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鵬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類對教育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同時,對學生的期望也越來越高,尤其針對學生是否能提出有效問題這一問題上。人們常常談論到這樣一句話:不會提問題的學生不是真正優秀的學生。而一位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提出一個有效的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具有難度,因為,解決問題往往是數學或者實驗的技能問題罷了,而提出問題則是一個人創新思維的實踐。”由此可見,能否提出有效問題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針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如下的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思維的發散是問題開始的起點,而問題更是思維的源泉以及動力。而現代教學標準提出小學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問題創設方面應當注重問題創設的實用性以及貼近生活,而一個恰當、具有探討作用的數學問題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范圍。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而教師則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環境。
一、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課堂教學在教育教學中擁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高效的課堂教學質量決定著整個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好壞。因而,適當的問題情境創設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于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當然,缺乏意義的問題情境創設不但不利于學生發散思維,而且會消磨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有效的問題情境創設應當注重哪些要求呢?
1.探究性
問題是學生對課堂思考最直接的反應,同時問題也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鑰匙,有探究性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思維意識,讓學生主動進行探究,而探究能力正是數學學習中極為重要的一種自身能力。因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應當創設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促使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開展各類探究活動,合作探究學習,以求更快更好地尋求解題途徑,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2.開放性
開放性有兩層含義:(1)問題來源的開放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應當同實際生活具有一定的聯系,這是對問題來源的開放性,問題應當充分聯系實際,體現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2)解決問題的開放性,問題的答案應當是單一的,教師不應當提出只有唯一答案的問題,這樣一定程度局限了學生的思維范圍。開放性的問題,應當有多種解決方案,思維應當是發散的。這樣才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從而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二、營造良好的提問環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由、愉悅的氛圍能幫助人打開思維,發散思維。而針對教師而言,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師生間成為無話不談的朋友,從而縮小學生與教師間的距離,從而形成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這是營造良好氛圍的首要條件。因為,有的學生由于其性格較為內向、自卑,不敢提出自己的問題,以至于學生不愿問、不愿提,這樣只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有些學生由于自身智力問題,無法正確正視自己的問題、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此時需要教師能善于洞察學生的內心,揣測學生的內在想法,繼而進行有效的鼓勵以及引導,并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空間,最后組織學生進行自我思考的展示。這樣,一定程度上能激活整個課堂,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將不明白的問題徹底解決,從而達到教學目標,也培養了學生敏而好學、勤學好問的好習慣。
例如,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給予學生足夠的自我思考的空間,并且做出相應的引導,如,在講解百分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A=5,B=8”來探討存在的幾種百分數情況。有的學生思考不完全,不能全部想到,此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間進行討論,并且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最后請一位學生來陳述自己的討論結果。這樣的方式,既達到了活躍課堂氣氛的目的,又達到了教授知識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應當注重問題提問策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為學生營造提出質疑的學習環境,把握問題創設原則。以這種方式來幫助學生培養其提出質疑的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樹海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藝術提問策略[J].華夏教師,2013(09):87.
[2]張桂芳.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3.
(作者單位 山東省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崇明島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