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杰
內容摘要:近年來,國家對中職教育越來越重視,而中職學校招收的多數是學習成績較差,厭學情緒嚴重的學生,而教學作為文化課更引不起他們的重視,因此如何上好中職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應是教師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關鍵詞:和諧 主動 靈活
中職的教學主要有兩方面作用:一方面要為學生學習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教學工具,使學生們具有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和能力;另一方面,要在初中文化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自身的教學素質。為今后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為此,我們要結合學生及其所學專業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上以學生為主、因材施教,提高他們學習教學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掌握教學知識和教學技能。
由于中職學校招收的學生多數是中考成績較差的,甚至還有的初中沒讀完在社會上游蕩了一段時間,他們普遍學習能力差,知識比較淺薄,思想比較消極。厭學情緒嚴重,特別是他們的教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差,不能應用教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對教學產生厭學情緒。因此如何上好中職教學,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應是教師研究和探索的問題。
一.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創設學生所熟悉的教學情景,以激發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同時,也讓學生明白,教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我們學習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并用于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后教師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學習資源”。學生是個學習者,在教學中,教師要有“一切為了學生”的服務意識,要為學生提供課堂學習所需要的“資源”。比如,為學生提供實物材料和設備供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對某些內容進行交流,教師應參與學生的實踐活動等等。讓每一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之中,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二.靈活使用中職教學教材,針對不同專業實行分類導學,因材施教,即教學內容應具有針對性。
現行教材的文化課與專業課在知識的銜接上存在兩方面的矛盾:一是教學課教學內容的安排順序與專業課對教學知識的需求在時間上的脫節;二是有些專業必須用的教學知識恰好是中職教育教學教材的刪減內容。針對這些特點,本人對教學課程教學教材進行靈活處理:在主體內容保持不變,不影響教學知識系統性的前提下,根據不同專業作必要的順序調整及內容增補或刪減,使調整后的教學內容能與專業課很好地銜接。不同專業對相同的知識側重點不同,如機械專業,對立體幾何、平面向量、解析幾何有所側重;而財會專業則對排列、組合、統計初步應用較多;計算機專業,對集合、數列、一元二次方程、計算方法等經常用到。對于這個層次的要求雖然比基礎要求高一些,但與學生的專業有關,所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較高的。
三.注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即淡化教學知識的系統性,注重教學知識的應用性
作為教學教師,由于自身的經歷與教學學科自身的特點,要在教學知識的系統性與教學知識的應用性之間選擇關注點,會有更多的理由來選擇關注教學知識的系統性。因此我們常常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或傾向于教學知識的系統性,生怕某一章節或某一知識點的缺失影響系統的完整性,而常常輕視教學知識的應用性。其實對中職教學教育而言,我們更需要注重應用性。由于中職的培養目標是直接從事某一專業、某一工種需要的應用性人才,其特點是直接面向社會,因此要弱化教學材料的邏輯組織,注重教學知識的應用,特別是圍繞專業的相關應用。
四.要善于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 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既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又提高講解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對于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的應用題,復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都可以借助于投影儀來完成。
總之,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是一個參與者,更要有服務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所學專業選擇最恰當的教學方法做到分類導學,因材施教。同時,作為教師要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做好教學應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的空間,這樣才有助于中職教學教育教學的有效開展。為學生學好教學提供良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吉林長白山中等職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