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天蘭
摘 要 小學是學生系統學習數學的最初階段,要想使學生在這個階段更好地對數學進行學習,就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本文主要介紹了什么是建構主義理論,以及對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提出了幾點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 建構理論 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Independent Learning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Construction under Constructivism Theory
HE Tianlan
(Wuping Yanqian Central School, Longyan, Fujian 364302)
Abstract The primary system is the initial stage of student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students at this stage in order to make better mathematics learning, it is necessary to guide students to learn self-learning. This paper describes what a constructivist theory, as well as independent study element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l for a simpl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som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Key words construct theory; independent study;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數學學科是小學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生中學習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受我國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一直以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核心角色,學生總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大大壓制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創造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我們亟需打破這種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學習理論。
1 建構主義理論簡述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對知識的介紹是這樣的:“知識既不是客觀的東西,也不是主觀的東西,而是個體與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也就是說,我們平常所學到的知識不是簡單地通過教師的傳授獲得的,而是每一個學習者在社會文化背景下,通過一定的工具或者學習資料,以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該理論強調學習者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以一種積極的、主動的態度進行的,要想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必須依靠學習者本身。
小學生雖然在心智等各方面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其已經具備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并不是一味的依靠教師的講解。建構主義理論雖然強調學習者本身的認知主體作用,但是它同時也認為教師在學習者學習過程中的指導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教師是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努力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尤其是教師的教學理念一定要跟上時代的前沿,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扮演好主導的角色,促進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基于這個理論,筆者對當前自主學習小學教學模式進行了簡單的構想和分析。
2 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分析
2.1 模式簡介
教學模式就是教師通過什么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取知識。在建構理論指導下,我們看到了兩大關鍵點: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新的教學模式就是圍繞這兩點來具體展開的。在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積極參與,最終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2 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步驟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的第一個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一個階段。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習者本身對所學事物是在具有濃厚興趣的前提下進行學習的,那么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這個階段,主要是教師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學習欲望。教師可以經常舉一些身邊應用到數學的實例,促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開始留意數學,認識到數學的巨大魅力,久而久之,數學就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會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邁出了自主探究數學的第一步。
(2)明確目標。明確目標是指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同時也應該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教師在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下,不僅要教會學生自主學習,還要使他們樹立積極的動機。也就是說,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是出于興趣或者其他更大的遠大志向,而不是單純地為了考高分。因此,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3)發揮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由于小學生的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那么教師的積極引導作用則至為關鍵。教師通過開展比較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對數學進行分析和思考,發現數學的魅力。教師應該循序漸進的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教授一些比較好的自主學習的方法。但是,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不應該剝奪學生學習的自主權,不要把學生變成自己的附屬品。
(4)建立數學思維。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建立數學思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走進數學。教師在日常的教授中,不應該只注重某一個習題的解答方法,而是教會學生習題背后的數學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在分析一道數學題目的時候,就不僅僅是看到習題的表面,而是看出這道題反映的數學思維。這樣,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層次,對數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5)反思和評價。反思與評價也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數學教學總是分多個時間階段的,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因此,在每一教學階段結束后,及時對這一階段的教學成果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其中的問題并解決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應該建立一個完善的組織評價系統,要求教師和學生對每一階段的教學和學習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思,從而糾正自己的不足。
3 實現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有效對策
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對小學生的教學,切不可過于嚴厲,否則會適得其反。教師應該在課堂上認真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并在課下及時溝通交流,從而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學生在教師面前才敢于表現自己,在比較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應該加強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我們逐漸認識到學生學習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積極主動的過程。教師通過自己多年知識的積累和豐富的經驗對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問題加以點撥,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但是不能取而代之,最重要的還是教會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
進行小組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當今時代,雖然很重視每個個體的實力,但是團結合作的精神永遠不會被淹沒。目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以自己為中心,而忽略了同學之間的合作與交流。這樣是不利于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的。因此,教師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應該注重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每一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數學思維,在進行分組學習的過程中,就是不同數學思維之間的碰撞,這樣有利于學生開拓自己的數學思維。
4 總結
綜上所述,在建構主義理論的引導下,努力完善當前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
參考文獻
[1] 孫淑敏.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策略研究.碩士學位論文.河南師范大學,2012.
[2] 韓四清.建構理論下自主學習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構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2(4):94-98.
[3] 劉世軍.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學科探究性教學方略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0.2(4):23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