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爭艷?金哲華
摘 要: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的格局認識下,我國政府不斷的在少數民族地區推行“雙語教育”。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對雙語教學的影響,文章對國內外學者在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發展現狀研究進行了相關的文獻綜述和簡要的點評,以期為國內后續的相關研究與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和幫助。
關鍵詞:雙語教學;雙語教師;教學能力
隨著雙語教育在我國少數民族地區不斷的推進,在實施的過程中,很多因素制約著雙語教育的成效,而其中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是最為關鍵的因素。越來越多的學者們將目光和研究轉向如何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上來。
一、雙語教學能力的內涵研究
1.教師雙語教學能力構成研究
國外對教師所應具備的教學能力的研究從20世紀70年代逐漸增多,并逐步成為一些國家政府的政策性要求。美國佛羅里達州早在 70 年代就提出了教師的 1276 項能力表現。
日本文部省的咨詢機構教育職員養成審議會,于1987年作了《關于提高教員師資能力的措施》等的咨詢報告,提出以下教師的能力要求:1.必須具備富有成效的教學和學習指導能力2.具有理解和把握學生心理的能力3.具有教育管理的能力4.具有獨立的自修能力。
這些規定對教師的雙語教學的能力需求集中體現在專業知識,專業能力方面,可以說是概括出了所有老師必備的能力需求,尤其是在教師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都做出了要求,這在我國的教師資格認證體制中是不存在,這些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了。
2.教師教學能力的影響
格萊斯指出,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學能力結構的核心,是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關鍵因素。有大量研究表明,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發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教學的好壞,最終影響到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及其理解能力的發展水平。
艾摩爾等人的研究則表明,教學能力發展水平高和能力發展水平低的教師在課堂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上有明顯的差異。的研究表明,教學能力發展水平高的教師和教學水平低的教師在反饋學生對教師提問的反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
3.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培養
一些國家關于雙語教師的培養已開始向系統化、制度化發展,例如卡倫和詹姆斯專門論述了美國雙語教師在職培訓,分析了影響雙語教師在職培訓獲得成功的各種有利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方法。
加拿大對雙語教師從事雙語教育的水平要求非常高,因此也很重視雙語教師的在職培訓與雙語教育水平的提高。加拿大雙語教師的在職培訓主要是通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雙語教育研討會、各大學舉辦“浸入式雙語教師進修班”、去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等各種方式進行。
這些國外對培養教師雙語教學能力所采取的策略,集中在專業實踐、跨文化教育培訓、雙語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建設三個方面,可以說國外的雙語教育已經處于成熟階段,這些對我國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有著很好的借鑒指導作用。
二、國內教師雙語教育能力現狀研究
1.教師雙語教學能力構成和應具備素質
對于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構成,周仁在《高校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及培養策略》一文中認為主要有雙語表達能力、用雙語統馭學科內容的能力、用雙語進行教學設計的能力、用雙語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學監控能力五個方面的能力
楊淑芹和孟凡麗認為是由雙語表達能力、雙語教學設計能力、雙語教學實施能力、雙語教學評價能力四個方面的能力構成。
曹彥麗在其碩士論文中認為雙語教師的專業素質具體包括:雙語教師的專業態度、雙語教師的語言水平、雙語教師的特殊知識結構,雙語教師的特殊專業技能等。
綜上所述,雙語教師的素質也就決定了雙語教師的質量,而雙語教育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雙語教師的質量。因此,雙語教育對雙語教師的素質和素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
吐爾地·買買提在他的碩士論文中提出少數民族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的三個階段,并概括出了每一個發展階段的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主要是知識結構和實踐經驗、工作環境、自我反思。
吳國軍在《民族地區雙語教師教學能力情況的調研報告》中認為,影響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因素依次為:教師自身素質、工作環境、學生的學習基礎、教師培訓、現有的雙語教學資源、雙語教師政策制度、學校的相關制度。
雖然他們論述的各有不同,但在整體上影響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因素不外乎國家的政策引導、學校的環境和社會的環境影響以及教師自身的影響三個方面內容。
3.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策略
李玲在《美國中小學雙語教師培訓研究》一文中認為可以“通過大力爭取國家政策的支持、進一步完善中小學雙語師資培訓途徑!建立嚴格的中小學雙語教師資格準入制度等措施來推動我國中小學雙語師資隊伍的建設”。
何菲在她的碩士學位論文中也提出從完善政府保障政策與激勵機制、雙語師資培養途徑多元化及培訓渠道的多樣化、搭建與優化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的平臺、自主自覺,堅定雙語教學信念和進行系統反思四點提升幼兒園雙語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
這些學者們對提高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從各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設性的意見,可以說大的方向給予了很好的指導作用。但是這些意見大多是針對高校以及幼兒園的策略,對于中小學教師的對策反倒不多,雖然有些對策可以通用,但是缺乏專業性。
三、結論
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閱和梳理我們可以看出,眾多學者們從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含義、雙語教師的教學能力構成及素質要求、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影響因素和提升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策略等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這為我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教學能力的培養提供了理論支撐。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借用相關的理論,結合當地的具體實際,去探尋影響民族地區初中教師雙語教學能力的因素,從而提升教師的雙語教學能力,更好的完成雙語教學的工作,來促進少數民族的團結和繁榮。
作者簡介:郭爭艷 (1980—),河南新鄉人,研究生,教育學原理。
金哲華,(1965—),吉林延吉人,教授,教師教育。