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曉
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從認知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是提高學生智力水平和動手能力的一個基本途徑,也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良方。尤其數學課程,作業的功能不可低估,它是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提高,是數學思想的形成和培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有效手段之一。搞好數學作業設計,可以起到鞏固、發展、深化、激勵和補救數學課堂之功效。
關鍵詞:教育理論;教育實踐;數學作業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9-254-01
我認為教師在沒計數學作業時,應圍繞如何體現數學課程的基本理會,如何體現數學嚴密的邏輯思維特點,如何促進學生鞏吲知識,掌握解題的技能、技巧,檢驗教學效果,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等來沒計和編排,具體說來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目標性與針對性相統一
每一堂數學課都有其教學目標,作業的設計應圍繞這個目標的完成來設計和安排,這就要求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和課程標準,準確把握教材所確定的教學目標。同時由于教學內容的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確定的目標要求也不同,固而練習設計應具有針對性。
二、適應性與全體性相統一
初中數學作業的沒計,一定要做到學生能夠適應,而且讓全體學生作業時都感到滿意。
三、基礎性與發展性相統一
初中作業的設計要符合基礎,而且作業的要求具有發展性。因此任何時候的數學作業,都必須保證有足夠的基礎題供全體學習練習,從而獲得必需的數學,同時又要而向全體,因材施教,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為今后的學習和工作打好基礎,謀求最佳發展。
四、啟發性與多樣性相統一
數學作業的沒計要突出啟發性,要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激發其強烈的求知欲,有利于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通過作業的完成受到啟發,從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尋找出規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業的沒計要注意形式多樣,盡力做到靈活多樣,變中求活,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五、系統性與層次性相統一
由于數學邏輯性強,講究思維嚴密。“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方而都有著獨特的作用”。因此,教師在設計數學作業時,要瞻前顧后,層層遞進,力求連貫,使練習具備完整性和連續性,讓學牛在接受練習的進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啟發,體會數學的邏輯思維方式和數學思想。同時,練習還要突出層次性,使各類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
六、診斷性與補救性相統一
作業的一個功能就是診斷功能,通過作業的完成情況,教師才能了解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準確獲取反饋信息,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加以補救。這要求教師在沒計數學作業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和機動性,可事先設計一些備用的機動的作業以便加以補救,達到預期的目的。但這里決不能讓學生重復機械的重做作業,犯教師之大忌。
這里,筆者就數學作業沒計再次強調教師應該引起注意的問題:我們數學教師要樹立素質教學觀念。長期以來的數學教學總是圍繞“升學率”,“應試教學”的目標,加班加點,“汗水精神”,搞得師生團團轉,結果學生的數學素質并沒有提高,這是數學教學的一種失誤。在新時期的教育中,黨中央、國務院發出偉大號召: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在新時期的中學數學教學之中,無疑我們應該轉變觀念,樹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因此,在中學數學作業的設計之中圍繞素質教育:1.數學作業設計要面向全體學生。數學教學中,學生中往往會出現“優、中、差”三種學習情況。素質教育強淵面向全體學生,不能一個學生掉隊。因此,我們在數學沒計之中要根據數學學習中的“班情”、“學情”設計不同層次的數學作業,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差生”迎頭趕上,實現“一個都不少”的教育目標。2.數學作業沒計要同繞《數學新課程標準》來設計。《數學新課程標準》是新時期由國家教育部組織,依據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依據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制訂。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學牛的主體作用,學生的認識能力,學生的運用能力方而的培養,是新時期教育教學的一種有效新目標。因此,數學作業設計一定要依據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來沒計。
總之,我們在數學作業沒計時要圍繞新時期的素質教育要求,新時期的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目標,結合自己的“學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中學數學作業的設計要從中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去考慮。為什么不少中學生怕學習數學呢?一學就感到頭痛呢?筆者認為:數學教師在作業時考慮學生心理方而少。
A、數學設計應多考慮“樂”學,少一點“苦”學。青少年正是長身體,天真樂觀的時代,往往喜歡在歡樂中求學。但是,我們一些數學教師作業設計,上課題沒完沒了,課余作業沒完沒了,把青少年學生應該娛樂休息的時間也擠占了。B、數學作業設計應考慮學生興趣。國學大師、語言學專家呂淑湘先生曾經說過:“一位好的教師就是一位教育家”。毛澤東同志說:“沒有革命的理論指導,就沒有革命的實踐。”我們的教師要探索創新教育之路,就應該努力學習人類教育理論精華,吸收世界各國先進的、科學的教育理論成果,善于從實踐到理論總結,梳理自己的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成果。讓我們成為一位新時期合格的人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