學設備,滿足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2.4 提高教學水平,需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入,隨著先進的教學設備和現代化管理方法的廣泛應用,音樂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然面臨著更新更高的挑戰。民辦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民辦學校專職教師隊伍的組成為退休教師和剛畢業的青年教師。如何通過老教師的“傳、幫、帶”,幫助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已成為音樂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工作。具體措施如下:
①所有初登講臺的青年教師,必須隨堂聽老教師上課,一方面學習老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授課技巧,一方面將自己擬講授的課程有針對性地再系統學習一遍,加深和鞏固過去所學知識,為教學打下堅固基礎。②所有初登講臺的青年教師,必須積極參加教學研討,在老教師的指導下,制定合理有效的音樂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根據教學內容選定教學形式,找出教學難點和重點,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③學院應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年青教師參與教材建設,進行音樂教學研究和理論研究,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提高綜合素質,成為既有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又具備高尚師德的音樂教學的中堅力量,確保音樂教學機制高效運轉。④學院應積極創造條件,在時機成熟時大力引進年富力強的高學歷、高技能人才,適時改變現有的師資隊伍結構,以此來提高整個音樂教學的水平和師資隊伍的水平,確保能高效地培養出用人單位滿意的應用型人才。
2.5 教學服務就業,需要改革教育理念,學校音樂教育的傳統觀念是以學習演唱、演奏為主,畢業生的能力往往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給學生就業帶來許多不便。出口暢,入口才旺,學校才有活力。改革教育理念,應加強與用人單位的溝通聯系,應根據社會需求組織教學,可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①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應具有專業性和師范性。我們必須清醒認識,民辦高校的音樂教育是以培養服務型音樂人才為宗旨,專業音樂院校才是培養演唱家、演奏家和作曲家的地方,聲樂、器樂課程除采用一對一、一對二、一對四的授課形式外,可以考慮增加重唱、重奏、齊唱、齊奏、小合唱、小合奏形式,聲樂教學還可與伴奏課結合起來,要求學生自彈自唱,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器樂教學也可投入時間和精力培養學生組織和訓練中小型樂隊的能力。②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應具有綜合性和實用性。教師教育的技能課應加大普通話、書法等課程的力度,普通話課程可針對學生的專業特點,加強訓練學生舞臺表演、節目主持、朗誦等藝術語言的能力。鋼琴課應特別注意培養鍛煉學生為歌曲編配伴奏的能力和即興視奏的能力;舞蹈課除扎實地訓練學生的基本功外,可應教授學生掌握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鍛煉學生隨音樂即興編舞的能力。③深入用人單位及中小學校,及時了解掌握社會各界的用人需求,有針對性地制定培養方案,做到有的放矢地培養人才。學院還應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增加一些教育實習以外的“實踐課”。課堂教學應改變過去的“滿堂灌”教學形式,采用學生討論,學生互評,教師點評,師生共同研究的新形式,探討新的音樂教學方法,使民辦高校音樂教育培養的人才能較好的勝任社會各方的需求。
總之,民辦高校的音樂教育應當把學生培養成全面多能的綜合型人才,民辦高校音樂教育應緊緊圍繞這個宗旨來改革。相信不久的將來民辦高校音樂教育能切實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真正培養出切實符合用人單位需要的音樂人才,達到音樂教學的真正目的。
縱觀世界,很多著名的學府都是私立大學,如美國的哈佛大學、英國的牛津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等等。這些大學在其創建初期也遇到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和困難,他們在民辦教育上先行一步所走過的道路,所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管理經營體系無疑給予我們以啟示:民辦高等教育事業大有前途。外國人能做到的,中國人也能作到。我深信在黨的正確路線引領下,在社會各界對民辦教育大力支持下,在城院黃玉林理事長獨創的健全人格、復合專業、實踐能力“三元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江西城市學院的音樂學院定能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發展中求進步,在不斷的改革和發展中猶如一只奇葩一般屹立在所有音樂學院之林。
參考文獻:
[1]李慧.音樂教學中的合作與創新[J].湖南社會科學,2005(03).
[2]陳菊芬.關于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05).
[3]馬達著.音樂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