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富
摘 要:主要從“誘思”的理論依據,探究目的、方法,如何在教學中實施這種新的學習方式,使學生由“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轉向“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如何提升教與學的效率,感到困惑的問題,亟待解決進行探究嘗試。
關鍵詞:創設情境;講究策略;教學體驗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會學習是新課標的重要目標之一。基于以上認識,通過認真學習陜西師范大學張熊飛教授所著的《誘思探究教學論》的精髓應用于指導自己的教學工作。我經過兩年多的教學探究,已初見成效。把自身參與體驗的教學模式、教學策略、方式方法進行淺談。
一、探究的理論假說與依據
理論假說:如果在數學課堂教師都能通過自己的“誘”,真正實現學生主動地“思”,自主地“學”,把學生真正當作課堂的主人, 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數學素質教育目標。
理論依據:我們以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和初中數學新課程標準為主。
二、探究目的
通過探究實踐,在數學課堂實現通過教師的“誘”從而讓學生動手做、動眼看、動耳聽、動口議、動情讀、動筆寫、動腦思的以“思”為核心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思”達到“悟”。把滿堂教變為滿堂學,讓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從而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三、探究方法
(一)“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1.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的策略
教師要創設發散式情境,給予學生空間想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事實證明,把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個有趣、誘人易于接受的問題,對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和探究欲望是大有幫助的。
2.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心理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產生冷漠的態度。”因此,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適合教學內容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長時間保持高昂的學習狀態,對掌握知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形象動聽的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故事中蘊涵的思想情感也能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多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含有一定問題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3.注重過程的策略
在傳統教育中,有些教師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解題、練題,把生動活潑的認識過程變成題型套解與復制的機械活動,它嚴重抑制了學生個性的發展。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應加強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
將數學問題融于故事中,通過生動的畫面和有趣情節能把原本枯燥難理解的加法交換律變得活靈活現生動有趣。學生在輕松的狀態下,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導下,不知不覺地就會學會加法交換律。
老師把數學信息蘊涵于故事情境中,以故事情境為載體,給學生創設形象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符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很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力。從故事中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學生自然興趣濃厚。以“趣”誘思,使學生處于興奮積極的思維狀態。
4.動手操作策略
加強動手操作是現代數學教學與傳統數學教學的重要區別之一。傳統教學的缺點,就在于往往是用口頭講解,而不是從實際操作開始數學教學。課題實踐時,抓住一些有探究性、可操作性的問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操作、討論,通過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親身體驗探究數學的過程和方法。教師邊組織活動,邊誘導學生,促使學生有新的發現和創造,形成熱烈的研討氛圍,對探究教學的順利開展是大有益處的。
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把學生引進“樂學”的大門,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二)探究式課堂教學的模式
1.導入——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要聯系生活實際,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發現并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為自主探究做好準備。
2.探究——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1)自主探究:根據問題,學生能綜合處理信息,靈活應用多種方法,進行獨立探究,多向思維。教師點撥、引導、啟發,促進學生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2)合作交流:通過有競爭的合作活動,培養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
(3)發現規律:由教師創設民主氛圍,讓學生自由、自覺地展開交流、爭論,充分體現探究歸納的過程。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的積極性往往從問題開始,又從解決問題過程中得到發展。課堂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高漲,成為學習的小主人,在交流合作中產生自信,享受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
3.應用——實踐應用,解決問題
(1)基本練習:學生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自主選擇合適的方法,獨立解題并自覺檢驗。教師要注意練習設計的層次性,確保學生掌握必要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開放練習:引導學生從一題多解到一題簡解、一題優解。培養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3)實踐應用:以數學小課題的學習形式進行實踐與綜合活動,讓學生綜合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經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教無定法,必有其法。只有得法,才能授法。本探究的教學模式要創設切合實際的問題情境,留給學生更大空間去思考,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能促成學生主體地位的形成和拓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作者單位 貴陽市烏當區東風鎮洛灣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