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心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為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富安中學開設了能力拓展課。研究將八年級一個班作為實驗對象,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育教學原則,探討有效的實踐操作范式,研究效果初見成效。
關鍵詞:能力拓展課;實踐;操作范式
一、研究背景
能力拓展課,是指以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主要目的,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學習經歷的實踐課。理想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為了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興趣和愛好、需要和追求,學校從2012年開始,增設了能力拓展課(七年級每周兩課時,八年級每周一課時)。
然而,學校雖在課時上保證了能力拓展課的開展和落實,但在實踐操作中卻五花八門。首先,絕大多數教師不知何謂能力拓展課,上課內容帶有隨意性,時而評論時事熱點問題,時而研究菜式,并不規范系統,且上課內容取決于教師自己會什么而非學生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再者,學生只是認為這些課好玩輕松,不重視這類課程,課程效果無從評價,也無法評價。這樣下來能力拓展課形同虛設,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原本狀態,更談不上學校特色。
如何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呢?帶著問題,研究者將其所帶的班(八年級)作為實驗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實踐探索。
二、探討與實踐
1.學生的身心特點
八年級的學生處于身心迅猛發展的時期,精力旺盛,表現得好動,坐不住;心理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增強,有明顯的成人感,很多事情不愿意遵從教師或者父母的教導,喜歡另辟蹊徑及自我嘗試,期望自己的行為獲得他人的認可。
2.能力拓展課內容的原則
為了保障能力拓展課的實施方向,根據前人的研究經驗總結,我綜合概括出能力拓展課的三個基本原則:(1)教育性原則。能力拓展課讓學生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展,培養文明習慣,豐富道德情感,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內容。(2)實踐性原則。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體驗實踐,同時做好監督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具有可行性的內容。(3)趣味性原則。適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階段,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操作范式
能力拓展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他們的潛能而開設的,所以就要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誰最清楚學生想要什么?他們自己!通過民主調查和決策,師生共同決定能力拓展課由他們自己上。這樣一來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設計的內容也一定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感興趣的。
但是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局限,為了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我采取了幾個措施:(1)選出一個能力拓展課的班干部,負責每一次的資料匯總、點評記錄、評分統計等工作。(2)課前準備要充分。我設計了《能力拓展課報名表》,于開學初貼在班級公布欄里,學生自由組合并確定主題,填寫在班里的報名表里,之后班主任對報名情況進行梳理,審核通過的主題負責人則可以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在上課的前一周將上課的內容、形式以及需要用到的道具、場地要求提前跟指導教師商榷,最終確定能力拓展課的方案。(3)課后評價要到位。評價分為兩個部分: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當場點評與無記名打分。每次課需要學生共同點評挖掘出五個以上的閃光點和兩個改進小措施,再由指導教師做出點評。點評完畢由能力拓展課班干部發放評分條,然后收回統計分數,并公示到公布欄上。操作流程如圖所示。
■
這樣一來形成了穩定又不失創新的拓展課操作范式。穩定:班主任的干預確保了主題內容的方向性以及活動開展的連續性。創新: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創新水平更是讓人意想不到,每一次課都會有驚喜,即使是模仿也加入了新的元素。
4.該模式的生命力保障
首先,這種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減輕了授課教師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他們喜歡的熱衷的永遠不需要強制性手段。其次,該年齡段的學生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評價,很多在學習上始終得不到肯定的學生在這個平臺有了很多機會,得到肯定的學生會更加樂意表現,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如此形成一個循環。最后,在學期末按照分數累計的方式設置了一個綜合能力獎,評分與獎勵制度形成一種競爭機制,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每當學生跑來跟我理論因為放假調課將他們的拓展課調沒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拓展課的生命力有多強,完全不用擔心“學生不肯上了怎么辦”。
三、初見成效
“玩的時間多了,成績反而更好了。”這一年,學生花費在能力拓展課的精力和時間明顯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加上八年級多了物理科,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可是兩個學期的期中期末大型考試中,該班的成績反而比七年級更好了,期末更是取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
由于絕大部分學生擔任過教師的角色,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教師的辛苦,學會了換位思考,學生更能體會到教師備課的不易,從而認真聽課,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這一年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學生的言語表達和組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特長更是展示得淋漓盡致。學生個體的自信心提高了,從而促進了各學科成績的提高。比如,有位成績平平、表現平平的學生,負責開展了一個主題為“考考你的平衡度”的課,由于準備充分,道具有趣,參與度很廣,課后獲得班上有史以來的最高分。他在周記上寫道:“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各科任教師反應她學習好像突然開竅了,成績突飛猛進。
班上學生友好互助,班級凝聚力更強了。在各項班級活動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學生更加自主自覺了,讓我這個作為班主任很少出現在班上的教師管理更加輕松了。與其他班相比,該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更出色。
四、不足與改進
1.由于學生自由報名,在上課內容上沒有做到系統性,或者系統性內容相隔比較遠。在推廣的過程中,可將學生的選題在同一個范疇的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比如,有學生選擇《世界未解之謎》,那么這幾個學生的課可以集中起來形成系統。
2.沒有對學生進行前期培訓。之后的實踐中,如果提前培訓學生的基本技能,效果可能更好。
參考文獻:
[1]陳汝明.課外活動管理六原則:教學與管理[J].吾喜,1997.
