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
摘 要 新課標下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幾點理性思考。
關鍵詞 新課標 高中生物教學 認識誤區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識碼 B
1 思考一:教學中忽視學生的能力培養
新課改中的自主探究性學習目的是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但可能會有每課必探之勢,結果卻事與愿違,主要表現在探究內容不適宜和探究活動過于形式化。尤其在實驗教學中,學生照著課本分組探究半天,問題提出一大串,學生回答問題積極,場面熱鬧。但這種形式其實是避重就輕,未解決實質問題,學生不能真正學到東西。同時高中的很多教學內容是不適合進行探究的。如“神經中樞”和“中樞神經”等抽象概念,初中雖然已經學過,但貴州很多初中很少開設生物課,學生初中生物知識基礎很差,教師如果讓學生探究的話,收效不大。這種無基礎知識的探究,純屬浪費時間,并且還產生了一些模糊認識,教師講解時更加費力。另外,可能課堂上先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學探究學習,如“內環境”一節的教學中,先提出問題:(1) 內環境有幾部分組成?各有什么功能?(2) 比較三種內環境的成分及其功能是什么?(3) 內環境有什么作用?然后據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學生為解決問題,忙于到課本中找答案,結果把探究學習演變為先學后教的注入式探究。其實,探究是對某一問題的研究,它與解答問題的不同之處在于讓學生在獲得結論的同時,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從提高學生能力上講,探究的過程比獲得結論更重要。甚至有時可能會出現放羊式探究。有些教師認為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是省力的好方法,于是在教學中把很多內容放給學生去探究,認為這樣既可減輕教師講的負擔,又體現了學生為主體。其實,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性學習不是要求什么內容都讓學生去探究,也不是讓學生成為脫掉了韁繩的野馬任其放任自流,而是在教師精心設計和指導下的教育過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的作用和意義有所削弱,其實反而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啦!
2 思考二:課堂教學角色定位模糊不清
新課程倡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主動權還給學生。實踐中,有的教師會對此產生誤解,認為教師的主導作用不重要了,課堂上就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領會,免得課后評課落個傳統式教學的評價。往往在這種情況下的結果是教師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其主導地位大大削弱。主要表現包括:① 在課堂上都盡量做到少講,最多講10 min左右。如有次公開課某教師總共講了11 min,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讀理解。結果該說的不說,學生花費大量時間,收效甚微。② 教師講得不透徹。有時候由于討論的時間過長,并延伸到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浪費時間,教師在探討時對場面控制力不夠。如,某教師在講“植物組織培養”時,對愈傷組織的變化這一關鍵問題提得很少,致使部分學生對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結果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難點沒有得到很好的突破。③ 課堂練習多。在很多公開課上,常常看到教師認為多練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匆匆講完就拋出大量練習題,而且在課件設計時,練習題多而不精簡。
新課改課堂教學并不淡化教師的講授,恰恰重視教師的傳授,關鍵是怎樣講。倡導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決不是要削弱教師的主導作用,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熟練把握教材和學情,對重點難點疑點要講深講透,又要注意講解的方式方法,啟發引導,講學生所需,講練結合,做到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由此可見教師的地位不僅沒有削弱,反而更應當強化。
3 思考三:課堂教學過于新潮而華而不實
貴州省全面推進新課改以來,黔南州廣大教師在州教育局的領導下積極探索新的教法,舉辦了多次新課程教學經驗交流會,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交流會中發現一些教法盲目追求潮流,課堂教學華而不實。主要表現包括:① “滿堂灌”。如面向全體學生提問題,教師讓學生齊聲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等。認為多提問就是體現新課標的精神,于是一節課提問幾十次。提問時兩眼只盯著學習優秀生……總之,這樣的提問不僅無法啟迪學生的思維,而且還會鈍化學生的思維,教學效率更低。② 在“小組討論”秀。有的教師認為多讓學生分組討論,就是體現課標要求,不管有無必要都讓學生討論一番,以顯示課堂活動形式多樣性。結果不但浪費了時間,而且耽誤了重點內容的教學。③ 各種“武功”匯集一堂。這是新課改中課堂教學的流行病,想在一堂課上就把新課程精神各個方面都體現出來。如“水平衡”教學中,其重點內容是“機體水如何保持平衡”。有教師隨意增加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如安排分組討論:腎臟、泌尿系統有哪幾部分組成?尿液是怎樣形成的?還用多媒體課件投影:腎臟的動態圖,尿的形成動態圖……這堂課的活動確實很全面,但仔細分析安排的討論,有的不需要,有的跨度太大,不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探究難度較大,學生事倍功半,還沖淡了課堂主要內容的教學。結果不但教學任務完不成,而且知識與能力的教學目標都沒有得到真正落實。
新課程課堂教學要的不僅是課堂教學的形式多樣性,關鍵是看“療效”(課堂教學實效性)
4 思考四:隨便濫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計算機輔助課堂教學越來越普遍。無論在優質課還是公開課評選中,教師都使用了多媒體課件。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確實能夠創設教學情境,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將抽象難懂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增大教學信息量,擴展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果。但出現的問題包括:① 在課件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宰。一節課從頭到尾,沒有板書,板書的內容都搬上了屏幕。教師只按課件順序播放,學生猶如看了一場人生如夢的電影。這樣的教學方式喧賓奪主。② 用課件取代生物實驗。有些教師把一些實驗操作也搬上屏幕,如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等,甚至把實驗操作的錄像當成一節的內容,在必修三中表現更為突出。但學生只看不接觸實物,沒通過實際操作和感知,實驗能力提高不顯著。還有的教師在上課時用課件代替了師生活動。有些教師用課件代替講解,沒有提問和討論,缺乏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無需反饋交流,教和學基本上由課件來完成。③ 濫用視聽效果。有些教師在課件中采用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圖像、音樂、動畫,致使學生無法專心于教學內容,效果適得其反。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輔助教學應該起幫助和促進作用,應始終處于從屬地位。所以教師在使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不能用課件代替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阻礙師生的互動交流;不能代替學生分組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不能濫用視聽效果,造成對教學效果的不良影響;制作創新型課件,選擇適合內容,提高教學實效性。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充滿挑戰,呼喚智慧。教師要更新教育觀念,要從只重視知識傳授轉變為知識的學習、思維的發展、探索意識的增強并重;要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主動性,使其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調整學習內容,減少傳統的知識,增加與現代社會密切相關的生物學知識,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對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提高生物學習的興趣;要抓住實質,領會其內涵,結合學生與教學實情,靈活而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探索具有可操作性和高效性的課堂教學方法與規律,徹底走出生物新課改的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