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煒
【摘 要】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全國學校體育教學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改變了以往“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呈現出“學生樂上、想上、盼上體育課”的景象。但是近年來,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仍在下降,作者認為學校體育教學應該負起相應的責任。縱觀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經驗,本文將結合一線教師教學時出現的一些重點問題,從完善體育課堂教學的視角,探討學校體育課體能教學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教學改革 體能教學 積極作用前言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全國學校體育教學發生了新的變化,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氣象,改變了過去“學生喜歡體育活動而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呈現出“學生樂上、想上、盼上體育課”的景象,學生的運動技能素質逐步得到提高。但是,最近幾年,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卻是在走滑坡路,為什么?這與學校體育課的開展質量不無聯系。直到今天,體育課程改革中仍存在一些課堂設計不合理、學校體育力度不足、教學個性思考不充分、課堂教學的均衡有效性等值得商榷的問題。
縱觀體育課程與教學改革經驗,本文從體育課堂教學的視角,結合一線教師教學的實踐經驗探討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下降與學校體育課中體能教學之間的關系,以及體能在體育課中的積極促進作用。
1教學改革之義
教學改革主要是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的方法、手段、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教學的特性致使教師的勞動必然要體現相應的特性。同時,特性不能離開共性。共性就需要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在尋求共性的同時,保留自己的授課風格,發揮個人特長。新課標已實施多年了,但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很多問題。每一位體育工作者,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積極參與體育教學改革。
2把握改革,推動體育課程的發展
2.1體育課的基本要求
體育課的要求,包括學習運動技術的環節講解清晰,以精學的常見運動項目技術為主體,有配合技戰術學習的體能練習,結合技戰術學習滲透有知識和原理的傳授,同時突出概念,并與青少年教育相結合。上課時有體育行為規范的提醒和教育,偶爾可以有“主題”,二者不分離。體育課對教師的要求比較嚴格,既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解決好教學中的共性問題,使全體學生都能達到體育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又能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學有所得。
2.2“教改”要一改課程“簡單化”常態
當今,體育課枯燥成為常見的問題,這主要還是體育教師本身存在問題。教師設計的運動技能學習的時間比較短,最重要的是沒有配合技戰術學習的體能練習,沒有基本的運動量,沒有知識和原理的傳授和安全教育等,教師往往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辦事,卻忽略了學生的本體感受、學力情況。從而導致體育課成為學生的“難”課,成為體育教師的“發難”課。大部分學生上體育課,并不是為鍛煉身體,而是為了尋找在運動場上狂奔的樂趣。所以教師設計課程時,運用技能和體能相結合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使他們的身體得到鍛煉,而且能引導學生的健康觀。
2.3“教改”下體育課的“怪胎”
“從教的角度說,教師是關鍵;從學的角度說,學生是關鍵”。“教改”突出了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關注學生的運動情感體驗。有些教師還開發了運動與趣味相結合,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內容,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體育器材開發方面,也涌現出了一批安全、實用、新穎的自制體育器材。
但是在課程改革過程中,部分體育教師一味的放棄傳統教學模式,片面地追求課程組織形式的新穎,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身體素質的提高,背離了體育課程改革的初衷,這應引起體育教師深刻反思。反對“淡化運動技術教學”的錯誤思想,體育課要上得有實效(懂會樂煉),要正確謹慎地開發課程資源,要上出實實在在的體育課。教師還必須在競技運動素材教材化上有所開發,這更能夠提高學生運動技能,增強學生體質的運動素材。“教改”并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而應該以發展學生體能、技能、情感為教學目的進行的創造性改革。
3發展“體能”的積極作用
健康首先應該表現在體格健美、體魄強健和心理適應正常。要達到這些標準,就要增強體能,尤其是增強與健康有關的體能,因為體能是身心健康的內在因素。
3.1發展“體能”在教學中的地位
我國正處在素質教育的改革中,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主要作用是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即發展學生的健康體能,旨在幫助學生理解終身體育活動的價值和意義及養成健康行為習慣,完成體適能教育計劃。因此,發展學生體適能在體育教學中將有重要的意義。發展學生體適能必將引起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體系的改變;這也有利于促進課內外一體化教學的進程;有利于“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順利實施。
3.2體能是促進身體健康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體育課通常只有運動教學,缺專門性的鍛煉。運動教學與身體鍛煉是性質不同的人體運動:一是目標不同,運動教學是運動知識、方法與技術,為身體鍛煉提供素材,身體鍛煉是增進健康、增強體質;二是理論依據不同,運動教學是服從認識規律與動力定型形成的規律,身體鍛煉是服從新陳代謝與生物學“用進廢退”的規律。2具體作用表現如下:
1)增強學生體質
學生通過體育鍛煉,獲得了個體的感知,體驗了運動的快樂和成功。青少年時期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階段,而健康的體魄是青少年成長的重要生理前提。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體能訓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體能練習對日常的學習起到勞逸結合、調整大腦的作用。其次,體能練習對學生有著長遠的積極作用,對學生今后從事職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才能夠做好一切。所以,我們要從思想上重視體能,進一步認識到體能素質中的力量、柔韌性、耐力等素質與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提高學生心理健康
體育教學是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的重要載體。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負荷,要克服不同的困難,適應人際交往。“真正”的體育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協作精神。在體育課堂上,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負荷,學生參加不同形式的體能練習,這些都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
3.3素質體能訓練能夠緩解學生文化課學習的壓力
由于當今青少年學習壓力大,沒有好的體魄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素質體能訓練能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素質體能訓練要求學生進行規律性的體育鍛煉,在學習生活中,養成有規律的鍛煉習慣有利于減輕他們的心理壓力,也讓他們有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因此,在高中體育教學中采用素質體能訓練對學生的成長成才有重要意義。
4結語
體育教育既是事業也是一門藝術,事業在于建設,藝術需要我們去創造。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發展體能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有效途徑,對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也有重大作用,是素質教育的要求。高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具體情況調整課程結構,改善教學內容和方式,提高自身素質,變革體育教學評價考核機制,增強學生對體育課及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他們的運動意識,促使青少年的體能素質得到提高,從而為新的技能練習提供素質基礎。這也有利于解決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價值的認識,激發學生對健康、健美要求的主動性,為體育教學和體育教學改革奠定基礎,更好地推動體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魏曉光. 試析發展學生“physical fitness”在體育教學中的地位[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2004(10).
[2]陳智壽.學生體質健康狀態與體育課程改革成果的反差[J].體育學刊,2002(6).
[3]曾東爐.論素質體能訓練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01).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