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靖
摘 要: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常使學生難于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發展潛能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但是數學的抽象性、嚴密性和廣泛的應用性又常使學生難于理解,甚至望而卻步。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數學時,必須重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在數學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緊密聯系實際,喚起興趣
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數學材料的興趣?!币虼耍擅畹貙胄抡n,能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特點,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我利用猴子分餅的故事導入新課:有一天,猴王做了一個大小一樣的餅分給三只猴子吃。第一只小猴子說:“我要吃一塊。”猴王就把第一塊餅平均分成了兩份給了第一只小猴一塊。第二只小猴子說:“我要吃兩塊。”猴王把第二塊餅平均分成了四份給了第二只小猴兩塊。第三只小猴子說:“我要吃三塊?!焙锿蹙桶训谌龎K餅平均分成六份,給了第三只小猴子三塊。同學們,你們知識哪只猴子得到的餅多嗎?
這樣,通過形象生動的故事情節導入所學內容,能引起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濃厚興趣,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
二、動手操作,激發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大腦有一些特殊的、最富有創造性的區域。當雙手從事精細靈巧的動作時,就能把腦的這些區域的活力激發出來。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之一就是活潑好動,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能使他們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而且能引起學習興趣。例如,學習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加法29+3時,教師引導學生擺弄學具,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能自覺地與算式聯系起來,順利地算出結果,并用語言表達計算方法。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力地調動了學生興趣。
三、開展數學課外活動,發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的課外活動。因為學生在學到一定的數學知識并激發了學習興趣時,就會不滿足于課堂內所學的知識,教師積極組織各種數學課外活動,如講數學故事、做數學游戲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數學課外活動中發展了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認真把握學生的學習心態,應用靈活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不但能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通過探索、大膽創新精神,使他們在課堂上輕松愉快地獲取知識、發展潛能。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東城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