[2]金學成.美國拓展課程及其啟示[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
[3]馬越,朱宏蘭,嚴潔.初中拓展型課程開發流程與管理優化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富安初級中學)
?誗編輯 董慧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為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富安中學開設了能力拓展課。研究將八年級一個班作為實驗對象,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育教學原則,探討有效的實踐操作范式,研究效果初見成效。
關鍵詞:能力拓展課;實踐;操作范式
一、研究背景
能力拓展課,是指以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主要目的,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學習經歷的實踐課。理想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為了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興趣和愛好、需要和追求,學校從2012年開始,增設了能力拓展課(七年級每周兩課時,八年級每周一課時)。
然而,學校雖在課時上保證了能力拓展課的開展和落實,但在實踐操作中卻五花八門。首先,絕大多數教師不知何謂能力拓展課,上課內容帶有隨意性,時而評論時事熱點問題,時而研究菜式,并不規范系統,且上課內容取決于教師自己會什么而非學生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再者,學生只是認為這些課好玩輕松,不重視這類課程,課程效果無從評價,也無法評價。這樣下來能力拓展課形同虛設,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原本狀態,更談不上學校特色。
如何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呢?帶著問題,研究者將其所帶的班(八年級)作為實驗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實踐探索。
二、探討與實踐
1.學生的身心特點
八年級的學生處于身心迅猛發展的時期,精力旺盛,表現得好動,坐不住;心理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增強,有明顯的成人感,很多事情不愿意遵從教師或者父母的教導,喜歡另辟蹊徑及自我嘗試,期望自己的行為獲得他人的認可。
2.能力拓展課內容的原則
為了保障能力拓展課的實施方向,根據前人的研究經驗總結,我綜合概括出能力拓展課的三個基本原則:(1)教育性原則。能力拓展課讓學生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展,培養文明習慣,豐富道德情感,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內容。(2)實踐性原則。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體驗實踐,同時做好監督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具有可行性的內容。(3)趣味性原則。適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階段,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操作范式
能力拓展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他們的潛能而開設的,所以就要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誰最清楚學生想要什么?他們自己!通過民主調查和決策,師生共同決定能力拓展課由他們自己上。這樣一來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設計的內容也一定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感興趣的。
但是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局限,為了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我采取了幾個措施:(1)選出一個能力拓展課的班干部,負責每一次的資料匯總、點評記錄、評分統計等工作。(2)課前準備要充分。我設計了《能力拓展課報名表》,于開學初貼在班級公布欄里,學生自由組合并確定主題,填寫在班里的報名表里,之后班主任對報名情況進行梳理,審核通過的主題負責人則可以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在上課的前一周將上課的內容、形式以及需要用到的道具、場地要求提前跟指導教師商榷,最終確定能力拓展課的方案。(3)課后評價要到位。評價分為兩個部分: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當場點評與無記名打分。每次課需要學生共同點評挖掘出五個以上的閃光點和兩個改進小措施,再由指導教師做出點評。點評完畢由能力拓展課班干部發放評分條,然后收回統計分數,并公示到公布欄上。操作流程如圖所示。
■
這樣一來形成了穩定又不失創新的拓展課操作范式。穩定:班主任的干預確保了主題內容的方向性以及活動開展的連續性。創新: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創新水平更是讓人意想不到,每一次課都會有驚喜,即使是模仿也加入了新的元素。
4.該模式的生命力保障
