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澄
摘 要: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童心里的藝術最純最美。小學階段的學生離開涂鴉階段,正是眼高手低的階段,保護好他們的純美童心,有的放矢地引導,培養他們的審美意識,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給他們優秀的藝術欣賞是最好的富養方式。在此基礎上的美術技能教學就會顯得事半功倍。
關鍵詞:美術欣賞;審美意識;審美能力
當學生拿著筆,開始隨意涂鴉,呈現出的小點點就像升騰的星辰,隨著他們指腕的動作,將自己所聞、所見、所想、所感通過駕馭繪畫這一視覺語言向我們表達了情感,表現了事物。面對著學生,我把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其心理年齡特征出發,在美術課堂中創設寬松的教學氛圍,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建立融洽、互動的師生關系
首先要與學生建立非常融洽、相互信任的良好關系,與他們一起玩耍、游戲,在玩樂當中讓他們感到你是他們的好朋友。站在學生的需要和立場思考問題,選擇教學方法和做出抉擇。在教學中,盡可能地運用童稚化的語言,用精致的范畫吸引他們,在做做玩玩畫畫之中,在相當寬松和諧的氣氛之中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
二、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和興趣營造藝術氛圍
藝術來自于最普通的生活,每一個孩子本就是天生的藝術家,每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都有一個美麗的童心。我相信,給學生講藝術史,不僅能把學生引向真、善、美的藝術世界里,還能夠讓學生提高自己的專注力、審美力和對生活的熱情,這一切對每一個優秀的學生一生的影響都很重大。于是我給學生講藝術史,在圖文并茂中讓學生從小在這些生動的故事里不知不覺地明白,天地如此廣博,歷史如此悠久,自己是歷史長河中的一滴水珠,要以包容的心對待歷史的苦難和輝煌,讓自己的眼界開闊起來,用學生心中純真的美,培養學生的崇高思想境界。
三、采用多樣靈活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地開展教學
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開闊其眼界,激發其學習興趣,我從課堂內與課堂外兩個方面去進行。例如,在課堂上,教畫盆花寫生一課時,我先講了個拇指姑娘的童話故事,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出示形象、美觀的范畫,然后引導學生分別觀察盆花的花、葉、莖、根部。要求不僅要觀察盆花的大外形,還要觀察里邊的細節、脈絡的分布及走向,問學生什么地方最好看。把觀察到的視覺形象和自己的主觀感受結合起來、表現出來,于是他們的作品中就出現夸張了葉子的花、細致的根莖、高大挺拔的花枝,像棵棵大樹,滿滿的,就像化身其中,別有一番情趣。一段時間后,漸漸出現的各幅作品令我想起遠古的原始藝術,在他們的畫中,仿佛有一種難以言喻的充滿寧靜和色彩的溫馨,洋溢著與大人的作品截然不同的美感。學生沉浸在快樂的創作之中,大膽地采用“添加”“舍棄”按照自己的“美的原則”去創作一幅幅作品。盡量讓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黑板報的設計及制作,舉行各類的小比賽來激發學生積極向上、銳意進取的精神。這樣,他們的學習才會更主動,興趣才會更加濃厚,同時也有助于師生之間的鑒賞分析。
四、教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去激發他們思維的創造性
學生喜歡想象創作畫,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并在想象中得到創造表現的樂趣。創作畫的激情,無形的東西需要通過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現出來。如,在教學《不同形狀的葉子》一課時,我在兩個班使用了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一班不講具體的知識,只要求學生自己想象創作畫。在二班,我出示精美的范圖,講了添加、刪減、夸張等方法后,再進行想象創作畫。結果一班的學生雖有創造性表現,但畫面雜亂,隨意性強,而二班學生的作品既體現了學生的創造性,又因為有了下方法的指導與靈活運用,使畫面美觀、耐看,更富有裝飾的美。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采用恰如其分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感受成功的藝術中所反映的自然美、生活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而不是任其自由無序地發展,這樣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更快地提高美術教學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創作出更美麗的畫卷!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