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芳
摘 要: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所以語文課堂開始關注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開始探究如何運用語言規律積淀學生的語感……從仿寫起步,在經典美文《安塞腰鼓》進行“讀、品、練”,收獲頗豐。
關鍵詞:仿寫;品讀;訓練
“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
啊,簡直太給力了!初讀此文,我就被文中那雄渾激越的鼓點震撼了,被那西北漢子強健磅礴的生命之力折服了,被作者劉成章那鍛造語言的氣勢和功力傾倒了……
《安塞腰鼓》(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如此壯闊的場面,如此經典的美文,我將如何將其展現在學生面前,如何讓我的學生學其手法,悟其精髓呢?
鼓點依然回響在我的耳畔,我反復地讀,反復地想……
字字耐人尋味,句句讓人陶醉,段段值得推敲。這樣一篇讀之讓人忘情、忘我的好文章,一定首先讓學生讀之入情,讀之入境,讀之忘我,而后的品味、評析、領悟、創造便會自然天成了。
于是,我稍作點撥之后,讓學生暢快淋漓地誦讀文章10分鐘,之后讓學生帶著鮮活的場景,帶著強勁的感知,帶著無盡的想象,觀看了視頻“天下第一鼓”的精湛表演。至此,學生的感知再一次升華,想象力也得到了再一次提升。
這時,我便讓學生交流感受,并把重點聚焦在了一些能體現本文詞語運用美、句式遞進美、修辭變幻美的地方,更深一步感悟探究,品讀美韻,拓展延伸。
如文中有這樣的段落:“一捶起來就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百十個斜背響鼓的后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
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那么一股勁!
好一個安塞腰鼓!……”
學生進一步品讀,在找準重音,讀出氣勢中去感悟“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的排比修辭,理解語意的層層遞進,語勢的步步增強;在讀出節奏,探究形意中去感受“驟雨一樣……旋風一樣……亂蛙一樣……火花一樣……斗虎一樣……”等比喻、排比及反復的運用,體會語言的節奏明快,形象的清晰可感,畫面鋪排的異彩紛呈……
此時我分明感到他們的熱血在沸騰,他們的激情要澎湃,醞釀已久的東西就要爆發。于是我順勢引導,是否可以以自己的生活經歷、情感體驗為依托,模其思,仿其法,描寫一個特定的動態場景呢?
我的“開始”指令一下,滿座立刻寂然,剛剛的情緒激昂一下了就變成了奮筆疾書,僅十多分鐘的時間,一篇篇洋溢著激情和活力,奔放著力量和神韻的習作就噴薄而出了……
“……一彈起來就有力了,亢奮了,投入了!彈得那么自然,那么熟練,那么動聽。尤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夜空。碧波一樣,輕吻著海岸;細雨一樣,回響在耳邊;微風一樣,吹拂著竹葉。……”(張云鵬同學)
“……一走起來就昂首了,挺胸了,闊步了!疾風一般,是鏗鏘的步履;軍號一般,是前進的誓言;雄獅一般,是矯健的英姿;火焰一般,是燃燒的激情。使人想起:吾志所向,一往無前;使人想起:愈挫愈勇,會再接再厲;使人想起: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張丹丹同學)
“……容不得準備,容不得思考,容不得品味。那節奏時而急時而緩,時而輕時而重,時而起伏時而平和,時而高亢時而低沉,時而明快時而悠長,時而清晰時而隱約,時而甜美時而悲壯……旋律柔時如絲綢無骨,堅時如槍擊鋼板,亂時如烏云壓頂,齊時如布兵排陣……啊,好一場令人陶醉的器樂合奏!”(仝玉華同學)
……
當幾個學生誦讀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后,興奮與喜悅溢于言表,其他學生更是躍躍欲試……正是品讀后的仿寫讓學生體會到了成功的愉悅與寫作的樂趣。
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所言:“語文要注重學生語言積累,讓學生在動態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掌握語言運用的規范,感受體驗優秀作品的語言魅力。”并且在這種感染與體驗中學會模仿與創造,我想這正是本節語文教學的最大亮點。
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語言的使用就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錢鐘書曾說:“善用不亞于獨創。”因為仿寫不是簡單的模仿,而是加入了學生主觀的鮮活的再創造。
從仿寫起步,從文章的表現手法到文章的立意、構思、布局謀篇……拾級而上,循序漸進,仿中求創,創中有新,長此以往,定會厚積薄發!
(作者單位 河北省定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誗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