首先,這種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減輕了授課教師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他們喜歡的熱衷的永遠不需要強制性手段。其次,該年齡段的學生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評價,很多在學習上始終得不到肯定的學生在這個平臺有了很多機會,得到肯定的學生會更加樂意表現,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如此形成一個循環。最后,在學期末按照分數累計的方式設置了一個綜合能力獎,評分與獎勵制度形成一種競爭機制,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每當學生跑來跟我理論因為放假調課將他們的拓展課調沒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拓展課的生命力有多強,完全不用擔心“學生不肯上了怎么辦”。
三、初見成效
“玩的時間多了,成績反而更好了。”這一年,學生花費在能力拓展課的精力和時間明顯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加上八年級多了物理科,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可是兩個學期的期中期末大型考試中,該班的成績反而比七年級更好了,期末更是取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
由于絕大部分學生擔任過教師的角色,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教師的辛苦,學會了換位思考,學生更能體會到教師備課的不易,從而認真聽課,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這一年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學生的言語表達和組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特長更是展示得淋漓盡致。學生個體的自信心提高了,從而促進了各學科成績的提高。比如,有位成績平平、表現平平的學生,負責開展了一個主題為“考考你的平衡度”的課,由于準備充分,道具有趣,參與度很廣,課后獲得班上有史以來的最高分。他在周記上寫道:“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各科任教師反應她學習好像突然開竅了,成績突飛猛進。
班上學生友好互助,班級凝聚力更強了。在各項班級活動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學生更加自主自覺了,讓我這個作為班主任很少出現在班上的教師管理更加輕松了。與其他班相比,該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更出色。
四、不足與改進
1.由于學生自由報名,在上課內容上沒有做到系統性,或者系統性內容相隔比較遠。在推廣的過程中,可將學生的選題在同一個范疇的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比如,有學生選擇《世界未解之謎》,那么這幾個學生的課可以集中起來形成系統。
2.沒有對學生進行前期培訓。之后的實踐中,如果提前培訓學生的基本技能,效果可能更好。
參考文獻:
[1]陳汝明.課外活動管理六原則:教學與管理[J].吾喜,1997.
[2]金學成.美國拓展課程及其啟示[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
[3]馬越,朱宏蘭,嚴潔.初中拓展型課程開發流程與管理優化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富安初級中學)
?誗編輯 董慧紅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為促進學生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富安中學開設了能力拓展課。研究將八年級一個班作為實驗對象,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以及教育教學原則,探討有效的實踐操作范式,研究效果初見成效。
關鍵詞:能力拓展課;實踐;操作范式
一、研究背景
能力拓展課,是指以激發、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開發學生的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主要目的,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途徑和學習經歷的實踐課。理想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與社會化和諧發展的同時促進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為了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經歷和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差異性,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興趣和愛好、需要和追求,學校從2012年開始,增設了能力拓展課(七年級每周兩課時,八年級每周一課時)。
然而,學校雖在課時上保證了能力拓展課的開展和落實,但在實踐操作中卻五花八門。首先,絕大多數教師不知何謂能力拓展課,上課內容帶有隨意性,時而評論時事熱點問題,時而研究菜式,并不規范系統,且上課內容取決于教師自己會什么而非學生需要什么追求什么。再者,學生只是認為這些課好玩輕松,不重視這類課程,課程效果無從評價,也無法評價。這樣下來能力拓展課形同虛設,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原本狀態,更談不上學校特色。
如何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真正發揮它最大的價值呢?帶著問題,研究者將其所帶的班(八年級)作為實驗班開始了為期一年的實踐探索。
二、探討與實踐
1.學生的身心特點
八年級的學生處于身心迅猛發展的時期,精力旺盛,表現得好動,坐不住;心理上,他們的自尊心和自我意識增強,有明顯的成人感,很多事情不愿意遵從教師或者父母的教導,喜歡另辟蹊徑及自我嘗試,期望自己的行為獲得他人的認可。
