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軍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的不斷進步,課程改革得到了進一步深化。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加強化學基本觀念的建設,促進學生學習的全面展開。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一定要掌握的化學基本觀念就是微粒觀。只有學生掌握了微粒觀,才能夠加深對化學概念與原理的理解,進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主要對微粒觀的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培養學生微粒觀的重要性,結合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實施策略。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微粒觀;內容;重要性;培養策略
微粒觀是對化學基本知識的認知觀念,此觀念不具有某一點或某一面化學知識,其是在人們理解化學知識的基礎上,對化學知識進行的一種思維構建。針對初中生來說,如果可以對化學知識的微粒觀進行深刻理解,那么非常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化學知識學習,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對化學知識進行全面學習,實現學生化學水平與素質的提高。
一、微粒觀的內容
化學微粒觀是在物理微粒觀的基礎上產生的,也就是物質的物理構成,其主要包括三點:(1)物質均是由分子、原子、離子等微粒構成。(2)微粒很小。(3)微粒不是靜止的,其一直處在運動狀態;微粒之間存在間隙;微粒之間存在互相作用。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微粒的認識與了解也越來越深刻。目前,人們可以利用一些電子儀器設備對微觀世界活動進行一定的觀察。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還處在好奇心非常強的階段,對陌生事物有著非常強的探究欲望,一些違背常態的事物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他們非常想要了解其中存在的“內幕”。此時,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電子儀器讓學生對微觀世界有一定了解,進而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世界再大,也是由微粒構成的,只要明白這一原理,學生就會對周圍的一切感到驚嘆。
二、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微粒觀的重要性
1.加強學生對宏觀現象與事實的理解與解釋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宏觀和微觀是相互聯系的,宏觀的一些變化均是由微觀決定的,而微觀的一些變化均是通過宏觀進行體現的,宏觀知識可以利用微觀進行表達,這樣顯得更加科學、合理。比如,隨著時間的流逝,敞口容器中的水在不斷減少,并且其減少速度和溫度有著一定的關系。如果學生具有一定的微粒觀,就可以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構成,而水分子是不斷運動與變化的,那么就能夠明白溫度對水分子運動有著一定影響。
2.加強學生對化學符號的理解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化學符號是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包括很多內容,例如,化學式、元素符號等,不同化學符號在微觀方面的含義也是不同的。比如,H2O是水的分子式,其表示水的組成主要包括兩種元素,氫和氧,同時也確定了兩種原子的數量。這樣在對化學符號進行學習的時候,就可以了解很多知識。在對化學符號進行學習的時候,不要將其只當成一種技能,還要明白化學符號的背后含義。通過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化學符號的學習與理解。比如,只有在學生了解水的微觀結構與組成之后,才可以正確理解H2O這個符號的含義,僅依靠死記硬背是無法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
3.加強學生對微觀知識的深刻理解
與微粒知識相較而言,微粒觀是上位的,其主要是對化學微粒知識的概括與總結,是一種提升效果。通過微粒知識的學習,可以健全學生的微粒觀,并且使學生形成相應的微粒觀,加深學生對微粒知識的理解,發揮深化作用。一些教育專家也曾經提出:“要想得到新知識,就不能擺脫舊觀念,形成一個觀念團,才可以加強學生對微粒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在初期的時候,學生只能學到分散、孤立的知識,進而也就增加了理解與掌握的難度。對于此種情況,通過加強對分散知識的整合,提升觀念,進而更好地理解與掌握學到的知識。
三、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微粒觀的策略
1.加強微粒觀主導,整體編排教材內容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進行長時間的奮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認知規律的結合,合理組織與編排教材內容,讓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在化學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將培養學生的微粒觀當成是立足點,創新原有知識結構,合理安排教學難點,加強教材內容的整體構建,促進學生的全面學習。
2.加強對教材內容的整體理解,提高學生基本觀念
要想有效培養學生的微粒觀,就要加強對知識結論的理解,并且對有關概念與事實進行深入理解,加強培養學生的心智能力與情感。在構建化學基本觀念的時候,主要是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學生對本單元知識觀念的理解,進而加強對化學知識的聯系,增強化學知識學習的實效性。除此之外,教師一定要具有相應的觀念意識,在開展教學之前,一定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整體的編排與理解,這樣才可以深入分析教材內容中蘊含的知識與規律,進而培養學生的微粒觀。
3.模型與模擬教學法的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加強模型與模擬教學法的應用,這樣才可以對抽象問題進行形象的解釋。在化學知識中,分子、原子等均是非常小的,人們無法用肉眼進行觀察,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將其和其他實物進行比較,讓學生對其進行直觀的認識。在化學教學中,應用模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認真的觀察,通過自己動手構建模型,聯系具體事物,進行深入的理解。在了解微觀世界的時候,學生一定要具備相應的想象力,但是也不要進行漫無目的的想象。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一定要加強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對分子、原子等微粒結構進行模擬,讓學生對抽象事物進行理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4.強化記憶實驗法的應用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實驗,教師可以通過演示一些化學實驗,對微粒的存在進行推理,同時加深學生“微粒無處不在”的意識。并且通過化學實驗的演示,也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微粒的存在。比如,“酚酞與濃氨水實驗”,溶液由原來的無色變成紅色,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分析,進而得出“氨分子不是靜止的,而是一直運動的”結論。
5.比較理解法的應用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習“微粒不是靜止的,其一直處在運動狀態;微粒之間存在間隙;微粒之間存在互相作用”相關內容時,可以進行比較試驗了解相關知識內容。比如,利用水與酒精融合的實驗,對“微粒不是靜止的,其一直處在運動狀態”進行理解;又比如,在花生米中加入一些大米,讓學生對“微粒之間存在間隙”與“微粒之間存在互相作用”進行理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總而言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一定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微粒觀,促進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對化學知識進行全面的學習,實現學生化學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康波.初中化學教學中學生微粒觀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東北師范大學,2010.
[2]付淑娟.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微粒觀的重要性分析[J].考試周刊,2013(95).
[3]孫英芳.初中化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微粒觀的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2012.
[4]畢華林,盧巍.化學基本觀念的內涵及其教學價值[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1(0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梅李中學)
?誗編輯 董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