2.能力拓展課內容的原則
為了保障能力拓展課的實施方向,根據前人的研究經驗總結,我綜合概括出能力拓展課的三個基本原則:(1)教育性原則。能力拓展課讓學生獲得各種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能夠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展,培養文明習慣,豐富道德情感,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內容。(2)實踐性原則。在現有條件下盡可能提供相應的物質條件,放手讓學生參與體驗實踐,同時做好監督以保證學生的安全,具有可行性的內容。(3)趣味性原則。適合他們的年齡特征和學習階段,學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3.操作范式
能力拓展課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發展他們的潛能而開設的,所以就要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誰最清楚學生想要什么?他們自己!通過民主調查和決策,師生共同決定能力拓展課由他們自己上。這樣一來他們有更多的表現機會,設計的內容也一定是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感興趣的。
但是學生的知識水平還是有很大的局限,為了將能力拓展課落到實處,我采取了幾個措施:(1)選出一個能力拓展課的班干部,負責每一次的資料匯總、點評記錄、評分統計等工作。(2)課前準備要充分。我設計了《能力拓展課報名表》,于開學初貼在班級公布欄里,學生自由組合并確定主題,填寫在班里的報名表里,之后班主任對報名情況進行梳理,審核通過的主題負責人則可以開始前期的準備工作。在上課的前一周將上課的內容、形式以及需要用到的道具、場地要求提前跟指導教師商榷,最終確定能力拓展課的方案。(3)課后評價要到位。評價分為兩個部分: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當場點評與無記名打分。每次課需要學生共同點評挖掘出五個以上的閃光點和兩個改進小措施,再由指導教師做出點評。點評完畢由能力拓展課班干部發放評分條,然后收回統計分數,并公示到公布欄上。操作流程如圖所示。
■
這樣一來形成了穩定又不失創新的拓展課操作范式。穩定:班主任的干預確保了主題內容的方向性以及活動開展的連續性。創新:給了學生充分展示的舞臺,學生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學生的創新水平更是讓人意想不到,每一次課都會有驚喜,即使是模仿也加入了新的元素。
4.該模式的生命力保障
首先,這種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減輕了授課教師的負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他們喜歡的熱衷的永遠不需要強制性手段。其次,該年齡段的學生渴望獲得他人的肯定與評價,很多在學習上始終得不到肯定的學生在這個平臺有了很多機會,得到肯定的學生會更加樂意表現,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如此形成一個循環。最后,在學期末按照分數累計的方式設置了一個綜合能力獎,評分與獎勵制度形成一種競爭機制,學生的積極性更加高漲。每當學生跑來跟我理論因為放假調課將他們的拓展課調沒了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拓展課的生命力有多強,完全不用擔心“學生不肯上了怎么辦”。
三、初見成效
“玩的時間多了,成績反而更好了。”這一年,學生花費在能力拓展課的精力和時間明顯比以前多了好幾倍,加上八年級多了物理科,學習任務更加繁重,可是兩個學期的期中期末大型考試中,該班的成績反而比七年級更好了,期末更是取得了全鎮第一名的好成績。
由于絕大部分學生擔任過教師的角色,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教師的辛苦,學會了換位思考,學生更能體會到教師備課的不易,從而認真聽課,尊重教師的勞動成果。這一年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學生的言語表達和組織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特長更是展示得淋漓盡致。學生個體的自信心提高了,從而促進了各學科成績的提高。比如,有位成績平平、表現平平的學生,負責開展了一個主題為“考考你的平衡度”的課,由于準備充分,道具有趣,參與度很廣,課后獲得班上有史以來的最高分。他在周記上寫道:“這是我第一次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之后各科任教師反應她學習好像突然開竅了,成績突飛猛進。
班上學生友好互助,班級凝聚力更強了。在各項班級活動比賽中,多次名列前茅。學生更加自主自覺了,讓我這個作為班主任很少出現在班上的教師管理更加輕松了。與其他班相比,該班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成績更出色。
四、不足與改進
1.由于學生自由報名,在上課內容上沒有做到系統性,或者系統性內容相隔比較遠。在推廣的過程中,可將學生的選題在同一個范疇的集中在一個時間段,比如,有學生選擇《世界未解之謎》,那么這幾個學生的課可以集中起來形成系統。
2.沒有對學生進行前期培訓。之后的實踐中,如果提前培訓學生的基本技能,效果可能更好。
參考文獻:
[1]陳汝明.課外活動管理六原則:教學與管理[J].吾喜,1997.
[2]金學成.美國拓展課程及其啟示[J].新課程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2004.
[3]馬越,朱宏蘭,嚴潔.初中拓展型課程開發流程與管理優化的實踐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9(05).
(作者單位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勒流富安初級中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